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社區建設與社區社會工作(2)(1 / 3)

目前,國外社區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社區服務和生活支持、社區文化和體育設施服務、社區治安和警務等幾個方麵國外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第一,社區服務和生活支持。社區服務和生活支持的對象主要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學齡前兒童、無家可歸者、低收入家庭成員、單親家庭成員、移民、難民、失業人員等掌握資源較少、相對處於弱勢地位的人群。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區自治組織、社會中介組織、非營利機構和私人機構等。例如美國的生活支持主要是為保障對象提供物品和住房,其中食品支持包括提供食物券和營養方案,食物券主要讓低收入人群購買食物,營養方案包括學校裏補助的牛奶,免費分發的牛奶、奶酪等;住房支持包括提供租金補貼和公共房屋,具體有協助租房和幫助購買房屋,以及租房或買房後搬離公共房屋。

第二,社區文化和體育設施服務。社區文化和體育設施服務主要是指利用社區中心、展覽館、音樂廳、圖書館、咖啡屋等社區場地和社區內的各種文化、體育設施,組織開展文藝、教育、科普、娛樂、健身等活動。

第三,社區治安和警務。社區警務是國家強力機關的政治活動,也是警察機關的專業性活動;社區治安是全體社區成員共同協助警察機關維護社區安全的活動,目的是預防和打擊犯罪,並及時向處於危難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既確保社區客觀環境的安全,也增強社區居民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我國,根據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規定,城市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有拓展社區服務,發展社區衛生,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加強社區治安,以及因地製宜地確定城市社區的建設發展等內容。作為一項適應我國社會快速轉型的需要而與時俱進的製度創新,我國的社區建設內容主要有社區經濟建設、社區管理建設、社區服務建設、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社區環境建設、社區治安建設和社區組織與隊伍建設等。

其中,社區經濟建設主要是指城鄉社區各經濟實體包括非營利組織和社會經濟組織立足社區,調動社區內外的各種資源,利用社區力量提高社區的經濟實力,豐富和發展社區經濟的各種活動。社區管理建設主要是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社區內部組織和成員為了維持社區秩序,促進社區發展,滿足社區需要而進行自我管理的各項活動,例如以社區組織和社區居民為主體的社區自治、社區參與等活動。社區服務建設是社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社區建設的關鍵內容,決定著社區建設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社區服務建設主要有社區救助服務建設、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建設、社區公共服務建設與社區福利服務建設,包括開展麵向社區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服務,麵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麵向全體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麵向全體社區居民的社會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服務,麵向社區屬地單位的社會化服務等。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主要是指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的建設,開展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複、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衛生服務。

社區文化建設主要是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社區文體活動建設、社區教育,包括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站、社區服務活動室、社區廣場等現有文化活動設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娛樂等活動;利用社區內的各種專欄、板報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對社區成員的社會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環境建設主要是指社區綠化建設、社區環境保護、社區環境汙染防治,包括提高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開展社區環境建設,搞好社區環境衛生,建設幹淨、整潔的美好社區。

社區治安建設主要是指社區人民調解建設、社區矯治建設、社區治安防控建設,包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的建立,經常性、群眾性的法製教育和法律谘詢、民事調解工作的開展,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和對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加強。社區組織與隊伍建設主要是指社區黨組織建設、社區自治組織建設、社區中介組織建設、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誌願者隊伍建設,包括社區黨、團、群組織的建設,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社區中介組織的建設,社區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建設,以及社區社會工作者隊伍的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城市社區初步構築了新型的社區組織管理體係,初步形成了社區建設新的工作運行機製,初步構築起以社會互動為基礎的社區服務體係,初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初步形成了建設和諧社區的良好氛圍;對於農村社區來說,則主要在探索農村社區設置形式,推進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培育農村社區服務功能,創新農村社區管理體製,改善農村社區人居環境,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探索農村社區建設共建機製,建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機製等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節社會工作

由於各國的社會發展過程、經濟製度、政治製度以及文化傳統不同,特別是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人們的需求不同,各國學者對於社會工作的定義也各有側重。國際社會工作協會給社會工作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基於人權與社會公正的基本原則開展的,它借助人類行為與社會係統等理論幫助人類更好地與環境交流融合。美國社會工作協會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活動,用以協助個人、群體、社區強化或恢複能力,以發揮其社會功能,並創造有助於達成其目標的社會條件。在我國,社會工作本是一個較為普通的概念,往往被理解為本職工作以外沒有報酬的為群眾服務的工作。本書所說的社會工作(socialwork)專指現代專業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職業活動,是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現代社會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突發事件,降低社會風險,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公平正義而普遍采取的一項重要製度安排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理論部民政部副部長薑力在“民族地區社會工作與社會建設論壇”上的講話,是以幫助他人為目的,以科學知識為基礎,使用科學助人方法的助人服務活動。在服務對象層麵,其目標是解救危難,緩解困難,促進發展。

在社會層麵,其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推進社會和諧。由於現代社會工作首先產生於歐美西方發達國家,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曆史,並已成為一種職業和專業,已經為社會大眾熟悉,與律師、醫生並稱為三大熱門職業,被稱為“社會工程師”或“社會醫生”,專業教育也已經納入國家教育體係;而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專業社會工作雖然剛剛起步,卻已經出現專業教育呈現泛濫之勢而職業崗位尚未明確的矛盾,例如全國各高等學校大量設立社會工作專業,而專業畢業生即使在社會工作相對發達的上海市,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都比較低,從而使得該專業成為“紅燈”專業。

與其他後發展國家一樣,在發展社會工作時,我國社會工作各界,特別是學術界過分強調社會工作的普世性,在專業教育中常常直接照搬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理念,甚至教育內容;在實踐中往往隻把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社會工作認定為專業社會工作,甚至以此為標準把我國目前存在的社會工作分為普通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和專業社會工作,並分別賦予不同的含義,甚至直接將本土社會工作界定為“與計劃經濟體製相適應的,並成為其解決社會成員和組織成員的問題,促進政治團結和社會管理的措施”。而在社會工作實務界,也因此有了專業社會工作和實際社會工作或者傳統社會工作的分類。有意思的是,即使在社會工作實務界在有了專業社會工作和實際社會工作或者傳統社會工作的分類後,依然存在把專業社會工作和實際社會工作或者傳統社會工作,甚至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混為一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