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皮膚疾病(九)(2 / 2)

2.全身治療

(1)磷酸氯喹對扁平苔蘚有較好療效,一次0.125~0.25g,一日2次,餐後即服可減少消化道反應,2~4周為1個療程。此外口服昆明山海棠片按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服中藥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2)小範圍病變可在病變基部黏膜下用2.5%醋酸潑尼鬆龍混懸液0.5~1ml,加入等量的1%普魯卡因液,局部封閉。亦可用維生素B12注射液100μg加入1%普魯卡因液1ml,局部封閉。

(用藥提示)

(1)維A酸軟膏不宜用於充血糜爛性病損;維A酸對肝、腎功能及尿常規異常者不能服用。

(2)氯喹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頭暈、耳鳴、皮膚瘙癢、視力障礙等反應。如出現這些症狀時須立即停藥。口服維A酸或氯喹必須在醫師嚴格指導下進行。

(3)服藥期間要注意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變化。

(4)此外,在治療期間注意消除思想顧慮和精神壓力,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有利於鞏固療效。

第三十八節多汗症

(疾病概述)

多汗症是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過多分泌的一種疾病,在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通過控製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體溫。但多汗症者的出汗和麵部潮紅完全失去正常控製,是一種異常的生理性反應,多數與精神緊張、恐懼、焦慮、憤怒等因素有關;或為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的症狀之一。

(主要症狀)多汗症臨床表現可有全身性、限局性多汗。

1.局部多汗可由於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的反應,乙酰膽堿分泌增多,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好發部位有手掌、足底、前額、腋下、外陰等處,其次為鼻尖、前額、陰部等,多在青少年時發病。輕微的多汗症隻是皮膚濕潤,黏膩;嚴重的則汗珠呈點滴狀不停地滴流,尤以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不少患者手足濕冷,手掌、足底皮膚青紫。足底多汗時由於汗液蒸發不暢,致皮膚浸漬發白,趾間糜爛,可導致真菌感染,常伴足臭或水皰,內容物澄清或渾濁。腋窩部及陰部多汗時,由於該部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易發生擦爛紅斑,伴發毛囊炎、癤、真菌感染等。此外,汗液分解常產生臭味。

2.全身性多汗皮膚表麵常為濕潤的,且有陣發性的出汗。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環功能障礙,如手足皮膚濕冷、青紫或蒼白、易生凍瘡等。

(治療處方)

1.全身治療口服抗組胺藥、中樞神經鎮靜劑對情緒性多汗有效,可選服羥嗪(安他樂)一次25mg,一日2~3次;多塞平(多慮平)一次25mg,一日2~3次;地西泮一次5mg,一日2次;或賽庚啶、非那根、氯丙嗪等。此外,阿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等具有暫時性止汗作用。

2.局部用藥可選用0.5%醋酸溶液、5%甲醛溶液或5%甲醛乙醇塗敷。對有小水皰者可選5%明礬溶液;對多汗部位可用5%甲醛乙醇,一日2次,但不宜用於水皰皮損;對足部多汗者可製劑足粉(烏洛托品5g、幹燥明礬5g、水楊酸2g、硼酸10g、滑石粉78g混合)撒敷,每日2次。

(用藥提示)

(1)多塞平的不良反應少見有輕度興奮、失眠、嗜睡、口幹、乏味、便秘、視物模糊、尿瀦留等,某些症狀可在繼續用藥中自行消失。對青光眼患者、對三環類抗抑鬱藥過敏者及心肌梗死恢複期患者禁用。排尿困難、眼壓升高、心髒疾患、癲患者、肝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婦女及12歲以下兒童慎用。並忌與單胺氧化酶抑製劑聯合應用。

(2)多塞平對青光眼患者、對三環類抗抑鬱藥過敏者及心肌梗死恢複期患者禁用。排尿困難、眼壓升高、心髒疾患、癲患者、肝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婦女及12歲以下兒童慎用。

(3)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與促胃腸動力藥合用可相互降效。與對乙酰氨基酚合用可使其血漿濃度降低,與地高辛合用可使後者血漿濃度增高。對術前及青光眼患者禁用。冠心病、肝功能損傷、高血壓、前列腺肥大、腎功能損害者及呼吸道疾患者等慎用。

(4)甲醛對眼、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少見有流淚、咳嗽、鼻炎、咽喉炎、氣管炎、視物模糊等。對有破潰、糜爛的皮膚處禁用。不宜用於水皰皮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