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神奇的水(1)(2 / 3)

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每次出現噴乳現象,都伴隨著大雨天氣,從某種程度上講,大雨正是噴乳現象的誘因。不過,為何隻有西山這一口井有噴乳現象,而附近其他地方的井卻沒有呢?這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泉裏噴出魚兒來

在河北省淶水縣野三坡風景區,有一個神奇的泉眼,這個泉眼裏湧出的水清冽甘甜,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更神奇的是,每年農曆穀雨前後,泉眼中便會爭先恐後地噴出魚兒來,最多時一天竟能噴出500多公斤活魚。

泉眼裏為何生長著大量魚兒?它們又為什麼會隨泉水往外湧呢?

神奇的噴魚泉

野三坡,是河北省有名的風景區,這裏植被繁茂,野花妖嬈,地下泉眼很多,隨處可見清澈的泉水湧出來,彙成小溪流向遠方。野三坡最著名的泉眼有4個:魚穀洞泉、神魚泉、神洞泉、神天泉。

這4個泉中,又以魚穀洞泉最為有名,因為這個泉的泉眼能往外噴魚。

魚穀洞泉的泉口有水桶般粗細,泉水的流量約為每秒0.42立方米。站在泉邊,隻見泉水從一個形似烏龜頭的地方湧出來,泛著白亮亮的水花流進水潭中。潭水清澈,裏麵的一塊塊石頭清晰可見。泉水清冽,喝入口中有一股甘甜的味道。據專家測定,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可以說,這裏的泉水就是最好的礦泉水。

僅從泉水來看,魚穀洞泉算不上神奇,不過,每年的農曆穀雨前後,這口泉便顯示出了它神奇的一麵:噴魚!先是零星的魚兒從泉眼中不停湧出,不一會兒,泉眼中的魚越來越多,它們拍打著水花,拚命從洞中擠出來,大魚蹦,小魚躍,魚兒們像離弦之箭,爭先恐後地被射向空中,躍落在麵前的水潭中。在陽光照耀下,魚兒雪白的肚腹閃閃發亮。此時再看水潭中,隻見水裏密密麻麻遊動著一層魚。

從泉眼中噴出的魚兒,每尾重六七兩,它們黑脊白肚,肉味鮮美,魚骨堅硬,當地人稱為“石口魚”。噴魚時間最長可以持續3個多小時,最多時一天竟能噴出500多公斤活魚。每當此時,附近村民都興高采烈,他們呼朋引伴,攜筐背簍前往捕撈,使得泉邊熱鬧非凡。

別有洞天的魚穀洞

那麼,這些魚兒來自何方呢?

讓咱們順著泉水湧出的方向去找一找吧。通過尋找,你會發現:與魚穀洞泉相通的,是一個叫“魚穀洞”的洞穴,也就是說,魚穀洞就是泉水的源頭。

魚穀洞的洞口位於野三坡景區的半山腰,它已經探明的長度達1800多米,幾乎穿過了整座山的腹部。這個洞穴一共有5層,裏麵有千姿百態的鍾乳石、石筍、石柱等,洞底還有石花、雲盆、鵝管、地質遺跡等景觀。洞中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地下河,它在洞中各處靜靜流淌。魚穀洞泉的泉眼,就是這條地下河的一個出口。因此可以肯定:魚穀洞泉噴出的魚兒,就來自於這個洞穴的地下河中。

不過,平常時間魚穀洞內卻看不到一條魚兒的身影,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因為洞內結構十分複雜,大大小小的洞穴特別多,而地下河隱在深黑的洞穴中,魚兒們得以在這裏藏身,所以進洞遊覽,你根本看不到一條魚的影子。

你可能會問:洞穴中一般食物很匱乏,這麼多魚兒靠吃什麼維生呢?是呀,洞穴中的水一般很清澈,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沒有食物供給,魚兒別說長大,連生存都不太可能。魚穀洞內的這些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魚是龍王三太子帶來的?

據民間傳說,遠古時候,野三坡一帶大旱,數月滴雨不下,玉帝命南海龍王的三太子前去野三坡降雨解旱。三太子飛到這裏興雲施雨時,見旱情嚴重,民不聊生,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多降了10毫米的雨量。玉帝知道後勃然大怒,立即命天兵天將把三太子拿下,關押在魚穀洞裏受罰。三太子的部下——魚兵們不忍離開主人,於是也跟著來到了這裏,因此,魚穀洞裏的魚兒相當多。

雖然這隻是傳說,但魚穀洞的魚兒確實大有來曆。據專家考察,魚穀洞泉中噴出的這種魚,學名叫“多鱗鏟頜魚”,這種魚隻產於海河、渭河、淮河及長江上遊,目前數量極少,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野三坡境內,有一條河叫拒馬河,這條河長年奔流不息,而它正是海河上遊的主要支流。專家分析,魚穀洞內的地下河很可能是與拒馬河連在一起的,它在某個隱秘的地方與拒馬河相連,於是河中的魚兒便順著水道遊到洞中來了。

不過,它們又為何要在穀雨時節,從那個窄小的泉眼裏噴出來呢?

噴魚的秘密

原來,魚穀洞內的地下河由於受冷熱氣候的影響不大,水溫變化不明顯,因此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冬天不管外麵如何寒冷,洞內水溫始終能保持在10℃以上,這就為怕冷的魚兒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庇護所”。當冬天來臨,外麵氣溫大幅下降時,多鱗鏟頜魚便順著水道遊到洞中來避寒,因此洞中的地下河中積攢了大量的魚兒。

第二天春天,天氣好轉,氣溫開始回升,特別是到了穀雨前後,春江水暖,正是魚兒覓食繁殖的好季節,於是洞內地下河中的魚便集體遊出來活動。它們中的一部分由通道的進口重新遊到河裏,而另一部分則可能忘記了“回頭”,於是順著通道一直往前遊到泉眼的出口,最終從泉口噴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