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性傳播疾病(二)(3 / 3)

(2)磺胺藥可引起肝、腎髒損害,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故有肝功能損害患者宜避免磺胺藥的全身應用或慎用。其乙酰化物的溶解度低,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如應用療程長,劑量大時宜同服碳酸氫鈉並多飲水,以防止不良反應。治療中至少每周2~3次檢查尿常規,如發現結晶尿或血尿時即可給予碳酸氫鈉及飲用大量水,直至結晶尿和血尿消失。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應用本品易致腎損害,應慎用或避免應用。

(3)對一種磺胺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磺胺藥可能過敏。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酶抑製劑過敏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另外,妊娠後期婦女不宜使用本品。

(4)老年患者因腎排泄功能漸趨減退,應用磺胺藥易引起腎髒損害,故應慎用或不用。尿堿化藥同時應用可增強磺胺藥在堿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5)晚期並發象皮腫和直腸炎者,在服四環素或磺胺甲唑時,可以加適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鬆一次10mg,一日2次(早8時,下午4時服),連續2~3周。

(6)第四性病的橫痃病程不可預測,可持續數周至數月。橫痃軟化、化膿、形成瘺道。也可不經治療消退或消失。自愈的橫痃並不表明本症自愈。往往在晚期出現生殖器象皮腫及直腸狹窄。因此,貽誤早期接受磺胺劑或四環素全身性治療,將後患無窮。

第六節軟性下疳

(疾病概述)

軟性下疳簡稱軟下疳,是由革蘭陰性的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性病。被感染患者在陰部於數日內發生多數痛性壞死性潰瘍,常常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軟性下疳在以往的發病率高於梅毒,僅次於淋病。自從抗生素及磺胺藥廣泛應用之後,治療軟性下疳非常有效。因此,世界各地本病發病率日趨減少。在我國,19世紀中期流行的“四大性病”,軟性下疳的發病率占第四位。軟性下疳一般在性接觸後2~3天內發病,女性潛伏期比男性長,好發部位在男性陰莖冠狀溝及包皮部位(冠狀溝和包皮占60%,龜頭占13%,包皮係帶占15%);女性在陰唇(約占46%)、陰道口(約占13%)、後連全處(約占12%)、子宮頸及陰蒂。除陰部外,手指、口唇、乳頭及舌等處亦可發生所謂陰部外軟性下疳。

(主要症狀)軟性下疳初發是一個紅色小丘疹,迅速變成膿皰。由紅小豆大可發展到花生米粒大小,邊緣柔軟不硬、邊緣不整齊,呈鋸齒狀下緣潛蝕,邊周有棄血性紅暈。潰瘍底部易出血,有灰黃色豬脂樣苔黏覆蓋,有多量膿性分泌物,伴有疼痛。通常經過2~3周潰瘍可形成瘢痕而愈。軟性下疳臨床表現可以出現多種形態,有典型特征的軟性下疳潰瘍形成橢圓形一般是多發的,3~6個為多見。不典型的軟性下疳,被視為異型,如下所述幾種。

(1)隆起性軟性下疳:在凹陷的潰瘍底部,有明顯肉芽組織增生,形成隆起的形態。

(2)毛囊性軟性下疳:多發於陰阜或生殖器周邊陰毛處,為多發的帽針頭大的小形下疳,很像毛,不久形成深表性潰瘍。

(3)匐行性軟性下疳:潰瘍麵向周邊擴散的同時,有部分皮損消退,形成治愈瘢痕樣,如同半月形或腎髒形狀。

(4)侵蝕性(崩蝕性)軟性下疳:開始時是小潰瘍,迅速發展成深在性潰瘍,引起廣泛性組織壞死,能在數日內使陰莖或陰唇部位的組織壞死脫落,而發生大出血。軟性下疳經常並發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破潰,其發生時間一般是在外生殖器發生下疳(潰瘍)後2~3周,病原菌杜克雷嗜血杆菌經淋巴管播散到腹股溝淋巴引起發炎腫大、疼痛、破潰溢膿,一般多為單側,有40%~50%的男性軟性下疳患者,可以伴發淋巴結腫大,這種由軟性下疳所致的淋巴結炎謂之“橫痃”。亦稱軟性下疳性淋巴結炎或有痛性橫痃。我國傳統醫學書籍中描述軟性或硬性下疳並發的腹股溝淋巴結炎皆為“橫痃”。前者經常破潰,則謂之“便毒”,由於潰瘍的邊緣類似魚口,故又稱之為“魚口便毒”。

(治療處方)當橫痃沒有破潰時,應選用口服或局部用藥。

1.全身治療

(1)磺胺類:如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異唑(SMZ)、複方磺胺甲基異唑(複方新諾明)、一日口服1~2g,分2~4次服,連續10天。對磺胺劑過敏者,懷孕、肝腎功能不良者禁用磺胺劑,需改用口服紅黴素,一次500mg,一日4次,連續7~14天。

(2)鏈黴素:對磺胺過敏者選用鏈黴素,一日肌內注射1g,連續8~10天。

(3)其他抗生素:如口服四環素一次0.5g,一日4次,連續14天;或米諾環素一次200mg,一日2次,連續14天;或肌內注射卡那黴素一次0.5g,一日2次,連續7天;肌內注射慶大黴素80萬IU,一日1~2次,連續7天。後兩種抗生素可和磺胺類藥物並用,以提高療效。

2.局部治療

(1)為防止橫痃軟化破潰,在服用磺胺劑的同時,可反複抽取橫痃內的膿汁,局部注射適量磺胺,以加速抗炎。對於破潰的橫痃,可用硝酸銀棒或酚溶液腐蝕潰瘍麵,外塗1%~2%紅黴素、四環素軟膏。

(2)陰莖或陰唇水腫,龜頭糜爛時,用0.1%依沙吖啶溶液或0.1%呋喃西林液衝洗,同時口服上述藥物,症狀可在5~7天消失,但橫痃消退比較慢,如有潰瘍形成,則結痂而愈。

(用藥提示)

(1)磺胺藥可致腎損害,其乙酰化物的溶解度低,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如應用療程長,劑量大時宜多飲水,並口服碳酸氫鈉堿化尿,可增強磺胺藥在堿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以防止此不良反應。治療中至少每周2~3次檢查尿常規,如發現結晶尿或血尿時即可給予碳酸氫鈉及飲用大量水,直至結晶尿和血尿消失。失水、休克、腎功能減退患者和老年患者更易致腎損害,應慎用或避免應用。

(2)對磺胺藥過敏者禁用,對一種磺胺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他磺胺藥可能過敏。另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碳酸酐酶抑製劑呈現過敏的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

(3)磺胺藥可穿過血胎屏障,在胎兒血中與膽紅素競爭結合部位,致遊離膽紅素增高,有發生高膽紅素血症和核黃疸的可能,因此妊娠後期婦女不宜使用。

(4)磺胺藥可自乳汁中分泌,可能對乳兒產生影響。磺胺藥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中的應用有致溶血性貧血發生的可能。鑒於上述原因,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本品。

(5)下列情況應慎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肝功能損害、血卟啉症、腎功能損害。治療中須注意血象檢查,對接受較長療程的患者尤為重要。腎功能損害者應盡量避免使用本品。嚴重感染患者應測定血藥濃度,對大多感染疾患遊離磺胺濃度達50~150μg/ml(嚴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總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如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

(6)四環素和米諾環素對四環素類藥物過敏的患者禁用。在牙齒生長期(懷孕的後半期、嬰兒期和8歲以下兒童),使用四環素類藥可以引起牙齒永久的變色(黃-灰-棕)。短期重複使用也可出現釉質生長不良,因此8歲以下兒童禁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