正文 第32章 做客中南海的心靈震撼(2 / 3)

毛澤東轉過話題,說:“你我都是農民出身的知識分子,對農民是深有感情的。農民占中國人口的大多數,辦好中國的事情,解決農民問題是基本的。但是,農民離不開工人的領導喲。你做過木匠,也稱得是農村的手藝工作,對學習工人老大哥的說法,我想你會讚同的。”

齊白石聽了毛澤東的議論連連點頭,說:“理當如此。”

毛澤東與齊白石互相現身說法,談了彼此的體會,非常投機。

這時,朱德總司令也來陪坐,並舉出自己的例子,談到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一生中都在尋找中國的出路,同時也在尋找自己的出路。大家都在不斷學習,不斷前進。

齊白石聽了,覺得十分愜意,沒有一點兒說教的味道。他說:“我終於看到太平盛世了。使民善耕種,處世要和平,這是我一個老農,一個木匠,一個老百姓的願望。”

毛澤東說:“這也是我們大家的共同願望。”

齊白石祝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安康,毛澤東和朱德也祝齊白石長壽。

齊白石表示:“在我的餘年裏,要為這個太平盛世多多出力,多畫些美好的東西。”

毛澤東說:“中國畫藝術曆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要好好挖掘整理,繼承發展,傳給子孫後代。我們共產黨要比曆代皇帝和國民黨更加重視中國畫。”

毛澤東問道:“聽說國內外不少收藏家在收藏你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的愛好者,是否也可以收藏你的作品呢?”

齊白石回答:“當然可以。知我者恩人也,恭敬不如從命。”

毛澤東接過話頭:“看來,充當半個收藏家,我還是蠻可以的!”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日頭已沉落西山,天色漸晚,齊白石告退,在夏文珠的攙扶下走出中南海。

毛澤東送到門口,朱德一直送他們上了小汽車。

齊白石在依依不舍中離去,眼眶裏有些潮濕,他深深地被毛澤東那政治家的氣度所折服。

回到家裏,齊白石仍然抑製不住喜悅和興奮的心情,像個得了獎賞的孩童似的,手舞足蹈,歡喜地將他與毛澤東相處的每一個細節都對家人說了一番。

齊白石激動地說:“毛主席和我口音一樣,每個字都聽得入耳,十分親切;毛主席給我夾煮得很熟很爛的菜……”

後來,齊白石每每對人說起此事,總是深有感觸地說:“我一輩子見過的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不計其數,哪有像毛澤東主席那樣誠摯待人、和藹可親的?何況他是人民的領袖、國家的元首呢!”

為了感謝毛澤東的知遇之恩,1950年國慶節前夕,齊白石從自己珍藏多年的國畫精品中,選出最好的一幅立軸作品《鷹》和一副對聯,連同自己用了半個世紀的圓石硯,一並贈送給毛澤東。

其中《鷹》作於1941年,對聯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作於1937年7月。

這兩件作品均是齊白石10多年前的上乘之作。

這次,齊白石還特意加上“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璜”及“九翁齊白石藏”的題款。

那方湖南產的普通花崗岩石硯,石質堅硬,發墨快而滋潤,已經伴隨著老人度過了40多個春秋。而今,他也慷慨地將這心愛之物送給了毛澤東。

沒幾天,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和王樾等人來訪,齊白石很高興地談起了兩幅作品給毛澤東的事。

當齊白石說到“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篆書對聯時,張伯駒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原來此聯寫錯了一個字。

出自清朝安徽完白山人鄧石如之手的後一聯原句為“天是鶴家鄉”,而齊白石卻寫成了“雲”。

齊白石經張伯駒提醒,馬上緊張起來。毛澤東是博覽群書、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我竟然送他一副錯字對聯,不但對毛主席不恭敬,傳出去豈不貽笑大方!

張伯駒安慰老人說:“齊先生你這個‘雲’字改得比鄧石如的‘天’字好。他上聯若是‘地’,那麼下聯‘天’字不可動;可上聯卻是‘海’字,恰與你的‘雲’字相對,我們不必拘於成格,改動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許會稱讚你改得好呢!”

經張伯駒這麼一說,齊白石的心情總算平靜下來。

其實,毛澤東收下齊白石的書畫,掛在牆上欣賞了一段時間後,除留下齊老真空石雕花硯留念外,其他都送到有關部門珍藏,對於“天”改“雲”,並沒有感到什麼不妥。

之後,各書法家寫此聯時,皆以“雲是鶴家鄉”為準,原來的“天”字反倒被人忘了。

再說毛澤東收到這些珍貴的禮物,甚為感動,立即派田家英到齊白石家,以豐厚的酬金和老人最愛吃的湖南特產“菌油”作為回報。

後來,齊白石又精心選出了兩方名貴的壽山石章料,操起刻刀,精心鐫刻了“毛澤東”朱、白兩方印章,用宣紙包好,托好友艾青轉送給毛澤東。

酷愛書法藝術的毛澤東收到齊白石贈送的兩枚印章,深為喜愛。反複觀摩,突然發現包印章的宣紙竟是一幅畫。於是出現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中南海爭畫”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