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始終保持著一個窮人對財富的看法(1 / 2)

盡管俞敏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悲觀主義者,但是他始終認為“人生的苦難沒有盡頭,人要在苦難中奮發前行,什麼事情都不做,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上市,固然為俞敏洪帶來了財富的極大增值,但是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他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現狀,不買豪宅別墅,不買飛機遊艇,清苦此生的俞敏洪至今安心居住的仍是毫無奢華感可言的三居室。

“敏洪活得很苦,一直是這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敏洪的家裏曾經存放著許許多多的安眠藥瓶,那些日子,敏洪的睡眠質量非常之差。”在盧躍剛看來,“敏洪年少時期的鄉村生活是一種苦難,北大英語係老師俞敏洪離開北大,與體製博弈,謀求個人的發展,尋求出路,創業期間是典型的艱難、辛酸、窩囊。”

盡管已是“中國最富有的教師”,俞敏洪身上還是存留著農民習氣的,突出特征是比較“摳”。請人吃飯,俞敏洪常會自顧自地習慣性拿起菜單點菜,打開菜單就開始念叨,燕窩、魚翅太貴了,咱吃點豆腐、青菜吧。有時候請員工吃飯,也是先上一盆酸辣湯,吃得很簡單、很平常。俞敏洪喜歡吃大排檔、小地攤,出差在外,都要吃當地的地攤,下屬們不陪都不行,吃飯有剩菜剩飯,俞敏洪也會不高興、發脾氣,因為他會覺得新東方人“變質”了。

有一次新東方在外地搞活動,和政府領導吃飯。坐在飯桌上,俞敏洪主動詢問:“領導,您看咱們今天喝點什麼酒呢?喝點啤酒吧。”

見大家沒有反應,俞敏洪更加理直氣壯:“那就來點啤酒吧。”

俞敏洪現在也在改變,在細節方麵更加尊重人家的反應。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喝啤酒,倒也不是說啤酒便宜,喝好酒,俞敏洪當然也不是喝不起。

有一年,俞敏洪陪同一位領導拜見貴州省領導,當天的晚宴要求著正裝,俞敏洪穿的是戶外休閑裝,新東方一位副總裁陪俞敏洪去買西服,花了400多買了件西服,買的是易拉得的領帶,原價10塊一條,俞敏洪愣是砍到了5塊,很高興、很開心、很享受。

和俞敏洪熟稔的下屬說:“他是精算師的頭腦,算度精準。”

在新東方,明文規定,副總裁級別可以坐頭等艙,但俞敏洪幾乎總是經濟艙,除非情況特殊。新東方某位高層曾經坐了兩次頭等艙,見俞敏洪坐經濟艙,以後再也不敢坐頭等艙了。

上市之際,新東方在香港大宴賓朋、答謝各方。為了彰顯尊貴,俞敏洪為新東方高管們安排的是香港最好的四季酒店。當天的晚宴鬧到很晚眾人才作鳥獸散,第二天早上,徐小平早早起來去吃早餐,卻被意外地告知:“您的住宿不含早餐。”

一問才知道,俞敏洪特別交代了酒店的工作人員,新東方高管的早餐全部取消,其實,俞敏洪這也是“無心之過”,因為他認為大家到淩晨時分才入眠,早上可以睡個無拘無束的懶覺,早餐自然也就省了。徐小平惱了,他可不管這一套,衝著俞敏洪發了一通火:“老俞你太過分了,我好歹也是億萬富翁了,你怎麼可以不讓我吃早餐?”

新東方明文規定,出差在外,副總裁級別也要求兩人一個房間,有“海歸”背景的高管對此挺反感,大都不願意同性住一個房間。後來經過爭取,允許個別高管住單間。

俞敏洪最讓人敬佩的有兩點:有夢想、有理想。為了理想奮鬥不息、努力不止;自律、自持,在精神與物質層麵保持著苦行僧的做派。俞敏洪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對自己非常嚴苛,相當摳門。人生觀決定價值觀,價值觀決定財富觀,俞敏洪曆來主張錢應該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要盡可能地安排財富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基於此善念,俞敏洪每年都拿出800多萬元,資助2000多名貧困學生。俞敏洪矢誌不渝想辦一所真正為窮人服務的大學,為了這個夢想,他已經在北京買下了500畝地。這所大學,俞敏洪希望招錄的學生一半以上來自農村。俞敏洪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孩子走入高校的機會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城市資源非常豐富,教育資源向城市傾斜。有很多農村孩子,有機會進入很好的大學,但是沒有能力支付學費。這也是俞敏洪想給農村孩子提供學費的原因,盡管這樣也還隻是杯水車薪,因為農村貧乏的教育資源使更多的孩子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大學。這就是俞敏洪辦這所大學的初衷:“每年幫助幾百個孩子,這是我非常願意去做的事情。等我老了以後,不做新東方了,那所大學就是我的精神家園。我會為這個夢想去努力,如果真的不能實現,我想我也一定會把錢捐給國家,然後自己回到校園裏教書,教我能教的任何一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