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先是在湖中取了一些水樣,發現湖裏的水都是淡水,水質清澈純淨。這種水對淡水魚來說十分適宜,但是對海魚來說,它們是無法在這種基本不含鹽分的淡水裏生存的。難道湖裏有什麼奧秘嗎?
生物學家決定到湖裏去探個究竟。由於湖水有6米深,所以他請來了一名潛水員下湖查看。潛水員下潛到湖麵下2米深處時,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在距離湖麵2米深的地方,竟然有一層十分清晰的分界線。當他穿越這層分界線,進入下麵的水域時,發現這裏的水與上麵的水明顯不同。潛水員采集好水樣,回到岸上把這一發現告訴了生物學家。生物學家大為驚訝,他幹脆自己也穿上潛水衣,潛入湖中去探查……通過他和潛水員一次次的下潛,並多次分層采取水樣進行分析,證實湖水確實在湖麵下2米處分成了兩層:上層是淡水,下層是略帶苦味的海水,兩層水的顏色各不相同。同時,他們還在湖裏發現了有趣的現象:上層的水裏生長著一些淡水藻類,許多淡水魚在這裏自由自在地遊動;下層水裏生活的各種動植物卻與北冰洋海裏的生物相似。
雙層湖形成之謎
雙層湖是如何形成的呢?當地的一些愛斯基摩人認為,這一切是上帝賜予漁民的福分:由於當地的氣候環境極為艱苦,海魚生長的速度都很緩慢,當地的漁民外出捕魚常常空手而歸。仁慈的上帝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為了解救人們,他命令海神把遙遠地區的淡水魚放進這個生長著海魚的湖裏供人們捕捉。
而另一些當地人則認為,這是一個魔鬼湖,湖底下隱藏著一個專門以吃魚為生的魔鬼。有一天,魔鬼覺得吃膩了海魚,於是從遙遠的地方捉了些淡水魚養在湖裏,以備在饑餓時大快朵頤。因此,這些當地人勸告漁民:不要再到湖裏去捕魚,否則惹怒了魔鬼,會給當地帶來滅頂之災。
傳說當然不可信,不過,一個湖裏淡水和海水共存的現象確實令人百思不解,因為在風和水流的帶動作用下,湖水通常會因上下攪動而溶合在一起,怎麼可能出現清晰的分界線呢?
科學家們通過大量實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後,最終揭開了這個湖形成的原因。原來,這個湖泊最早的時候隻是一塊低窪地,它最初的水源來自這裏豐富的冰雪:冬季裏,這裏寒風呼嘯,雪花飄舞,湖泊四周積攢了大量的冰雪;春天,隨著氣溫回升,冰雪開始消融,大量融化的雪水流入窪地裏,從而形成了最初的湖泊——這便是湖中淡水的來源。
那麼,湖中的海水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湖泊的北部是一條狹長的陸地,它把湖泊與海洋分隔開來。平常,湖泊與海洋“井水不犯河水”。不過,這條陸地實在太狹窄了,它看上去與堤壩差不多,當海洋上刮起風暴時,巨浪翻滾,一些海水(當然還有海魚)便會翻過狹窄的“長堤”進入湖裏。因為海水的比重比淡水大,所以一到湖裏,海水便沉到了湖的底層。再加上當地氣候寒冷,湖麵絕大部分時間被冰雪覆蓋,而2米多厚的淡水層也被凍成了一個大冰團,因此淡水和海水之間的界麵便格外分明了。
精靈藏身之地
你見過湖中湖嗎?
下麵就向你介紹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這個湖不僅麵積大,而且湖水可以讓人漂浮在水麵上。土著居民認為湖裏有精靈藏身——可以說,這是一個既神秘又詭異的湖泊。
相依相偎的母子湖
先來說說“母湖”。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有五個世界知名的大湖,其中排名第二的大湖叫休倫湖。這個湖330千米,最寬295千米,麵積
5.96萬平方千米。休倫湖是一個淡水湖,夏天時,這裏湖水碧綠湛藍,廣闊無垠,湖麵上海鳥翱翔,魚兒跳躍;湖岸邊茂密的森林鬱鬱蔥蔥,樹葉綠得發亮,近岸處野花妖嬈,開得燦爛無比。
在這個無邊無際的大湖上,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湖中島——馬尼圖林島。這個島長130千米,麵積達2766平方千米,島的形狀極不規則。馬尼圖林島上的景色十分優美,這裏到處是潔白綿長的海灘、淡雅的湖泊、藍色的海灣和綠色的田野,無論哪個季節來到這裏,都會令人心曠神怡:春天百花怒放使人心情愉悅,夏季波浪田野讓人回歸自然,秋季紅色楓葉讓人讚歎不已,冬季氣勢磅礴的晨霧讓人流連忘返。
在馬尼圖林島上,有一個長48千米,寬16千米,麵積達104平方千米的湖泊,它就是休倫湖的“子湖”——馬尼圖湖。
馬尼圖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與自己的“母親”一樣,它同樣是個風光旖旎的湖泊。這個湖安靜優雅,湖水清澈,湖岸邊長滿了花草和垂柳。日出和日落時分,陽光金燦燦地照耀著湖麵,景象美不勝收。此外,這個清雅湖泊還是垂釣的最佳去處,湖中盛產一種長約1米的北美狗魚,對垂釣愛好者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不過,雖然是相依相偎的“母子”,但馬尼圖湖卻與休倫湖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征:休倫湖是淡水湖,而馬尼圖湖卻是堪與死海相媲美的鹹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