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特殊人群保健(2 / 2)

懷孕,產期保健的原則,一是預防孕期並發症,降低難產死亡率,降低懷孕,產婦死亡率,保護產婦的安全,另一方麵是保護胎兒健康發育,避免畸形,防止早產、死產和死胎。也要注意保護懷孕產婦的心理健康,使之能平安地度過妊娠分娩過程。

(三)更年期與老年期婦女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功能從成熟到衰退的一個轉變。也是從生育成熟期進入老年期的過度時期。此期間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直至最後消失,女性生殖器官萎縮,出現更年期的症狀。此期容易產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焦慮,原有神經衰弱的婦女常易誘發“更年期抑鬱症”,表現為情緒低落、多愁善感。

更年期與老年期婦女的保健主要是使老年婦女對於進入更年期和老年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更年期這一生理階段能正確對待和適應。要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精神負擔,排除緊張、消極、焦慮、恐懼的心理,注意勞逸結合,維持神經係統的穩定,進行適當鍛煉。在這一時期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作一次婦科檢查,保證晚年的幸福與健康。

第二節 兒童社會保健;

一、兒童社會保健的基本任務

1.使領導者認識到要把保護和增進兒童身心健康自覺地納入整個社會係統中,成為國民衛生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和增進兒童身心健康與經濟發展的雙向性作用。

2.使社會認識到保育兒童、幫助婦女解除生兒育女的後顧之憂,使家長能自覺地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維護婦女的權利,優生優育。

3.使衛生部門重視、健全兒童保健網,促進立法機關製定兒童保健、計劃生育、婦女保健等的法律,使優生優育看法律保證。

4.認真研究各種社會因素對兒童發病、死亡和生長發育的影響,對體弱、智力低下、殘疾兒童采取各種社會康複措施及合理的福利、救濟措施。研究兒童的合理營養,向食品工業部門提出生產兒童營養食品措施。

5.向兒童教育工作者普及兒童身心的發育和衛生保健知識,把德育、智育、體育緊密結合起來,把教育與社會保健密切結合起來。

二、加強嬰、幼兒綜合保健措施

1.健康教育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由於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他們成為孩子最早和最親密的保護者。父母,尤其是母親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衛生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健康。因此,對孩子父母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護理水平,可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健康教育的內容:

①指導合理喂養。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對缺奶和無奶的母親指導喂養和人工喂養,指導及添加輔食的方法。

②講解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以便及時發現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異常現象。

③教育兒童的父母培養嬰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④讓父母了解孩子生病的標誌,以便及時發現疾病,達到早診治的目的。

⑤教育父母本身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給嬰、幼兒喂食前洗手等。

⑥其他保護方法,如衣服的質地、不同季節的增減衣服等。

2.保健指導:包括營養、護理、生長發育、免疫接種等方麵的指導工作。

3.定期訪視和體檢:對新生兒進行定期訪視,一般在出院後第3天,第14天和第28天各訪視1次,主要了解圍產期及分娩情況,詢問新生兒的一般情況,健康檢查,並填寫訪視單。對4周歲以上的幼兒也要進行定期檢查。

4.與防疫部門配合做好全程足量的計劃免疫工作,預防傳染病發生。

5.預防和及時發現嬰、幼兒常見病和多發病,如貧血、肺炎、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