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地形的秘密(2)(3 / 3)

山上為何不長樹

如果你來到米沙鄢群島,仔細觀察這些大號“巧克力”,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小山丘基本上隻長草不長樹。這種茅草在雨季來臨時,長得十分茂盛,它們覆蓋在山丘上,有的像圓圓的絨帽,有的像圓錐形的高帽,又仿佛是給山丘們穿上了一件件綠色的蓑衣。旱季時,降雨稀少,茅草們失去生機,在炎炎烈日的照射下,茅草逐漸幹枯,顏色也由綠色變成褐色,從而使得一個個山丘變成了“巧克力”。但在眾多的巧克力山上,你很難發現一棵樹的蹤影。

難道這個小島不適合樹生長嗎?非也。這裏地處亞熱帶,而且臨近海洋,空氣十分濕潤,每年雨季,大量水汽都會在島上聚積從而降下豐沛的雨水,植物們在這裏可謂是如魚得水,生命力十分旺盛。縱觀“巧克力”小丘周圍的山,你就會發現,這些山體上不但長著茅草,還生長著大量鬱鬱蔥蔥的綠樹,它們與巧克力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奇怪的現象是怎麼回事呢?專家們經過勘探,發現這些巧克力山都是由石灰岩組成的:一塊塊巨大的石灰岩從地麵拔地而起,伸展到40~120米的空中形成了這些獨特的山丘。石灰岩十分堅硬,植物的根係一般很難破壞並深入它的內部。這些山丘上,隻有一層薄薄的浮土,隻有茅草能在上麵“安家落戶”,對於樹這樣的大型植物來說,由於紮根不牢,再加上浮土提供的營養有限,因此很難在山丘上生長——即使有偶爾存活者,也會被海風吹折或被長達數月的旱季折磨致死。

不過,巧克力山雖然是石灰岩構成的,但它與一般石灰岩地區的地貌卻不相同。世界上許多石灰岩地區都發現過溶洞、天坑,但在這個小島上,人們卻沒有發現這些地貌現象。專家推測,這可能是因為當地分為雨季和旱季,盡管雨季降雨充沛,雨水對石灰岩有侵蝕,但旱季侵蝕便中止了,更兼地下水匱乏,所以這種侵蝕十分緩慢,還未形成溶洞和天坑。

巧克力山形成之謎

可愛迷人的巧克力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對此,當地流傳著兩個神話傳說。

第一個傳說,遠古時候,這個小島上生活著兩個巨人。有一天,為了爭奪地盤,兩個巨人大打出手。這一打便打得昏天黑地,不可開交。他們用腳踢,用拳頭打。後來覺得不過癮,幹脆撈起海底的石頭扔向對方。一塊、兩塊、三塊……小島上滿是巨人打架時散落的石頭。最後,兩個巨人都筋疲力盡。他們誰也沒蠃,於是便重歸於好,雙雙離開了這個小島。鬧事的巨人走了,卻留下一堆石頭無人收拾。這些石頭便是巧克力山。

第二個傳說很動人,也很浪漫。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阿拉貢的巨人愛上了當地最美的姑娘阿拉雅。但不幸的是,阿拉雅已經有了未婚夫。結婚前夜,阿拉雅獨自一人到河中沐浴。

看著心愛的姑娘就在眼前,阿拉貢忍不住將她搶回了家。不過,由於阿拉貢的容貌十分恐怖,阿拉雅嚇得心髒病發作,很快便死去了。可憐的巨人十分傷心,他哭啊哭,眼淚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小島上,化為了巧克力山。最後,這位傷心至極的巨人也一命嗚呼,他的身體化成了環繞巧克力山的布諾蔓山脈。

關於巧克力山的形成,現在的科學家們有種種推測。有的認為是海底火山爆發後,大量的岩石四散噴射,而後被石灰石覆蓋,後來海床抬升露出海麵,於是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巧克力山;有的認為巧克力山是上千年的雨水對地上的貝殼、珊瑚岩層以及不透水黏土層衝刷的產物;還有的認為是石灰岩在長期海風及雨水的侵蝕下風化形成的……巧克力山真正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距地心最遠的山

你知道地球上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是哪裏嗎?你可能會說:珠穆朗瑪峰!沒錯,珠穆朗瑪峰海拔高達8844.43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它的高度加上地球的半徑,應該是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了。

不過,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有一座海拔隻有6310米的山峰,它到地心的距離卻比穆朗瑪峰更為遙遠。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座赤道上的大山

1802年,德國著名地理學家亞曆山大·洪德堡來到厄瓜多爾,準備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一次考察。

厄瓜多爾是南美洲的一個小國家,位於赤道上,被稱為赤道之國。在這個盛產牛羊、穀物、馬鈴薯、水果和纖維植物的國家裏,有一座當地人引以為豪的大山——欽博拉索山。這座大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是一個外表呈圓錐形的大家夥,上麵有許多火山口,山頂上終年白雪皚皚,5座峰巒直插雲天,16條冰川垂到山腰,形成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致。

一直以來,這座大山被人們誤以為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

洪德堡來到厄瓜多爾的目的,就是想征服這個巨人,爬到山頂領略它的奧妙。

一大早,洪德堡便攜帶登山設備,向欽博拉索山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