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社區建設與社區社會工作(2)(2 / 3)

直接將本土社會工作界定為與計劃經濟體製相適應的並成為其解決社會成員和組織成員的問題,促進政治團結和社會管理的措施,顯然既無法解釋我國民國時期正式開始專業社會工作教育的事實(因為燕京大學在1925年成立社會工作專業,開設“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會行政”、“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等課程,培養了我國第一代專業社會工作者),也無法解釋民國時期存在專業社會工作實務的事實。民國時期的社會工作實務類型主要包括城市社區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兒童福利社會工作、軍人社會工作、邊疆社會工作等,其中城市社區社會工作是民國時期開展最早的社會工作實務類型,醫務社會工作以北平協和醫院社會服務部最具代表性,農村社會工作是民國時期最為波瀾壯闊的社會工作實務類型(其中以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和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運動影響最大)。隻把西方國家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社會工作認定為專業社會工作,顯然完全依據了西方文化的視角,認同了隱含在專業教育和職業活動中的一種意識形態話語霸權。從一定意義上說,即使是“本土化”的提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意識形態話語霸權的認同。

這種意識形態話語霸權的前提假設是:①世界的發展前進是線性的;②文藝複興以後的西方文化是最先進的,其他非西方文化都是落後的,甚至需要改造;③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的今天就是其他文化的明天。事實上,社會的發展從來是螺旋式上升的,而社會的現代化雖然起源於歐美西方國家,但決不能簡單地將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或美國化。正如既不能簡單地將中醫界定為傳統醫學,也不能將西醫界定為專業醫學一樣,我們不應該將我國目前存在的社會工作簡單界定為普通社會工作或者行政社會工作,更不應該將西方國家的專業社會工作等同於本土的專業社會工作,特別是要防止專業化變成事實上的被專業化,甚至被美國化。無論是國外的專業社會工作,還是本土的專業社會工作,都是以專業教育和培訓為基礎,以專業價值觀為指導,運用專業方法和技術提供的社會服務。當然,與相對純粹的自然科學不同,從屬於社會科學的社會工作的專業基礎知識、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本土社會工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雖然社會工作具有一定的普世性,普遍強調“以人為本”、“助人自助”、“按需服務”,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和本土社會工作產生的根本原因也都是為了解決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但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方法產生的社會環境,畢竟不同於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環境。首先,眾所周知,西方社會工作發源於英國,發達於美國,產生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是西方社會文化,特別是基督教文化的產物;而本土社會工作形成的土壤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環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本土社會工作理論和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決定了本土社會工作與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具有天然的區別。其次,不同地區的社會問題本身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的社會工作的目的、重點、手段和方法也必須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市和美國底特律市的逆向城市化都是因為人口問題,但北京市的問題是城市人口過分膨脹,造成了住房緊張和交通緊張,所表現出的逆向城市化的特點是已經進入城市的外來人口和郊區的農民不再願意成為城市市民,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大力發展郊區住宅產業和生態農業,滿足人們在郊區,甚至相對偏遠的農村地區享受現代城市社區生活的要求。社會工作的重點是農村社區社會工作,而美國底特律市的逆向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金融危機的襲擊、汽車產業的衰弱,以及經濟的不景氣,導致大量市民逃離底特律市,導致城市中心地帶成為廢墟,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是恢複人們對於底特律市的信心,社會工作的重點是城市社區社會工作,特別是城市社區社會工作和家庭社會工作。再次,就像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模式未必適用於發展中國家一樣,在社會工作剛剛起步的我國過分強調專業社會工作也未必合適,由於西方國家目前較為成熟的專業社會工作是在經曆了上百年職業化、專業化過程後才形成的,故本土專業社會工作同樣需要在我國社會經曆較長時間的專業化、職業化過程後才能形成。

因此,隻把西方國家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社會工作認定為專業社會工作,進而以此區分、貶低或者否認我國現階段的社會工作的做法值得商榷。

現階段的本土專業社會工作,正如首部社會工作藍皮書《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1988—2008)》指出的,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堅持助人自助的宗旨,遵循專業倫理規範,在社會服務與管理等領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係,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複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職業活動”。它強調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遵守社會工作的宗旨、倫理規範和專業價值觀,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具有科學化的助人活動、專業化的社會職業、規範化的社會服務三重性質。對服務對象的基本功能是促進服務對象的正常生活,促進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即幫助個人、群體、社區提高或恢複應有的社會能力,並創造有利於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對社會的服務功能是維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工作不同於一般的慈善活動,也不是普通的群眾工作,當然也不是廣泛存在的誌願者工作,而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一種專業性服務活動,主要由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和價值觀、具體的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等要素組成。由於服務對象的廣泛性、服務內容的全麵性,以及服務技能的綜合性,社會工作者必須具有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的知識。社會工作方法主要有個案社會工作、小組(團體)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以及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政策等間接工作方法。其中個案社會工作是以個人和家庭為服務對象,通過直接的、麵對麵的交流與溝通來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方法;小組(團體)社會工作是為一般青少年、成年人組成的群體提供教育與娛樂服務,為有社會和心理問題或生活不便利的人們所組成的群體提供預防、治療、康複等服務,從而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社區社會工作是以整個社區為工作對象,通過建立社區組織,開展社區服務,發展社區公益事業,解決社區問題,滿足社區需求,促進社區發展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土社會工作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指導,以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提供滿足人們需求的綜合服務為途徑,並結合我國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來開展職業活動。專業價值和倫理必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是本土社會工作與西方社會工作相區別的顯著標誌。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長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優勢,建立健全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組織體係和工作體係,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等廣義社會工作中具有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