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地區,培養社區工作人才要積極發揮現有工作隊伍的積極作用,特別是要根據工作實際充分發揮鎮村黨務工作者的作用,利用和依靠鎮村黨務工作者這支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基層工作人才隊伍,通過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後把他們培養成為社區工作骨幹,充分發揮他們的組織和引領作用,帶動農村社區各項工作深入開展;要通過推進農村社區化服務與建設分流基層政府機關富餘人員,將鄉鎮(街道)民政、勞保、司法、衛生、計生等部門的部分人員,納入農村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管理範圍,通過民主選派、下派方式,充實到農村社區工作崗位上;要壯大農村黨員、團員、教師、退休職工、退伍軍人及民間“小能人”等素質較高,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的誌願者隊伍,建立社區工作誌願者隊伍,並通過建立協會、商會和農村經濟合作社等形式,積極發揮他們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麵的優勢,通過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各類惠農服務活動。此外,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動員力度,提高人們對農村社區的認同感,及時將優秀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等出類拔尖人才,吸納到社區工作崗位上來,提高農村社區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他們的服務質量與水平鞠進增在農村社區化的創新實踐中全麵加強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例如,江西省萬載縣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導推動,部門密切配合,整合現有資源,社工義工聯動,公眾廣泛參與,廣大群眾受益”的“萬載模式”,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農村社區,注重在社區建設領域大力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並建立相應政策措施,激發更多的專業人士投身農村社會工作。2008年,該縣專業社會工作者已經達到800多人,為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較為豐富的人力資源。
第二節社會工作人才培養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和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民眾的共同參與,也離不開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有力支撐。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明確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因此,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才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是要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中廣網曾慶紅在2006年12月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的講話。《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以人才培養和崗位開發為基礎,以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到2015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要達到200萬人;到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要達到300萬人”。
《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也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實現這項戰略任務,必須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指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對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提高社區居民自治能力,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對促進就業,擴大內需,優化人才資本配置;對落實社會政策,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服務需求;對有效預防和解決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加速發展所產生的社會問題,降低社會管理成本,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文明進步;對彰顯人文關懷,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有以上文件,都為培養本土社會工作人才提供了政策法規依據。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培養社會工作人才方麵有不同的做法。由於“社會工作人才”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一個全新名詞和本土概念,在國外本無“社會工作人才”的提法,因此本書以國外培養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的內容來說明國外培養社會工作人才的情況。在英國,社會工作資格教育體係涵蓋了兩個培養層次:本科層次和碩士層次。本科層次的課程由學院與社會工作機構共同提供,實習占全部課時的50%。在“社會工作教育標準”的框架指導下,學生經過係統的學科專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在畢業時既可得到大學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也可得到政府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即社會工作文憑,學生因此有資格進入社會工作領域從事實務工作。碩士層次的社會工作專業招生從社會工作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或具備相當資質的其他專業的學生中選拔,待他們取得職業認證後,即可以繼續申請接受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教育。這是英國社會工作資格教育體係中較高的培養層次,以基礎層次的社會工作教育背景為基礎,且對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提出更高的標準與要求。這一層次的學習年限通常為一年,也有兩年的。學習過程中以及結束後仍會安排相應的實習,畢業後將被授予社會工作碩士學位,從而具備高層次的社會工作職業資格。
在美國,美國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化是適應政府製定福利政策和專業機構提供更好福利服務的需要,伴隨著美國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化而不斷發展完善。
為配合政府福利服務改革,社會工作者在做好服務的同時,還要進行大量社會研究,為立法提供可靠、翔實的依據。當代美國社會工作教育遍及全美50個州和海上附屬地,分為本科、碩士和博士3個層次。長期以來,碩士學位被視為專業社會工作的入門學位,這一學位課程是美國社會工作教育的核心,同時博士課程已在美國最具實力的專業院校開設。學士學位課程是1970年以來隨著社會服務業人力資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而新開發出來的實踐課程,目前本科層次的社會工作課程非常熱門。無論是學士學位課程,還是碩士學位課程,都規定了共同的基本課程和涵蓋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價值觀與倫理道德、多樣性(如文化多樣性和全體多樣性)、高危人群與社會救濟公正、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福利政策與服務、社會工作實踐、研究、實習,隻不過學士學位對學生進行的是通才教育,而碩士學位對學生進行的是高級社會工作專才教育,博士生學習的課程主要是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與統計、社會科學與行為科學理論、社會福利政策與規劃和教育理論與方法論。隨著社會工作的職業化進程,美國也逐漸認識到,學位教育隻是培養了入門資格的從業人員,而社會工作是一個開放的不斷變化的係統,多年來一直在更新、充實和完善,所以需要把繼續教育作為社會工作教育的一個重要元素,從理論到實踐,對所有層次的社會工作者不斷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