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衣原體性尿道炎
(疾病概述)
沙眼衣原體及脲解支原體是當前性傳播疾病中主要病原菌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沙眼衣原體及脲解支原體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發病率在歐美國家已經超出淋病發病率。在我國其發病率在淋病及尖銳濕疣之後占第3位,如不加強防治恐怕不久也可能超越前者,上升到第1~2位。衣原體是寄生在細胞內微生物,有細胞壁,隻有兩種,即沙眼衣原體及鸚鵡衣原體是禽類的病原菌。沙眼衣原體含糖原的包涵體,對磺胺藥物敏感。鸚鵡衣原體產生陰性糖原陰性的包涵體,對磺胺耐藥。人沙眼衣原體可分為15個血清型,L1,L2,L3血清型為性病性淋了巴肉芽腫(LGV)的病原體。A、B、C血清型為人類沙眼病原體。D-K血清型與泌尿生殖係統感染有關,對黏膜上皮細胞(尤其是柱狀上皮細胞)最有親和力,最易引起眼結合膜及泌尿生殖係黏膜的感染。支原體分為脲解支原體(惟一確認的一種)具有脲毒酶活性,能分解尿素。另一種為人型支原體,其特點是生長繁殖時需要類固醇物質。支原體是一種獨立生活的原核生物,是一種極微小的球杆狀微生物,常寄生在尿道上皮內。
(主要症狀)初起症狀是在性交後,經5~30天(通常是1~3周潛伏期),開始出現症狀。男性患者自覺前尿道有輕度癢感,排尿微痛。但不如急淋菌性尿道炎顯著。尿道分泌物少,稀薄,黏液性或黏膜膿性。較長時間不排尿(如晨起)尿道外口可溢出少量稀薄分泌物。有時表現為晨起閘膜封住尿道口出現“糊口現象”,或汙染內褲。檢查時,需由後向前擠壓前尿道才可能有少許分泌物由尿道口溢出。有時患者有症狀無分泌物,也可無症狀而有分泌物。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症狀比較男性輕微,甚至可無尿痛或輕微尿痛,可出現少量分泌物。感染子宮頸時宮頸也有炎症或糜爛,白帶增多,陰道及外陰有痛感。宮頸分泌物中有多數多形核白細胞(高倍鏡下每視野超過10個)。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與淋病同時感染,由於淋病潛伏期短2~5天,所以首先出現淋菌性尿道炎症狀,經抗淋病治療後,淋球菌被殺死,而衣原體、支原體依然存在。在感染2~3周後發病。很易被誤認為淋病未治愈或複發。此時需做有關衣原體及支原體的檢查,以證實是否同時合並淋菌感染。如果延誤診斷或治療不及時可引起並發症。如急性附睾炎、前列腺炎、結腸炎、咽炎。女性宮頸炎、宮頸糜爛、前庭大腺炎、陰道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異位妊娠、不育等。新生兒可以通過患有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的母親於生產時經產道被感染,新生兒最早出現的症狀是在生後3~10天內可發生眼結膜炎,眼部有黏液膿性分泌物,也可無分泌物,僅有充血單例或雙側發生,但多不侵犯角膜。較晚於出生後4~8周可發生肺炎。症狀不斷加重,呼吸急促為其特點,但不發熱。其中半數患兒合並有眼結膜炎。鼻、咽部或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分離出沙眼衣原體可確診。
(治療處方)全身治療,常以四環素類抗生素為首選。
(1)四環素類:鹽酸四環素一次500mg,一日4次,連續10~14天。亦可在服藥10天後,改為一次250mg,一日4次,再連續10天。或多西環素(強力黴素)一次100mg,一日2次,連續7~10天。米諾環素(美滿黴素)一次100mg,一日2次,連續10~14天。
(2)大環內酯類:紅黴素(利君沙)一次250mg,一日4次,連續10~14天。交沙黴素一次200mg,一日4次,連續10天。阿奇黴素(希舒美,泰力特)一次1g,單劑量1次1g頓服或一日0.5g,連續3天。
(用藥提示)
(1)應針對導致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選藥,並依據致病菌的對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選擇,盡早對患部的分泌物進行合理、規範地采集標本,留取清潔的中段尿,做細菌培養及藥敏感試驗,並參考細菌學培養、塗片和鏡檢結果;在藥敏結果前,可結合患者的體征和表現,依據臨床經驗加以判斷而用藥。
(2)注意患者抗原、抗體和自身免疫出現的時間;注意抗感染藥對特殊人群如新生兒、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良者、營養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禁忌證、不良反應、劑量、療程的特殊性。如妊娠期婦女不宜應用四環素或喹諾酮類藥治療,因可使新生兒發生四環素牙(黃染牙齒)或影響嬰幼兒骨骼正常發育。可考慮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或其他藥物。
(3)四環素類、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等三類治療衣原體及支原體藥並非特效,有時需要結合臨床上是否合並其他性病而考慮選擇適宜藥物。上述治療方案劑量及療程隻供參考,但避免同時同服一種藥,多數抗菌藥如慶大黴素、新黴素、多黏菌素、青黴素、鏈黴素、大觀黴素對衣原體無效。磺胺、利福平對衣原體有效,而對支原體無效。
(4)四環素類抗生素可使兒童牙齒黃染,對8歲以下兒童禁用;氟喹諾酮類對兒童承重關節有損傷作用,對18歲以下兒童禁用。因此,女性在哺乳期禁止授乳。
(5)男性尿道支原體感染者其性伴侶被感染的檢出率約為40%,因此必須同時檢查及治療,以避免發生再感染。
第四節梅毒
(疾病概述)
梅毒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其病原體為蒼白螺旋體,即梅毒螺旋體,本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傳染病,主要傳染途徑為性交,約占95%以上,此外接吻、授乳、手術及輸血等也為傳染途徑。少數情況可因輸入帶有梅毒螺旋體的血液或給梅毒產婦接生不慎感染。此外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引起胎兒先天性梅毒。
(主要症狀)
(1)根據病史、體征和化驗(包括梅毒血清篩選實驗及梅毒抗原抗體實驗)作出診斷。獲得性梅毒(後天性)在病程上分為一、二、三期;如為妊娠期婦女經過胎傳給第二代,所生子女患梅毒則屬胎傳(先天性),其患病過程無一期梅毒,僅有二、三期症狀出現。
(2)一期梅毒:也稱硬下疳,多見於男女外生殖器部位,偶見於乳房、手指及口腔處,為螺旋體侵入人體的初發皮疹。為圓形潰瘍,基底光滑,有清稀分泌物,觸摸有軟骨樣硬度,黃豆至蠶豆大小,多為單個,可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硬下疳無痛癢感。
(3)二期梅毒:為梅毒螺旋體進入體內後,經血液在全身播散,即俗稱為楊梅疹。其可發生於全身皮膚黏膜,形態各異,皮疹銅紅色,有浸潤,無痛癢,易侵犯蹠部,外陰、肛門部出現扁平濕疣,並有梅毒性禿發及關節炎等症。
(4)三期梅毒:出現於感染5~10年後,有樹膠腫及血管性、神經性梅毒。
(治療處方)目前應用青黴素抗梅毒治療,多以世界衛生組織性病專家委員會在1986年製訂的方案為依據,主要如下:
(1)早期梅毒:苄星青黴素(長效西林)一次240萬IU,分兩側臀部肌內注射,一周1次,共2~3次;或普魯卡因青黴素一次80萬IU,一日1次,肌內注射,連續10~15天,總量800萬~1200萬IU。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服鹽酸四環素一次500mg,一日4次,連續15天;或多西環素(強力黴素)一次100mg,米諾環素一次100mg,一日2次,連續15天。對青黴素和四環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口服,一次500mg,一日4次,連續15天。
(2)晚期梅毒:苄星青黴素一次240萬IU,一周1次,肌內注射,共3次:或普魯卡因青黴素一次80萬IU,一日1次,肌內注射,連續20天。對青黴素過敏者改服鹽酸四環素一次500mg,一日4次,連續30天;或多西環素(強力黴素)一次100mg,或米諾環素一次100mg,一日2次,連續30天。對青黴素或四環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口服,一次500mg,一日4次,連續30天。對晚期梅毒可根據症狀,服用中成藥生脈飲,一次1支,一日2次;腎寶,一次1支,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