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社區工作人才與社會工作人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隻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根據這一規定和《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我國現階段的人才評價標準有:①是否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②是否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③是否能夠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無論什麼人才,都必須同時符合這三個評價標準。首先是符合作出積極貢獻的標準,社區工作人才與社會工作人才也不例外。社區工作人才,就是必須具有社區工作知識或技能,能夠在社區建設中進行創造性勞動,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的社區工作人員,包括運用專業知識和方法從事社區管理工作與社區服務工作的專門人才南京市玄武區政協政法街道組關於社區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與思考。現階段社區管理主要包括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社區環境衛生管理、社區衛生保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等,社區服務主要有社區勞動就業、社區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救助服務、社區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服務、社區治安服務、社區流動人口服務以及其他政府公共服務。根據我國現階段社區工作的實際內容,目前的社區工作人才主要有社區領導管理人才和社區專業技術服務人才。
社區領導管理人才主要是指擔任社區基層領導職務或承擔社區綜合管理職能,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能夠組織完成各項社區工作任務的管理人員,主要是指社區工作者中的管理人員,例如社區服務中心主任、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等;社區專業技術服務人才指社區中介機構、社區服務組織、專業社會工作機構中運用專業知識和方法從事社區服務工作的專業工作人員,主要涉及社區內經濟、家政、衛生、文化、教育、養老、助殘、司法等各類專業社區服務機構的專門服務人員。
社區改革以來,為了提升社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總體水平,我國適應社會要求不斷調整社區工作人員的選拔途徑。經過多年的實踐,目前我國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來源主要有:實行公開招聘,包括使用向社會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辦法選聘社區工作人才擔任社區工作者,通過“街聘民選”的方式將所需人才充實到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特別是充實到社區服務站和社區服務中心中;實行居委會成員直接選舉社區工作人才;培訓現有社區從業人員,通過專業培訓和督導使他們成為符合專業要求的社區工作人才;選拔專業大學生到社區從事社區工作,以及由原來的農村村幹部直接過渡而來的社區工作人員,並使他們通過專業培訓、職業鍛煉和實踐成為合格的社區工作人才。通過以上工作,我國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知識化水平和年齡結構初步得到優化,綜合素質明顯改善,人員結構更趨科學,專業化水平和職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社區工作人才配置和待遇有所改善。但是,與社區建設的要求相比,我國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現狀還有較大的距離,特別是大多數社區工作人員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理念、知識與技能,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後,難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係統化的服務,無法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個性化、多樣化、係統化的需求。由於目前的社區工作人員中女性較多,缺少相對更具有開創性工作精神的男性社區工作人才,無法滿足社區建設發展的要求南京市玄武區政協政法街道組關於社區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與思考。此外,社區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大學生社區工作者流動性比較大,造成了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不穩定。例如北京市2009年首次麵向高等院校畢業生招考社區工作者2000人,根據他們和街道簽署的相關服務協議,他們要在社區崗位工作3年,但是其中約300人因有了其他工作機會而沒有到崗,後來又有200多人離職安坤首批千餘大學生社區工作者落戶北京。
相對於長期工作在社區建設一線的社區工作人才,我國社會工作人才憑借其專業性、職業性和行業性的服務,以及更加寬廣的工作平台,更多地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服務對象和社會公眾的普遍認可。特別是2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以來,社會工作人才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減災救災、扶危幫困、社區建設、社區矯治、醫患關係調整、特殊人群服務等領域廣泛開展了“助人自助”的專業服務,在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外,社會工作人才在大型公益活動中也嶄露頭角,發揮其獨特作用。無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及2010年廣州亞運會,社會工作人才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等重大災害中,社會工作人才的積極參與對建立現代救災體係和災後重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作用更是日益突出,特別是醫療、教育、公共事業、社會服務等領域,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建設日趨明顯陳江宏社會工作迎來人才發展大機遇。麵對種種原因造成的政府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缺位,社會工作人才憑借其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在提高社會製度,特別是社會福利製度的合理性與全麵性,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彌補政府組織彈性的不足,增進社會公共福利,推動社會問題的順利解決,以及及時、有效、妥善處理突發性社會事件等方麵,社會工作人才發揮了不可比擬的作用。可以說,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已經成為解決社會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孫建立培養造就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因此,在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要求後,201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更進一步指出,要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以人才培養和崗位開發為基礎,以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充分強調了對社會工作人才的重視,以及對培養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的支持。為了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團隊建設,2009年《民政部關於促進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逐步使民辦社會工作機構數量、結構、規模、服務和管理水平適應社會需要,切實為推進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確定的人才隊伍建設主要任務有:①大規模開發社會工作服務人才,即適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轉型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專業化社會服務需求,以培養開發社區建設、社會救助、老年人服務、殘疾人服務、青少年服務、婦女兒童服務、職工服務、流動人口服務、婚姻家庭服務、教育輔導、衛生服務、矯治幫扶、群眾文化等領域的基層社會工作服務人才為重點,以整合、提升、轉化現有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為基礎,統籌推進各類社會工作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數量足,結構優,能力強,素質高的社會工作服務人才隊伍。②大力培養社會工作管理人才,即適應社會工作行政管理、行業組織建設、服務機構發展和專業實務推進的需要,培養造就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具有宏觀視野、戰略思維與專業眼光,善於推動事業發展的社會工作行政和行業管理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社會使命感,懂運營,會管理,通曉社會服務專業知識的社會工作機構管理人才;培養造就一批熟練掌握專業督導方法與技術,具備豐富實務經驗,善於解決複雜專業問題,能夠帶動社會工作服務人才成長,推動專業實務發展的社會工作督導人才。③加快培養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即適應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理論、政策與實務發展需要,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理論功底深,實務能力強,係統掌握國內外社會工作法規政策,能夠推動本土社會工作理論和政策實務發展,具備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能力的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
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現階段必須根據創新城市社會管理體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要求,實施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計劃,大力開發社會工作人才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雖然我國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與創新社會管理,提升社會服務的需要相比,目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育力量依然薄弱,特別是缺乏適應本土要求的社會工作專業師資隊伍;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總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專業社會工作者數量更少;社會工作專業機構更是注冊困難,而且即使已注冊成功,大多也麵臨嚴重的生存壓力。從服務對象的角度分析,我國現有14億老年人,6000萬殘疾人,5000萬城鄉貧困人口,僅這些群體就大約需要社會工作者300萬人提供服務。但現有高等院校的招生和培訓規模十分有限,每年僅有1萬~2萬畢業生。不僅如此,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中,又有90%左右的人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與社會工作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更無法滿足我國巨大的現實需求。據民政部社會工作司社會工作一處處長黃勝偉2011年11月26日介紹,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專業社會工作者的配置比例,能夠達到總人口的2‰~5‰,例如專業社會工作者占總人口的比例,美國為2‰~28‰,日本為5‰~626‰,加拿大為22‰;我國香港地區為57‰,其中注冊的社會工作者就占總人口17‰;而我國內地目前由於社會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全部在職在崗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人數大約隻有100萬魏銘言民政部官員稱中國現有社工尚缺口180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更是嚴重缺乏,截至2010年,通過助理社會工作師考試的共32687人,通過社會工作師考試的共11082人,兩類合計43769人孫建立培養造就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並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未接受過專業學習。此外,他們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後,難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係統化服務,缺乏行業自律、評估和督導,無法有效應對和解決新的、複雜的社會問題中國網加快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根本不能滿足社會的現實需求。因此,培養壯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發展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而且非常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