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神奇的水(1)(3 / 3)

野三坡魚穀洞泉的噴魚現象在世界都比較罕見,不過,這一奇觀也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魚穀洞內水位下降嚴重,噴魚奇觀從此絕跡。進入20世紀末,當地開始大力投資保護生態資源,景區森林覆蓋率和水土保持率逐年上升,魚穀洞水位也以每年10餘厘米的速度增長,於是在時隔10多年後,魚穀洞泉再現噴魚景觀——這一事實說明,生態保護對整個自然界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沙漠魚兒從何來

魚兒在沙漠裏歡蹦亂跳?別開玩笑了,沙漠滴雨不下,水源絕跡,寸草不生,怎麼會有魚兒生存呢?

可在地球上,還真有這麼一片沙漠,它就是巴西的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那裏上千個湖泊鑲嵌在片片沙丘之間,好像一顆顆藍色的珍珠。一群群銀光閃閃的魚兒在“珍珠”中遊來遊去,讓人情不自禁地產生夢幻般的感覺。

沙漠湖泊是怎麼形成的?那些魚兒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寸草不生的沙漠

飛機向巴西北部的海濱飛去。這天真是一個好日子,天空晴朗,陽光燦爛,舷窗下,蔚藍色的大海一覽無餘。咦,海岸邊怎麼有一條白色的飄帶呢?

這條飄帶,就是赫赫有名的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它位於巴西馬拉尼奧州境內。這是一片臨近海邊的沙漠,白色的沙丘從海岸邊向內陸擴張,一直延伸了50千米左右,構成了一片麵積上百平方千米的沙漠。從空中俯瞰,連綿起伏的沙丘仿佛一條長長的白色飄帶,又好似一張晾曬在海邊的白床單。

這張“床單”是怎麼形成的呢?要知道,巴西的熱帶雨林麵積居全球第一,擁有的淡水資源占世界30%,它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潮濕和最多雨的國家之一。而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周圍都是熱帶雨林,茂密的雨林潮濕多雨,對周邊的環境影響很大。和熱帶雨林一樣,沙漠地區的降雨量高得驚人。每年,大量的雨雲都會在這裏傾瀉下1600毫米的雨量,比撒哈拉沙漠地區多了足足300倍!按照沙漠的定義,隻有年平均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區才能叫沙漠。所以,嚴格地說,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並不屬於沙漠。

但奇怪的是,拉克依斯馬拉赫塞斯沙漠和其他幹旱沙漠一樣寸草不生,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神奇的沙漠湖泊

豐沛的降雨量,為何沒有把這片隻有300多平方千米的沙漠變成雨林呢?

原因就是那些看上去白得晶瑩耀眼的沙子。這些沙子原本是一些白色的石頭,它們在河水和海水長年累月的衝刷下,逐漸變成了沙粒,並被大風刮到沙漠裏“定居”下來。據科學家考察,這種沙粒十分粗糙,幾乎沒有保水性能,而且無法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所以,沙漠裏雖然降雨豐沛,但植物們都不肯來這裏“安家”,即使有鳥兒將植物種子偶然遺落在此,那些種子也無法萌芽。

沙漠裏雖然寸草不生,但不可思議的是,每當雨季來臨,在一座座沙丘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個深藍色的湖泊。這些湖泊有大有小,大的可達90多米長,近3米深;小的也有10多米長,1米多深。據統計,這些湖泊有近千個之多,它們與白色的沙丘相映成趣,遠遠看去,藍白相間,淡雅素潔,仿佛一幅五彩斑斕的油畫。有時一陣大風吹過,沙粒四處滾動,湖麵碧波蕩漾。白色的沙,藍色的水,讓你不知道是置身沙漠之中,還是身處海邊沙灘之上。遊人至此,大都會到湖中去暢遊一番。而到那裏遊泳,你不用擔心別人和你搶遊泳池,因為漫山遍野都是遊泳池。

這些如珍珠般的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呢?

千湖形成之謎

原來,這些湖泊是上天賜予大地的精美禮物:每年雨季一到,沙漠就會像周圍的雨林一樣,被無窮無盡的大雨籠罩。1600毫米的雨量在短短數月內從天而降,雨水很快填滿了沙粒之間的空隙,並在一座座沙丘之間彙集起來,於是一個個美麗的藍湖便出現了。

由於蒸發效應,這些藍色的湖都是鹹水湖,湖水又苦又鹹。

不過,在這些湖裏,你可以看到一群群的魚兒自由地遊來遊去,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快樂。此外,如果運氣好的話,你還可以看到笨頭笨腦的龜,以及忽開忽合的蚌在湖邊曬太陽。

除了魚兒,沙丘周邊還居住著人類。在沙丘中有兩座小綠洲,有90名當地的居民,住在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莊裏。他們住在棕櫚葉為房頂的土屋中,與沙丘一樣,隨季節不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旱季裏,人們從沙丘附近的海濱旱化森林中,采集毛瑞櫚和巴西棕櫚的纖維,同時,他們養雞和牛羊,種植木薯、大豆和腰果;雨季來臨,難以種植作物時,村民們便前往海邊,住在海灘上的漁棚裏靠捕魚為生。他們把醃製和風幹的大西洋大海鰱賣給商販,再由商販運到城裏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