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處方)
1.全身治療①口服偽麻黃素:如複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成人每隔12h服1粒,24h內不超過2粒。②口服可選用含有偽麻黃堿的製劑,以保持咽鼓管和竇口通暢,上市製劑有美酚偽麻片劑等。對以打噴嚏、流鼻涕為主的患者,可選用含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製劑。
2.局部治療對鼻塞嚴重者,局部選用1%麻黃堿、呋喃西林-麻黃堿滴鼻劑、萘甲唑啉滴鼻劑、羥甲唑啉滴鼻劑,滴鼻一次1~2滴,一日3~6次;賽洛唑啉滴鼻劑,成人應用0.1%濃度,兒童應用0.05%濃度,一次2~3滴,一日2次。以使鼻黏膜血管收縮,緩解鼻腔堵塞,減少鼻黏膜出血,改善鼻腔的通氣性。
(用藥提示)
(1)腎上腺素α受體激動劑滴鼻後,偶見鼻腔有一過性輕微燒灼感或幹燥感,少見有頭痛、頭暈、心率加快等反應,久用可致藥物性鼻炎,藥液過濃或滴入次數過多可致反應性充血等。因此,應采用間斷給藥,每次宜間隔4~6h。
(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引起血壓升高,對兒童、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癲、閉角型青光眼、幽門梗阻、膀胱頸梗阻、鼻腔幹燥和萎縮性鼻炎、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婦女禁用;對糖尿病、冠心病者慎用。
(3)駕車司機、高空作業者、精密儀器操作者在服用或滴藥後4h內不宜從事本職工作。
(4)α受體激動劑不宜長時服用,口服一般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滴鼻劑不宜超過3天。對症狀未緩解者,宜及時到醫院診治。
(5)口服含偽麻黃堿製劑的老年患者和肺氣腫、心髒病、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易引起呼吸困難者,在使用前應向醫師谘詢;另不宜與酒精、中樞神經係統抑製藥、抗精神病藥氯丙嗪等合用。
第九節牙齦炎
(疾病概述)
牙齦炎是發生在齦緣和齦乳頭的炎症。單純性牙齦炎是局限的,不包括深層組織。幼兒極少見,兒童由於食物殘渣堆積在牙齒周圍,引起齦緣輕微充血發紅,但觸動時不出血,屬於局部刺激的反應,刺激去掉後,充血即行消失,一般不診斷為齦炎,隻有齦緣或齦乳頭明顯充血,腫脹變形時才診斷為齦炎。牙齦是個嬌嫩的組織,粉紅或橘紅色並有豐富的血管,其邊緣緊緊貼住牙齒頸部,形成一條波浪式曲線,且在牙齒間構成一條環狀1~2mm寬的牙齦袋(小溝),牙齒與牙齦之間又存在一條自然的縫隙。由於用餐後食物殘渣易在牙縫和牙齦袋內堵塞,鈣質也在沉積,同時細菌和厭氧菌又在此大量繁殖,最終形成牙垢、牙石和斑塊,緊貼在牙齒內側和牙齦上,長期地刺激牙齦,引起紅腫、疼痛、潰爛、出血、發臭和發炎,同時牙齦變成暗紫色,形成慢性牙齦炎(chronic gingivitis)。牙菌斑是致病因素,且病變隻局限在牙齦。牙齦炎如不治療,繼續發展可侵犯深部牙周組織,發展為牙周炎。
(主要症狀)
1.牙齦出血牙齦自發性或由於輕微的刺激(如吸吮、刷牙等)引起的少量流血或唾液中帶血。主要表現為牙齦出血輕者量少,僅在吸吮、刷牙、咬硬食物時唾液中帶有血絲,重者在牙齦受到輕微刺激時即出血較多,更嚴重者可自發性出血,血流不止。
2.炎症僅侵犯牙齦,不侵犯其他牙周組織,所以牙齒不發生鬆動,X線片檢查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質無異常。
(治療處方)
1.全身治療對牙齦出血者可補充維生素C,口服一次0.2~1g,一日3次;或口服齒痛消炎靈衝劑,以開水衝服,一次20g,一日3次,首劑加倍。
2.局部治療①用棉簽蘸浸3%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塗搽牙齦緣,見有氣泡形成,即用溫水漱口。然後塗以2%碘甘油或0.5%聚維酮碘(碘伏)溶液,一日2~3次,直至牙齦痊愈為止。②甲硝唑(滅滴靈)口頰片口含,一次3mg,於餐後含服,一日4~6次,臨睡前加含1片,連續4~12天。另溶菌酶、度米芬、氯己定口含片可任選其一。③甲硝唑或氯己定漱口液含漱,一日4~6次。中成藥可選牙痛藥水,可止痛殺菌。外用以棉簽蘸藥水塗敷牙齦部。
(用藥提示)
(1)局部塗搽選擇3%過氧化氫溶液,而稀釋為1.5%溶液可用於口腔含漱。高濃度的過氧化氫對皮膚和黏膜可產生刺激性灼傷,形成一疼痛“白痂”。連續應用漱口液可產生舌乳頭肥厚,屬可逆性反應。近年來,其不良反應的報道增多,包括超敏反應、超敏性休克、氣顱、腦疝、癲樣抽搐、心肌損傷電流和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肺氣體栓塞、心搏驟停等。過氧化氫不良反應發生突然,出現的時間短,可引起致命性嚴重後果。
(2)溶菌酶偶見過敏反應,有皮疹等表現。其他藥物可妨礙本品作用,不可同用。口含溶化一次20mg,每隔1~2h一次,或一次1片,一日4~6次。
(3)氯己定含漱劑可使牙齒著色,味覺失調,兒童和青年口腔可發生無痛性淺表脫屑損害。本品有刺激性,避免對眼直接使用,因牙膏中含有陰離子表麵活性劑,其與氯己定產生配伍禁忌,使用本品的氯己定含漱劑至少需30min後才可刷牙。
(4)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餐後或睡前宜漱口,可選0.1%氯己定(洗必泰)溶液、1.5%過氧化氫(雙氧水)溶液、0.5%甲硝唑含漱劑或複方甲硝唑含漱劑(口泰)漱口,一日4~6次。並及時清除牙石和牙垢。
第十節冠周炎
(疾病概述)
智齒(第三磨牙)牙冠周圍的軟組織炎症為智齒冠周炎,常發生於18~25歲的青年,是常見口腔疾病之一。引起智齒冠周圍炎的病因有咀嚼器官退化,造成牙齒排列與頜骨不協調,萌出位置不正確;下頜骨體部與下頜骨支形成的角度有差異,造成萌出困難;下頜磨牙後區,咀嚼的食物殘渣滯留在冠周袋內,不容易被清除,細菌趁機繁殖。若感冒、疲勞或其他原因致人體抵抗下降,或由於局部創傷(如對頜牙咬傷)等因素,可誘發智齒冠周炎。因下頜第三磨牙萌出常缺乏足夠位置而易形成阻生,故本病多見於該牙。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徹底治療,則可轉為慢性,以後反複發作,甚至遺留瘺管。若炎症繼續擴展,可發生下述各種並發症。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或膿液沿下頜骨外側骨麵向前流注,可在相當於下頜第一或第二磨牙頰側形成膿腫或齦瘺;也可向外擴展,形成頰部皮下膿腫,或穿破皮膚形成皮瘺。冠周炎嚴重者尚可並發頜周蜂窩織炎、下頜骨骨髓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