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峽穀裏的秘密(1)(3 / 3)

眼看程興國就要滑下萬丈懸崖,隊員們焦急萬分,但無計可施。

程興國臉色煞白,他用手中的藤杖死死抵住崖壁。那根藤杖彎成弧形後,奇跡般沒有折斷,而是產生了一個很強的反彈力,並將他反彈了回來。

還有一次,兩名科考隊員和向導一起到大峽穀中印邊界附近的一個地方去考察。在翻一座山時,隊員李進喜一不小心,被一個碩大的樹根絆倒了,他像一個皮球般直向山坡下滾去。

直到滾下10多米後,他才被灌木叢擋住了。

通過科考,專家們總結出了大峽穀的“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窄”的十一大特點。他們還發現:整個大峽穀地區異常濕潤,布滿了鬱密的森林,加上峽穀時常雲遮霧罩、神秘莫測,而且地勢險峻、交通不便,人煙非常稀少;峽穀中許多河段兩岸岩石壁立,河水平均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河流流速高達16米/秒,水流湍急,至今無人全程徒步穿越峽穀,也無人能漂流進大峽穀。

另一個星球的峽穀

一條深不見底的大峽穀,像桀驁不馴的巨蟒在北美洲凱巴布高原上蜿蜒盤旋。其特殊的地貌,獨特的景色,雄偉的氣魄,可以說地球上很難再找到與它匹敵的峽穀,有人因此稱它為“另一個星球的峽穀”。

這個大峽穀,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科羅拉多大峽穀。

獨臂少校的發現之旅

科羅拉多大峽穀全長446千米,位於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它的平均寬度為16千米,最深處1829米,平均穀深約1600米。因為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所以被命名為科羅拉多大峽穀。

科羅拉多大峽穀的發現,與一名叫約翰·衛斯萊·鮑威爾的人密不可分。鮑威爾是美國內戰時的一名炮兵少校,他在戰爭中英勇善戰,並為此失去了一隻胳膊。戰爭結束後,熱愛科學和探險的鮑威爾開始了新的人生。雖然隻有一隻胳膊,但獨臂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帶領一支探險小分隊四處活動。1869年的一天,鮑威爾和他的探險隊來到了凱巴布高原,在茫茫荒原上,他們發現了這條大峽穀。站在峽穀邊的懸崖峭壁上,看著眼前無比壯觀的峽穀時,鮑威爾和隊員們十分震驚,他們決定漂流考察大峽穀。經過一番準備後,探險小分隊從上遊出發,乘橡皮舟開始了征服大峽穀的壯舉。

美麗壯觀的大峽穀,隱藏著一道道令人無比恐懼的鬼門關。

在這裏,兩岸山崖如刀切一般陡立,有些地方終年不見陽光,巨大的陰影籠罩著峽穀。更可怕的是,在峽穀中咆哮洶湧的科羅拉多河猶如死神派來的使者,隨時都會奪去探險者的生命。

麵對滾滾浪濤和暗流險灘,鮑威爾他們沉著應對,置生死於度外,橡皮舟時而被浪頭淹沒,時而被卷入暗流中打旋……不知經曆了多少生死考驗,探險隊終於衝出了死神的圍追堵截。鮑威爾他們的這次考察,揭開了大峽穀頭上遮蓋的麵紗,很快,科羅拉多大峽穀聲名大噪,成為無數探險者的首選之地。

另一個星球的峽穀

1890年,美國作家約翰·繆爾遊曆了大峽穀後寫道:“不管你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名山大川,你都會覺得大峽穀仿佛隻能存在於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

的確,科羅拉多大峽穀仿佛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奇異地帶。

這片土地就像鬼斧神工劈出來的一般,兩岸山岩嶙峋,重巒疊嶂,斑斕的斷麵層出不窮;峭壁下的深淵深不可測,看上去讓人膽寒。

站在峽穀邊沿,你會疑心自己到了地獄門口,或者覺得已經走到了地球盡頭,被整個世界孤單地拋在了身後。

大峽穀兩側的山崖,有著與眾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先說形狀吧,如果從空中鳥瞰,你會看到一座座方方正正,長得像桌子一樣的山,它們也被稱為桌子山。這些山的特點是頂部平坦,但四周的側麵卻十分陡峭,它們仿佛是從峽穀中垂直長出來的蘑菇。這些桌子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這是河流和雨水共同侵蝕的結果:大峽穀形成之初,河流和雨水不停切割高原,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巋然不動,而較軟的部分則不斷被水“掏空”,日積月累,於是造就了一座座平台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

再來說說大峽穀的顏色,大峽穀似乎是一個特別擅長玩光線的“魔術師”。峽穀兩岸的岩石大都是褐色,但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岩石全都具備了變色龍的本領:在不同強弱的太陽光線照射下,岩石的色彩時而深藍,時而棕色,時而赤色……它們撲朔迷離,變幻無窮。這時的大峽穀,宛若仙境般七彩繽紛、蒼茫迷幻,既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又讓人的內心升起一種詭異、神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