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麵的講述中我們知道,地球母親在距今5.7億年前進入了古生代,在這一時期的末期,植物和動物已經開始分化後各走各的路了,在植物界中,以藍藻和菌類最為繁盛,而在動物界中,已經出現低等無脊椎動物,尤其是進入寒武紀後三葉蟲突發性繁榮,總的來說,在古生代這3.4億年中,動物界開始了“大躍進”的時代。
1.脊椎動物的頜
隨著氣候的變遷和地球上地理地貌的變化,無脊椎動物慢慢開始了向有脊椎動物轉化。現在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出現於距今4億5千萬年前的奧陶紀,當然隻是些零星殘破的骨片,到距今4億年前的誌留紀時才開始有比較完好的化石,而到距今3億6千萬年前的泥盆紀時化石就更豐富了。不過,這些最早脊椎動物的身體雖呈魚形,但實則和真正的魚類大相徑庭,因為首先它們沒有上、下頜,隻有一個漏鬥式的口,不會主動捕食,而頜的出現,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中第一次重大的“革命”,因為從此它們便可主動捕食了。現已知盾皮魚類是最早的有頜脊椎動物,大多披有甲片,主要生活在距今3億6千萬年前的誌留紀和泥盆紀,當然現已絕滅。當從原始有頜類進化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後,它們分別迅速分化增長,到泥盆紀大為繁盛,超過了一切無脊椎動物和無頜類,成為地球水域中最占優勢的動物,因此,泥盆紀有“魚類時代”之稱,而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現今仍還很繁盛。
2.首次登陸
當曆史發展到距今約3億5千萬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硬骨魚類中的一支,在不斷改造自身的過程中,逐步適應陸地生活,於是支撐上陸,成為了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兩棲類。這是動物進化曆程中又一次重大的飛躍,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正因為兩棲動物的成功登陸,才有後來的脊椎動物在陸地上的大發展,而這也最後導致了我們人類的誕生,無怪乎有人把脊椎動物的進化史簡化為“從魚到人”。在距今2億5千萬年前的石炭紀一二疊紀,被稱為“兩棲動物時代”,那時,兩棲動物非常繁盛,是當時地球上占統治地位的“高等”動物。
3.向內陸前進
曆史再往前走,當兩棲動物隨著進一步登陸而慢慢進化,就開始轉化成了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比兩棲動物更高級的一種類型,因為它具有一種進化的身體組織—羊膜卵。爬行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先具羊膜卵的動物。所謂羊膜卵,就是這種卵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一羊膜,羊膜腔中充滿羊水,胚胎就沐浴在這水域環境中,避免胎兒幹死。有了羊膜卵,動物才有可能徹底擺脫自然水的束縛,深入內陸,把卵產在幹燥的陸地上,孵化小動物。不再像魚類和兩棲類那樣,必須把卵產在自然水中並在那裏孵化。無可否認,羊膜卵的出現,又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躍!現已知爬行動物在石炭紀後出現,經二疊紀的醞釀,到中生代後就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分支之多,種類之繁,達到空前地步,占據了陸、海、空三大生態領域,輝煌一時。
4.哺乳動物與鳥類時代
當爬行動物建立後不久,在距今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晚期,一支名為下孔類的爬行動物,或叫似哺乳爬行動物,從原始爬行動物大家族的基幹部分化出來,背離繁茂的主幹,默默無聞地朝著哺乳動物方向發展。經過二疊紀和整個中生代1億6千多萬年的醞釀,眼看著恐龍的興起、鼎盛和滅亡後,到距今7千萬年的新生代,它們的後裔—哺乳動物最終取得勝利,並自始至終“統治”了現今世界。所以我們稱新生代第三紀為“哺乳動物時代”。
鳥類也是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但起始要比哺乳動物晚1億5千萬年。現知最早的鳥類代表來自距今1億4千萬年的晚侏羅紀。到新生代第三紀,鳥類的種類顯著增多,主要由於具有了恒定體溫,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性,又由於適應飛翔的生活方式,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引起了特化,所以逐漸發展成了現代的鳥類,成為了“空中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