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遵菩薩教旨,收留了行者,與八戒、沙僧同心協力奔赴西天。轉眼夏天已過,又是秋霜季節。師徒四人越往前走,越覺得熱氣逼人。三藏在馬上說:“如今正是秋天,卻怎麼有熱氣?”八戒說:“恐怕是太陽落於西海,太陽是真火,落於海中,故有蒸氣。我們恐怕要走到天的盡頭了。”行者聽了不住的笑,不信他的鬼話,前去打聽。一個老者告訴他說:“此地名叫火焰山,離這有六十裏遠,有八百裏火焰,四季皆熱,四周寸草不生。”行者聞言大驚,說:“我等欲去西天取經,怎樣才能過此山?”老者說:“這也不難。火焰山西南方有座翠雲山,山中有個洞叫芭蕉洞。洞中住著一個鐵扇仙。你必須備了厚禮去求她,討她的鐵扇來,一扇熄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這樣便可過山。”行者大喜,說一聲:“我去也。”忽然不見。那老者嚇得跪在地上直磕頭不止。
好行者,霎時到了翠雲山,向樵夫打聽。那樵夫說:“這芭蕉洞倒有,隻是無鐵扇仙,隻有個鐵扇公主,又名女羅刹。她有柄芭蕉扇,能扇滅火焰山。她是牛魔王的妻子。”行者聞言,心中叫苦:“又是冤家了!當年伏了紅孩兒,在那解陽山遇他叔叔,尚且不肯給水,今又遇他父母,怎麼借得了這扇子?”沒奈何,要過火焰山,隻得硬著頭皮前往。
行者上前拍門說:“牛大哥,開門,小弟孫悟空來見。”那羅刹聽見“孫悟空”三字,怒從心頭起,罵道:“這潑猴,你終於來了!”披掛,出洞門來,高叫:“孫悟空在哪?”行者上前施禮:“嫂嫂,老孫在此拜揖。”羅刹咄一聲說:“誰是你的嫂嫂!哪個要你拜揖!”行者說:“當年與牛魔王大哥結為七兄弟之親,怎麼不稱你做嫂嫂?”羅刹說:“你這潑猴,既有兄弟之親,如何又坑害我孩兒?”行者說:“嫂嫂錯怪老孫。你令郎捉了我師父,要蒸著吃,幸虧觀音菩薩收他去做了善財童子,受了菩薩正果,與天地同壽。你不謝老孫,反倒怪我,這是什麼道理呀?”羅刹說:“潑猴巧嘴!我兒雖不傷命,但他難以到我跟前見我一麵。”行者笑著說:“要見令郎何難?你把扇子借我,扇熄了火,送我師父過去。我到南海菩薩處請他來見你,就還你扇子,有何不可?”羅刹說:“少囉嗦!若鬥得過我便借你!”掄起雙劍砍來。行者忙用棒架住。兩個戰到黃昏,女羅刹料到鬥不過行者,就取出芭蕉扇,扇起陰風,把行者扇得無影無蹤。
那大聖如同枯枝敗葉,飄飄蕩蕩,滾了一夜,直至天明,才落在一座山上,雙手抱住一塊峰石。仔細看時,才認得是小須彌山。大聖長歎道:“好厲害的婦人,這一扇也不知有幾萬裏。這裏離靈吉菩薩不遠,待我去問一問消息。”
行者見了靈吉,將路遇火焰山,被女羅刹扇到這裏之事說了。靈吉說:“她那芭蕉扇是天地產成的寶物,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假若扇著人,要飄八萬四千裏。”行者說:“厲害!厲害!我師父怎麼過得了此山?”靈吉說:“大聖放心。當年如來賜我一粒‘定風丹’,現送給大聖,保證她扇不動你,然後再問她借扇子。”行者謝了靈吉,駕雲返回翠雲山。
行者又到洞口叫門,羅刹暗暗心驚:“這潑猴真有本事!我的寶貝扇著人要去八萬四千裏,他怎麼才吹去就回來了?這番等我一連扇他三扇,教他找不著歸路!”女羅刹出來,行者笑著說:“嫂嫂不要小氣,扇子借我使使,用完就還,我不是那借了不還的小人。”女羅刹說:“奪子之仇未報,扇子豈能借你!吃老娘一劍!”大聖絲毫不懼,舉棒來戰。戰不數合,女羅刹取出扇子,對著行者扇了一扇,行者紋絲不動。行者收了棒,笑哈哈地說:“這次不比那次。任你怎麼扇,老孫若動一動,就不算男子漢!”那羅刹又扇兩扇,果然不動。羅刹慌了,急收寶貝,進洞閉門不出。
行者見她不出來,就變了一隻小蟲兒飛進洞去。隻見羅刹叫道:“口渴了!口渴了!快拿茶來!”侍女端茶上來。行者心生一計,飛到茶碗裏。那羅刹真是渴到了極點,就將行者連茶喝下。行者在她肚腹之內叫:“嫂嫂,借扇子給我使使!”嚇得女羅刹慌忙說:“孫叔叔饒命!扇子我借你罷。”就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執在旁邊。行者說:“嫂嫂張開口,讓我出來。”那羅刹果然張開口,行者從口裏飛了出來,拿著芭蕉扇走了。
行者回來見唐僧,把如何借到芭蕉扇的事一一說了。師徒行了四十裏遠近,漸漸酷熱難當。行者說:“等我扇滅了火,風雨過後再走。”行者舉起扇子,盡力一扇,隻見那山上火光烘烘騰起。再一扇,火焰更厲害,足有千丈之高,快要燒著人了。行者急忙趕回,腿上毫毛已被燒盡,跑到唐僧麵前說:“快回去!快回去!火來了!”
唐僧爬上馬,和八戒、沙僧急忙往後退了二十餘裏,才停下。行者說:“糟糕!被那家夥騙了!”唐僧說:“如何才能借來真扇?”正說著,忽有土地神從地下閃出說:“大聖,若還要借真芭蕉扇,必須去求牛魔王。”行者說:“這山上之火可是牛魔王放的?”土地神說:“恕小神直言,這火乃是大聖放的。五百年前大聖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捉住,將大聖置於八卦爐內鍛煉,大聖將丹爐踢倒,落了幾塊磚下來,到此處化為火焰山。”行者半信半疑。土地神又說:“那牛魔王住在積雷山摩雲洞,和他的後妻玉麵公主在一起。”行者聞言,吩咐八戒、沙僧保護師父,隨即忽的一個跟鬥雲,來到摩雲洞前,求見牛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