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植物我為王—被子植物(2 / 2)

④孢子體高度發達。被子植物的孢子體,在形態、結構、生活型等方麵,比其他各類植物更完善化、多樣化。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喬木,如杏仁桉高達156米,也有微細的每平方米水麵可容納300萬個個體的無根萍;有重達25公斤僅含1顆種子果實的大王椰子,也有輕如塵埃5萬顆種子僅重0.1克的一些附生蘭;有壽命長達6000年的龍血樹,也有在3周內開花結子走完生命的十字花科植物等。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⑤配子體進一步退化。被子植物的小孢子發育為雄配子體,大部分成熟的雄配子體僅具2個細胞,其中1個為營養細胞,1個為生殖細胞,少數植物在傳粉前生殖細胞就分裂1次,產生2個精子,所以這類植物的雄配子體為3核的花粉粒。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體均無獨立生活能力,終生寄生在孢子體上,結構上比裸子植物更簡化,這在生物學上具有進化的意義。

⑥頸卵器消失,其餘為卵器。

5.被子植物的“兵力分布”

說到被子植物的分布,由於其是進化的最高級,因而分布最廣。它們分布於各個氣候帶,由於氣溫高、雨水多的緣故,熱帶和亞熱帶最多。南美亞馬孫河區有約4萬種。其他熱帶地區有2萬~3萬種。溫帶地區因氣溫降低,雨量少,所以種類逐漸減少。以我國情況來看,雲南氣候條件好,植物達萬種以上,而河北省地處北緯26°~43°之間,相對種類就減少了很多,約有2500種。北極地區則大大減少,許多地方就幾乎找不到被子植物的身影,僅少數地方有少數種類頑強生存,它們堪稱是一些“另類”。如北極柳、北極罌粟就分布在緯度達80°以上的地方。另外,從海拔高度看,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大約每上升100米,植物種類組成也有變化;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氣候嚴寒,隻有少數耐寒種類可生存,例如伏繁縷。而在新疆天山高處則分布著著名的雪蓮花。在沙漠地區分布的有名被子植物有胡楊和梭梭。胡楊有“三個一千年”的說法,即長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堪稱“大漠英雄”。

6.被子植物與人類

在本書以上講到的五種植物中,被子植物的用途相對來說是最廣泛最重要的。人類的大部分食物都來源於被子植物,如穀類、豆類、薯類、瓜果和蔬菜等,被子植物是五穀雜糧的母親;被子植物還為建築、造紙、紡織、油料、纖維、食糖、香料、醫藥、樹脂、麻醉劑、飲料等提供原料;而且綠色植物具有調節空氣和淨化環境的重要作用,是天然“空氣淨化器”。據報道,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能提供幾百億噸寶貴的氧氣,同時從空氣中取走幾百億噸的二氧化碳,故綠色植物是人類和一切動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中國的園林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雅號,栽種花卉已成為城市人們美化環境、調節空氣和淨化環境的重要時尚,總之被子植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且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