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狀)
1.急性輸卵管-卵巢炎下腹痛及發熱,其程度因炎症程度不同而稍異,部分患者在高熱前有寒戰、頭痛、食欲減退,白帶增多為輸卵管炎分泌物通過宮腔排出所致,部分病例有腸道及膀胱刺激症狀。檢查時可見白帶呈膿性或均質性黏液狀,附件多有壓痛及觸痛,有時可捫及輸卵管、卵巢粘連的炎性包塊,邊界欠清,活動限製。
2.慢性輸卵管-卵巢炎下腹疼痛及低熱時有亞急性發作及暫時性緩解,並有腰骶酸、下墜感、性交痛,可反複發作,並在勞累、性交、月經後加重。病程長者有神經官能症,如精神不振、倦怠、全身不適、失眠等。檢查下腹有壓痛、盆腔檢查子宮兩側增厚有觸痛,有時可觸及腫大固定的囊性包塊。
(治療處方)
(1)抗感染:選用頭孢菌素、氧氟沙星、甲硝唑口服或注射。
(2)中醫藥治療:首選婦樂衝劑。
(3)理療:如激光、微波、離子透入等進行治療。急慢性附件炎在治療效果不佳時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用藥提示)
(1)甲硝唑可透過胎盤屏障,迅速進入胎兒循環,動物試驗發現腹腔給藥對胎仔具有毒性,妊娠初始3個月內及哺乳期的婦女禁用。對藥物過敏者禁用。血液惡病質者慎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並酌情減量,患有中樞疾病者禁用。
(2)甲硝唑可抑製酒精代謝,故用藥期間和雙硫侖的患者應戒酒,飲酒後可能出現腹痛、嘔吐、頭痛等症狀。本品可引起輕度粒細胞減少,用藥期間宜監測血象。
第五節盆腔炎
(疾病概述)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ion)是指女性盆腔範圍包括生殖器官(子宮、輸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等處發生炎症的統稱,是較為常見的婦女病,尤其是在一些性生活紊亂人群更為多見。引起盆腔炎的主要原因有個人衛生條件差、宮內節育器的應用、產後及流產後感染、婦科檢查及手術時對無菌操作重視不足、不潔的或經期性交等,均易導致病原體的侵入而發生盆腔炎。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厭氧菌等。盆腔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炎如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易變為慢性盆腔炎而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但有相當多的慢性患者無急性盆腔炎的病史,是導致不孕的主要原因。
(主要症狀)
1.急性盆腔炎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極有可能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起病時有下腹痛、下腹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伴發熱、寒戰、心悸。如伴有腹膜炎,則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如有膿腫形成,可有下腹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症狀,如膀胱刺激症狀和直腸刺激症狀。盆腔檢查可見陰道充血、灼熱、大量膿性分泌物,後穹隆觸痛,宮頸抬舉痛,子宮略大而軟、壓痛、活動受限;附件區增厚,壓痛、包塊。
2.慢性盆腔炎一般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愈,或因體質較差,抵抗力低下,病程纏綿或反複感染所致。慢性盆腔炎者全身症狀多不明顯,一般僅為程度不同的、時輕時重的下腹疼痛下腹部隱痛下墜,腰骶部酸痛,常有勞累、性交後、排便時或月經期前後加重,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延長、白帶增多、腰痛、性交痛、下腹部或可觸及包塊。
(治療處方)
1.鎮痛貧血者少量輸血,疼痛嚴重時給予吲哚美辛、對乙酰氨基酚口服。
2.控製感染選用頭孢菌素類、氨苄西林、甲硝唑等靜脈滴注。連續10天為1個療程,一般應用2~3個療程。
3.疑有宮內組織物殘留時,控製感染後進行清宮術。
4.手術治療膿腫形成,經藥物治療48~72h,體溫持續下降,中毒症狀加重或腫塊增大者,行膿腫切開引流術;輸卵管積膿或輸卵管卵巢膿腫經藥物治療病情有好轉者可繼續控製炎症數日後行手術治療;突然腹痛加劇、高熱、寒戰、惡心、嘔吐、腹脹、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疑膿腫破裂,應立即剖腹探查。
(用藥提示)
(1)對重症急性盆腔炎,以聯合應用2種或2種以上不同作用機製的抗生素為宜。
(2)對膿腫形成,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行膿腫切開引流,取膿液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選用強力、有效的抗生素。
(3)應用氨苄西林可發生過敏反應,多為皮疹、蕁麻疹,一般發生於用藥後的第5天,呈蕁麻疹或斑丘疹,前者為青黴素過敏反應的典型皮疹,後者對氨苄西林有一定的特異性,以注射給藥者高於口服給藥,可能與產品質量有關,皮疹發生率高時可達20%~30%;偶可引起過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