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過敏性鼻炎
(疾病概述)
過敏性鼻炎又稱“鼻鼽”,鼽即鼻出清涕之意,以突發和反複發作性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為主要症狀,常有過敏史。許多患兒在嬰兒時期容易患濕疹,隨著年齡的增長發展為蕁麻疹、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鼻炎分為輕、中、重度,尚有間歇性和持續性,間歇性過敏性鼻炎一般一周發作4次左右,病程少於4周,持續性過敏性鼻炎則幾乎每日都有,且病程長。過敏性鼻炎症狀可因與刺激因素接觸的時間、數量及患者的反應狀況不同而異。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四季都有症狀,隨時可發作,時輕時重,或每晨起床時發作後而逐漸減輕,兒童由於無法表達,經常表現為推鼻子、做鬼臉、青眼窩等。一般在冬季容易發病,常同全身其他變應性疾病並存。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呈季節發作,多在春、秋季固定季節發病,常見青少年,可迅速出現症狀,發病時間可為數小時、數天至數周不等,發作間歇期完全正常。其症狀更加嚴重,患者苦不堪言。常年性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包括:
(1)吸入性過敏原:如室內、外塵埃,塵蟎、真菌、動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
(2)食物性過敏原:如魚蝦、雞蛋、牛奶、麵粉、花生、大豆等。某些藥品如磺胺類、奎寧、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3)接觸物:如化妝品、汽油、油漆、酒精等。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的誘因為野草、蒿屬花粉、藜科以及豚草花粉等。近年來,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氣汙染加劇,車輛的增加,柴油廢氣中的芳香烴顆粒又加速過敏性炎症反應的發生。另外還有家庭裝修的甲醛等。它們雖不是過敏原卻成為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發作的強烈刺激。
(主要症狀)過敏性鼻炎4大典型症狀是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許多患者都是在過敏性鼻炎發作的第2年才來就醫,原因在於此前患者以為是頑固性的感冒,僅服用簡單的感冒藥進行治療而延誤。其主要症狀有:1.鼻塞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程度輕、重不等。
2.流涕常有大量清水樣鼻涕,尤其在急性發作期明顯。
3.鼻癢多為陣發性鼻內癢,伴有嗅覺障礙、鼻塞,甚至有眼部、軟齶、耳、咽喉癢感、頭痛,因鼻黏膜腫脹或息肉形成而引起嗅覺障礙,嗅覺障礙可能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持久的。
4.打噴嚏連續打噴嚏,清晨和夜間加重,每次發作少則幾次,多則幾十次,並有流水樣或稀薄黏液樣涕。
(治療處方)
1.全身治療
(1)口服抗組胺藥,首選阿司咪唑,一日10mg,次選氯苯那敏一次4mg,一日3次;或賽庚啶一次2~4mg,一日3次。
(2)口服腎上腺皮質激素,首選潑尼鬆一次5mg,一日3次。
(3)口服中成藥,①對風熱犯肺、濕熱鬱鼻型,患者鼻癢打噴嚏、鼻塞不通、鼻流濁涕或清涕、嗅覺減退,可選用千柏鼻炎片,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②對肺氣虛損、感受風寒型:患者鼻癢難忍,噴嚏連連,繼之清水樣涕量多,鼻塞不通,嗅覺減退,遇風冷易發作,反複發作,可選通竅鼻炎片,成人一次5~7片,一日3次;③對風熱犯肺,膽經鬱熱型:患者打噴嚏、鼻癢、流濁涕、舌苔薄、脈浮數,可選用藿膽片。口服一次3~5片,一日2~3次,兒童酌減。
2.局部治療選擇1%麻黃堿滴鼻劑與0.5%可的鬆滴鼻劑,一次1~2滴,一日3~4次。
3.物理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是激光和微波、內鏡下等離子低溫消融術,選擇性地進行篩前神經、翼管神經阻斷術,降低鼻腔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消除過敏區域神經對外界各種刺激,如氣候、灰塵、花粉等的敏感性。
4.手術治療目前治療以等離子手術為主。
5.脫敏治療小量、多次逐步增加過敏原(如花粉)注射劑量,直至患者體內產生抗體。治療時間一般為3~5年。
(用藥提示)
(1)潑尼鬆對全身性真菌感染者、腎上腺皮質激素過敏者禁用。有嚴重精神病史者、癲、活動性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新近胃腸吻合手術者、嚴重糖尿病、高血壓、青光眼、骨質疏鬆者禁用。未能用藥物控製的病毒、細菌、真菌感染者禁用。心髒病或急性心力衰竭者、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症者、腎功能損害或結石、重症肌無力、甲狀腺功能減退者慎用。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2)應用抗過敏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可減輕對過敏原的反應並抑製炎性反應,但治療時間一般不宜過長,長期使用會引起藥物性鼻炎,使病情更為複雜。
(3)對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應提前2~3周用藥,季節過後,不能立即停藥,應繼續用藥2周左右。
(4)如症狀主要發生在戶外應盡可能限製戶外活動,尤其是接觸花草或者腐爛的樹葉以及柳絮和楊樹上上果毛,外出時可以戴口罩,或可到過敏原較少的海濱。過敏性鼻炎者不宜接觸及喂養寵物,動物的皮屑、唾液及尿中的蛋白質則易引起過敏性症狀。
第八節鼻黏膜腫脹
(疾病概述)
鼻黏膜腫脹俗稱鼻塞。鼻為呼吸道的開口,與咽喉和氣管相連,為上呼吸道的組成部分,對吸入的空氣可有加溫、濕潤及淨化的作用。鼻黏膜有嗅覺功能,與豐富的神經纖維相連,除人所共知的嗅覺功能外,尚可有效地引起保護性反射(打噴嚏)。耳與鼻、咽喉彼此之間關係密切,相互配合,發揮著通氣、發音、聽覺、味覺及嗅覺多種生理功能。鼻腔黏膜上有豐富的血管、黏液腺的纖毛,鼻中隔前下部也有纖密的毛細胞血管網,當受到刺激、過敏、感染時,鼻黏膜血管迅速擴張和腫脹,出現鼻塞。其病因有三:①感冒;②鼻部過敏或感染;③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者所出現的繼發症狀。
(主要症狀)鼻塞後的感覺十分難受,鼻塞得透不過氣來,常借用口腔吸氣,同時嗅覺明顯減退,對各種氣味極不敏感,發音低悶。感冒後病毒進入鼻黏膜細胞,細胞會釋放出引起發炎的物質,鼻涕增多,使黏膜腫脹,腫脹的黏膜產生較多的黏液性或膿性黏液,有一部分流出,這就是流鼻涕。鼻部感染常見的是鼻竇炎,病原菌大多為金葡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少數腸道革蘭陰性菌,感染後鼻腔黏膜的血管也會發生腫脹,導致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