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現代人才觀與社會工作人才觀文脈相係,特別是體現在中共中央關於社會工作人才的決定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實現這項戰略任務,必須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要求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立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製度保障,確定社會工作職業規範和從業標準,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注重社會整體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證人民生活幸福,是黨的宗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心願;以民生為重點,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體係,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發展和改革成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因此,培養與社會建設相關的各領域專業人才,特別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加強社會工作從業人員能力建設,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思路,提高社會服務工作質量和專業化水平,是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的重點。《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發展目標是: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以人才培養和崗位開發為基礎,以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到2015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要達到200萬人,到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要達到300萬人;要完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係,注重不同學曆層次人才的培養。其中主要的舉措是:建立不同學曆層次教育協調配套,專業培訓和知識普及有機結合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係;加強社會工作學科專業體係建設;建設一批社會工作培訓基地;加強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培訓,製定社會工作培訓質量評估指標體係。
這一目標肯定了社會工作人才在我國社會建設方麵的重要作用,體現了黨和政府在培養社會工作人才方麵的決心,指明了我國社會工作人才的發展方向,提出了社會工作人才的建設目標和工作要求,明確了社會工作人才建設工作的重點和具體舉措。目前,由於我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係還不夠完善,高等學校的相關專業設置還不夠全麵,造成了社會工作人才特別是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不足,無法滿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對於專業社會服務的需要。因此,應努力完善社會工作學科設置以及相關培養體係,建設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注重提升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素質和實務技能,不斷擴展社會工作在職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以滿足社會對社會工作人才的渴求;同時,要注重不同層次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工作崗位的要求,重點培養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特別是一大批職業化、專業化的高級社會工作人才,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帶領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以及數量更加巨大的誌願者隊伍,為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社會建設作出貢獻。
隨著我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深刻而快速的轉型,特別是由於我國普遍希望用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完成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曆了上百年的社會轉型過程,因此,各種社會轉型問題在短時間內大量集中湧現,問題對象的廣泛性、問題內容的複雜性、問題類型的多樣性明顯高於我國其他時候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轉型,導致解決問題的難度更大,對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區服務等專業化社會工作需求的數量更多,質量更高;同時,因為我國特殊的文化傳統和龐大的人口數量,迫切需要我國大力發展本土社會工作,全麵加強本土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工作,特別是加強本土社區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工作。在當前,由於單位改製,大量單位人轉變為社區人,社區和諧成為社會和諧的基礎,社會的穩定首先需要社區穩定。全麵加強和諧社區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發展自己。
具體到社區中,以人為本就是社區發展必須為了社區居民,社區發展也必須依靠社區居民,社區發展的全部成果必須由社區居民包括相對弱勢的社區居民共享,並且確保社區居民特別是相對弱勢的社區居民能夠通過參與社區發展同時發展自己。滿足社區居民需求,服務和諧社區建設,培養社區社會工作人才,建設一支宏大的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作為一種黨和政府推動的社會實踐活動,迫切需要專業理論的支持。因此,迫切需要各級政府、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根據我國現階段社區發展的實際和社區居民的需要,積極開展社區建設和社區社會工作實踐,係統總結國內外社區建設和社區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方麵的經驗,科學探索本土社區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法、培養製度和培養體係,精確凝練和提升本土社區社會工作理論,積極發揮科學理論對社區建設的指導力量;以利於更有針對性地培養本土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開展本土社區社會工作,促進和諧社區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由於社區社會工作人才能夠提供什麼水平的服務,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與其所具備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具有重要關係,因此社區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是影響社區社會工作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社區社會工作的質量,決定了社區社會工作進程的快慢。
一般而言,社區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往往表現為他們在社區工作環境下按照職業標準勝任某項工作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既包括要成為合格社區社會工作人才所必需的、潛在的專業素質(即職業資格),也包括社區社會工作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其扮演的角色和完成其承擔的任務而應達到既定標準的職業能力(即執業等級)。不論實際操作中側重哪個方麵,或二者兼而有之,社區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要素一般都包括職業知識、職業技能以及職業價值觀等,其中職業知識包括一般常識、專業知識、社會服務領域相關知識、政策法規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組織管理知識等;職業技能通常是通過教育與職業經驗相結合所獲得的,包括專業服務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價值觀是開展專業工作時必須遵守的職業操守,更大程度上考慮的是維護社區社會工作對象與整個社會的利益,包括遵守職業準則,承擔社會責任,保持公平公正等,以有利於社區社會工作人才更好地樹立專業形象和職業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