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國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並且不顧中國人民的嚴正警告,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他們還派遣空軍侵入我國東北領空,轟炸我國城鄉,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
為了保家衛國,中國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國人民,立即響應黨中央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人們增產節約,捐獻飛機大炮,以實際行動支援前線。
齊白石以耄耋之年也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這一年冬天,他精選了10多幅作品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支援中國人民誌願軍,聲討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罪行。
第二年,他又精心繪製了10餘幅作品,參加了沈陽市舉辦的“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
他將這些畫展獲得的錢,都一一捐獻給祖國,為世界和平做著自己的努力。除此之外,為了迎接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齊白石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繪畫善良溫雅、象征世界和平的鴿子上麵。
盡管幾十年丹青耕耘的錘煉,使他的筆墨技巧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好學的齊白石並不因此而滿足,他也從來不畫他不熟悉的東西。
齊白石過去還未畫過鴿子,為了畫好它,他讓孩子們買了很多鴿子,養在家裏。
每天,他都要來到院子裏,仔細觀看鴿子在天空中飛翔的每一個動作,看鴿子在地上每一個優美的姿態,以及鴿子的行走、哺雛、覓食、起飛、落地等的動作和神態。他還親自數清了鴿子的尾羽是12根。
在仔細的觀察中,齊白石新的創作構思漸漸清晰起來。不久,《人民畫報》約他畫一張和平鴿,他交出的畫稿栩栩如生,異常傳神。他還在畫上題字:
願世人都如此鳥。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前夕,為了表達自己對世界和平事業的期盼,齊白石不顧自己近90歲的高齡,整整用了3天的時間伏案作畫,精心地畫了一幅丈二匹的大型圖畫《百花與和平鴿》,為和平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
畫麵上,在百花盛開的春光裏,一群儀態萬千的鴿子,安詳地在百花叢中休憩、覓食,顯示出一片和平、寧靜的景象。
這幅畫直白地傳出了齊白石老人的心境,它把一個中國老人經曆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動亂顛沛生活之後,對解放了的新生活的歌頌,對人類和平的呼喚,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百花與和平鴿》送到大會上,立即受到了中外人士的熱烈歡迎。來自不同國度和各種膚色的人們,操著不同的言語,異口同聲盛讚齊白石的卓越藝術天才和他對和平事業的善良願望。
齊白石用和平鴿表達了他對和平事業的熱切希望。事實上,在大千世界,有這種願望的,又何止他一人。
一天,胡佩衡先生給他送來了一張法國繪畫大師畢加索的飛鴿畫的複製品。
齊白石自己畫的是黑色飛鴿。他對比自己筆下的鴿子與畢加索的作品,意味深長地說:“他畫鴿子飛時畫出了翅膀的振動,我畫的鴿子飛時翅膀不振動,但是,我要讓人們在不振動裏看出振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