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回雷音寺佛祖傳經(1 / 3)

唐僧師徒為民除了三個妖怪,離開金平府往西而來。一路上風餐露宿,行了半個多月。過了幾座大山後,前麵是一片平川。忽見一座寺院,上前看時,卻是“布金禪寺”。師徒四人投寺中安歇。方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四人吃完齋飯,行者同師父出來賞月。到了後門台上,忽然聽見女子啼哭之聲。唐僧聽她哭得悲切,回來問方丈說:“剛才賞月,聽見有女子啼哭,她是什麼人?”老僧說:“去年的今日,我到這後門外見到一個美貌女子悲泣,我問她是誰家女子,她說:‘我是天竺國國王的公主。因為月下觀花,被風刮到這裏。’我就收留她,將她鎖在一間空房裏,每天給她送兩頓飯讓她活命。那女子怕寺裏僧人玷汙她,就裝瘋作傻,到夜深人靜思念父母時就啼哭。”三藏聽了,心裏很悲傷,同悟空去安歇。

第二天早晨,唐僧四人進城,在會同館裏投宿。驛丞問是哪來的和尚,三藏說:“貧僧是東土唐朝欽差去靈山大雷音寺拜佛求經的。隨身帶有關文,待入朝驗看倒換。”驛丞問:“國師,唐朝在什麼地方?”三藏說:“在南贍部洲中華之地。”又問:“幾時離開家?”三藏說:“貞觀十三年,今已過十四年。曆經萬水千山,才到此處。”驛丞讚歎著說:“神僧!神僧!”三藏問說:“不知貴國天年有多少?”驛丞說:“我們這裏是大天竺國,自太祖太宗傳到今,已五百餘年。現在位的是怡宗皇帝,到現在已二十八年了。”三藏說:“今日貧僧要去見駕倒換關文,不知可否?”驛丞說:“好!正好!近幾天來因國王的公主娘娘,年方二十,正在十字街頭張燈結彩,拋繡球招駙馬。今日正當熱鬧之際,想我國王還未退朝,若要倒換關文,快趁此時去罷。”三藏與行者欣然前去。

到了街上,隻見文人墨客、凡夫俗子一齊嚷:“看拋繡球去!”三藏和行者隨著眾人前往,一則去看彩樓,二則去辨真假,看看布金禪寺中的那個女子是真公主,還是這拋繡球的公主是真公主。哪知不去還好,去了就惹出天大禍來。

天竺國國王因愛山水花卉,前年帶後妃、公主在禦花園賞月,惹起一個妖怪,把真公主攝去,她卻變成一個假公主。妖怪探得唐僧今年此時要到天竺國,就故意搭起彩樓,想招唐僧為駙馬,吸取他的元陽真氣,以煉成太乙上仙。正當午時三刻,三藏與行者從樓下過,那公主見了,忙將繡球拋在唐僧頭上。唐僧吃了一驚。隻聽到樓上齊聲喊到:“打著和尚了!打著和尚了!”眾人要來搶那繡球,卻被行者喝了一聲,嚇得慌忙後退。唐僧埋怨說:“你這猴頭,又要愚弄我了。”行者笑著說:“繡球自個兒打在你頭上,關我什麼事?”三藏說:“這可怎麼辦?”行者說:“師父放心。那公主如果要招你,隻要對國王說:‘召我徒弟來,我有話跟他說。’那時召我們三個入朝,我自能辨真假。此是‘借婚降怪’之計。”唐僧隻好依他,行者轉身回驛。那繡樓上的宮娥彩女和太監下來拜見唐僧說:“貴人!貴人!請入朝堂賀喜!”眾人把唐僧帶到公主麵前,公主伸手攙起唐僧回朝。

公主帶唐僧去見國王,想要招唐僧為駙馬,唐僧說自己是出家取經的和尚,非常希望國王準他倒換關文,赴靈山取經。國王說:“你乃東土聖僧,正是‘千裏姻緣一線牽’。寡人公主,今二十歲未婚,擇吉日拋繡球求偶,打中的偏偏是你。朕雖不喜歡,卻不知公主的意思怎麼樣?”公主叩頭說:“父王,常言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兒有願在先,今日打著聖僧,即是前世姻緣,願招他為駙馬。”國王傳旨恩準。唐僧隻是哀求國王赦免其罪,放他西去取經。惹得國王惱了說:“這和尚很不通理。朕以一國之富,招你為駙馬,不在此享福,還口口聲聲隻要取經。若再推辭,推出去斬了!”長老嚇得魂不附體,隻得戰戰兢兢叩頭說:“感謝陛下天恩。隻是貧僧師徒四人,還有三個徒弟在外,不曾吩咐他們一句話,萬望召他們到此,倒換關文,叫他們早去,不誤西來的意圖。”國王準奏,命人宣召行者三個進朝。

行者回到會同館中,把唐僧被繡球打中,招為駙馬一事說了,八戒聽了說:“早知如此我去多好!我直接就到彩樓底下,一繡球打著我老豬,那公主招了我,豈不美哉!”沙僧上前刮八戒的鼻子說:“不羞!不羞!好個長嘴巴!要是一繡球打著你,你可就倒黴了。”八戒說:“你這黑子不知趣!醜雖醜,卻別有風味。”行者喝罵呆子不要胡說。三個正吵鬧,隻見驛丞帶了聖旨來宣他們入朝麵見皇帝。

國王問行者、八戒、沙僧各人的來曆,他們三個各自都說了。國王聽了,又驚又喜。喜的是招了活佛做駙馬,驚的是他三個徒弟是妖神。正在驚喜之間,忽然有陰陽官奏道:“明日即是吉日,正宜操辦喜事。”國王大喜,立即命令備辦婚宴。

三藏師徒被請到禦花園。三藏見左右無人,就怒聲對行者說:“悟空,你這猢猻,屢陷害我!現在惹出這樣的禍來,該怎麼辦?”行者賠笑著說:“師父別惱。俗語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到成親之時,老孫火眼金睛,就可認出那公主真假,辨明邪正。若她真是公主,你就做了駙馬,享受榮華富貴吧。”三藏聽後,更加惱怒,罵著說:“好猢猻,你還害我!我們取經的路程已走了九成七八分了,你還說話刺我!趕快閉了鳥嘴,若再無禮,我就念起咒來,叫你不得自在。”行者慌忙跪下說:“師父莫念,如果是真女人,待拜堂時,我們一齊大鬧皇宮,領你離開這兒。”

第二天早朝,公主拜見國王說:“父王,這幾日聽人說,唐僧駙馬有三個徒弟,生得十分凶惡,小女不敢見他們。萬望父王將他們放出城好。不然驚嚇女兒,反而成了禍害。”國王說:“孩兒此言極是。趁今日上殿,打發他關文,叫他出城,才好開宴。”即傳旨請唐僧師徒上殿。

國王見了唐僧師徒,叫行者三人說:“朕今日給你們三個倒換關文,備了一些盤纏相送,你三位早去靈山拜佛求經,回來還有重謝。留駙馬在此,不要掛念。”國王叫行者取出關文看過蓋了印,又取出金銀權作親禮。行者接了轉身就走,慌得三藏一骨碌爬起,拉住行者說:“你們都不管我了!”行者使個眼色說:“你在這裏放心地成親,我們取了經,回來看你。”長老隻好放手,眾官送行者三位出城。

回到館中,行者叫八戒、沙僧看住行李馬匹,他卻變成一隻小蜜蜂進宮去打探。國王傳旨,即刻成婚。唐僧憂心忡忡地跟隨國王到後宮,聽見鑼鼓喧天,異香撲鼻,不敢仰視。行者見唐僧全然沒有動心,暗暗讚道:“好和尚!好和尚!身在錦繡之中居然不意亂情迷。”不多時,公主被簇擁著出來,慌得唐僧不知所措。行者忙爬到唐僧耳朵說:“師父,公主是個假的。”長老說:“既然是假的,卻如何讓她現出本相?”行者性急,現了本相,上前揪住公主罵道:“好個孽畜!你在這裏弄假成真,欺瞞國王,騙我師父,破他的真陽,滿足你的淫性!”嚇得國王、後妃等麵無人色,跌跌爬爬,東躲西藏。唐僧連忙說:“陛下莫怕,是我徒弟在施法力,辨明公主真假哩。”

那妖精見事已敗露,就掙脫了手,取出一條古怪的短棍,朝行者亂打。兩個從後花園鬥到空中,各顯神通,殺得天昏地暗。他兩個在空中廝殺,嚇得滿城百姓驚恐不已。長老扶著國王說:“叫眾人莫怕!你公主是個以假亂真的妖精,等我徒弟拿住她就知道了。”

行者與那妖精鬥了半日,不分勝敗。行者一急,把棒丟掉,叫聲“變”,就以一變十,以十變百,以百變千,滿天都是金箍棒,朝那妖怪亂打。妖怪慌了手腳,化道清風往空中逃去。行者收了棒,直趕到西天門來。妖怪被把門天神攔住。妖怪無處逃竄,隻得回頭死戰。又與行者鬥了十多合,虛晃一棍,往正南逃去。大聖追到一座大山,那妖精鑽入山洞不見了。行者喚出山神、土地神,然後三個一齊找,在山頂找到一個山洞。行者正要去打死妖精,忽然聽見空中有人喊:“大聖莫動手,棒下留情!”大聖回頭看時,原來是太陰星君,後麵跟著嫦娥仙子。行者上前見禮,太陰說:“這個妖怪是我廣寒宮搗仙藥的玉兔。她私自走出廣寒宮,今日發現,特來尋她回去。望大聖看我的薄麵饒了她吧。”行者說:“隻是她攝了天竺國公主,以假亂真,想破我師父元陽,怎可饒她?”太陰說:“幸好她未曾破你師父元陽,不至死罪。那真公主,我可把她攝來還那國王。”行者不再多言。太陰使了個神通,將那布金禪寺中女子攝來,對那國王說:“現在來還你真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