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 3)

為什麼人類會擁有這樣的向外翻轉的嘴唇?答案再一次與我們的進化之路有關,它是“幼態持續”的又一個典型範例。成年人在解剖學以及行為模式上越來越嬰兒化,他們身上保有的貼近嬰兒的特征越來越多,外翻、豐滿的嘴唇就是其中之一。

在嘴唇的進化方麵,女性比男性更為進步,換句話說,也就是更為“幼稚”。從外觀上分析,女性的嘴唇通常比男性更“顯著”,更為隆起,其必然的結果是,女性的嘴唇總會吸引非常多的關注。

但是,我們的這種在動物界裏堪稱“超級”的嘴唇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從哪裏能夠追蹤到它的起源呢?答案既不是人類的嬰兒,也不是黑猩猩的嬰兒,而是非常小的黑猩猩的胚胎。當這種猿類的胎兒隻有16周大時,它的嘴唇具備著典型的人類嘴唇的特征,又大又豐滿。等胎兒長到26周大時,這個特征已經消失不見,原本外翻的豐滿的嘴唇自行縮了回去,當嘴巴閉上時嘴唇完全是看不到的,像極了它們的父母親,而且在它們的餘生裏,嘴唇一直都會保持這個樣子。因此準確地說,人類的嘴唇不僅“幼稚”,而且是非常特別以及極其“幼稚”。

與黑猩猩的嬰兒不同,人類的嬰兒依然保持著胎兒時期的嘴唇,降生之後他們很快就會用到那肥嘟嘟的嘴唇,正是靠這雙嘴唇,他們滿含快樂地叼住母親短短的乳頭,輕鬆而又稱心快意地從母親那鼓脹的乳房吸吮營養。小黑猩猩就不一樣了,它們得用自己薄薄的肌肉強健的嘴唇,夾緊母親長長的乳頭,它們吃奶的方式就像農夫擠牛奶一樣。

所以說,人類獨特的外翻嘴唇非常適合他們降生之後的第一項“工作”,這對外翻的嘴唇就是專門的取奶裝備,用於從同樣獨特的人類女性的胸脯上吸取維持生命的養分。當碰到圓圓的乳房時,這對嘴唇就形成了一個無懈可擊的密封結構。

典型的人類女性在她的成年時代,一直都保持著柔軟的豐滿的嘴唇,到了年紀非常大的時候,才會加入薄嘴唇的行列。

作為一名充分意識到性別差異的成年女性,她會把自己的嘴唇看成一種新的信號裝置,一種功能強大的用來展示性感的裝置。她會把嘴唇弄得潮濕,故意撅起嘴唇,用它來親吻,並在嘴唇上做各種裝飾。嘴唇甚至還擔負著極力強調女性性感的任務,以幫助女性博得愛侶,成功地把嘴唇放到愛人的嘴唇上。

第八節 千萬年後人類可能變成什麼樣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詹妮·格雷夫斯教授表示,男性所特有的Y染色體正逐漸消亡,這將促使一種新人種誕生。

過去幾年裏,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男性Y染色體消亡的問題。詹妮·格雷夫斯教授是世界Y染色體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之一,而且她的觀點頗為大膽。這次她的Y染色體消亡將導致新的人種出現的觀點必將在科學界引起新的爭論。

詹妮·格雷夫斯教授的理論是男性體內其他染色體的“決定男性特征”的基因將會逐漸取代Y染色體SPY基因的作用。SRY是Y染色體中決定男性特征的關鍵基因。SRY在胚胎的性分化過程中刺激原始性腺向睾丸方向發育,然後這個最初的睾丸就開始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睾丸素,刺激男性胚胎整個向男性化的方向發展:生殖器就要長成男性的陰莖,附性腺就要長成附睾、前列腺、精囊等。如果沒有SRY這個基因刺激的話,原始性腺就會自然而然地向卵巢方向發育,然後卵巢分泌雌激素,刺激女性胚胎開始發育女性的性征,使女性的外生殖器、子宮、陰道、輸卵管等發育起來。

但是這意味著沒有Y染色體的男性和有Y染色體的男性會分道揚鑣,最終一種新的原始人種會出現。詹妮·格雷夫斯教授說:“新的人類原始物種很可能按照這種方式誕生。”

詹妮·格雷夫斯教授說,失去Y染色體的男人大多數沒有生育能力,但是一小部分能夠繁衍後代,並把新的性別決定基因傳給後代。這樣就會出現兩種不同的人群,而最終具有新基因的男人人群將會和有Y染色體的男人人群分開,進化成新的人種。“兩種不同的人群的異性不能交配,於是他們逐漸變得不同,正如黑猩猩和人類從500萬年前開始逐漸變得不同一樣。當兩種人群變成兩種物種,他們之間被打入了某種楔子,也就更加不可能交配了。這好像是綿延的山脈把兩者分開。但這是根本的差異,正如他們決定性別的方式已經完全不同了。”

詹妮·格雷夫斯教授說,人類原始Y染色體的大部分基因都已失去。從3億年前到現在,人類Y染色體的1438個基因已失去1393個。照此速度,再過1500萬年,Y染色體將失去最後45個基因。詹妮·格雷夫斯教授認為,Y染色體之所以會消亡,主要是因為Y染色體是男性獨有的染色體,每個男性的Y染色體都是完全從父親一方繼承的。這條形單影隻的Y染色體不能像其他染色體那樣通過與“同伴”染色體相互交換基因而維持自身的穩定存在。基因突變會累積,而變異基因最終會從Y染色體脫落,因為它們不再發揮作用。這導致在上萬年的進化史中,Y染色體會不斷失去基因,最終走向消亡。

格雷夫斯說,Y染色體消亡的狀況已經在一些鼠類身上出現,比如東歐鼴鼠和日本田鼠等一些齧齒類動物,就沒有Y染色體和SRY基因。然而,仍舊有大量健康的雄性鼴鼠和田鼠在東歐和日本繁衍生殖。

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院的安德魯·辛克萊教授目前正在對XX男性進行研究。所謂的XX男性就是體內沒有Y染色體,這種現象每15萬男性裏麵就會出現一例。辛克萊說:“這種現象說明存在取代Y染色體基因作用的新基因,隻不過我們還沒有發現。或者是在沒有Y染色體的情況下,其他現存基因的‘音量’被調高,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所以XX男人具有男性特征。大約有10%的患有Y染色體缺失的男性有一小部分Y染色體附著在X染色體上,並攜帶睾丸決定基因。”

辛克萊認為格雷夫斯的Y染色體消亡將出現新的人種的說法隻是“理論上可能”,而在現實中不會出現。“如果出現了沒有Y染色體的男人,我不會把他們叫做新物種,而是把他們稱為新的個體。”

第九節 雙胞胎同步信息之謎

美國俄亥俄州邁達市的阿羅特大街,第8700郵區內僅有6戶人家,竟然有5戶擁有雙胞胎。尤其是後來遷居於此的新住戶,也生了一對雙胞胎。因此,這條大街被稱之為“雙胞胎大街”。

然而,更引起科學家們興趣的不是雙胞胎的成因,而是雙胞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同步現象。在二百多年前,生活在美國哥倫布市的一對孿生姐妹,她們不僅擁有一樣多的子女,而且還同時死於1827年9月25日。無獨有偶,約翰和亞瑟是孿生兄弟,分別供職於布裏斯托和溫莎的空軍基地。1975年5月24日晚,他倆不約而同突發心胸痛而分別送到兩家醫院,入院後不久,幾乎在同一時刻死於心髒病。

住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卡羅列和相距240千米外貝加士市的尼米夫也是孿生兄弟。一天,尼米夫突然出現血壓驟降、失血和呼吸困難的症狀,家人趕緊把他送往醫院搶救。奇怪的是,醫生無論如何也無法確診病因,隻得去通知他哥哥卡羅列。哪知卡羅列正在醫院接受心髒分流手術,待哥哥做完了手術,弟弟的症狀也不治而愈了。

1977年的一天,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瑪莎突然覺得胸腹部撕裂般地劇痛。後來證實,瑪莎身體不堪忍受痛苦的時候,正是她的雙胞胎妹妹乘坐一架波音747飛機在飛往加拿大的途中不幸遇難之際。因此,後來瑪莎在向航空公司的索賠中,要求追加她本人所遭受劇痛的精神損失費。

我國河北邯鄲市也曾有一對雙生子“生死與共”的病例。這天,這對雙胞胎幼兒,同時得了麻疹肺炎被送進醫院。醫生因一時疏忽,事先沒有了解他倆均對咖啡因過敏,在注射一般劑量的咖啡因後10分鍾,兄弟倆同時出現張口與上肢僵直的症狀,20分鍾後同時因心、肺功能消失而死亡。

是否凡是雙胞胎都存在某種心靈感應呢?科學家對雙胞胎的調查發現,這類“同病相憐”現象在他(她)們中並非常見,凡有過“心心相印”的,不僅全是同性,而且幾乎都是同卵雙生的孿生子。由此可見。雙胞胎出現這種同步現象,應與他(她)們公共的遺傳性和相同的生理生化基礎有關。

那麼,這種跟遺傳有關的同步現象為什麼在孿生子中也隻是極個別的事例,其決定因素又是什麼呢?

一種見解認為,這決定於受精卵分裂成兩個相同受精卵的時間,如果分裂時間越短,則彼此相似的程度就越大。另一種見解是,作為遺傳物質的基因,具有長、寬、高三維結構,“同步現象”是否會表現出來,又受時間因素的控製。所以,遺傳因素完全相同的同卵孿生子,還要加上相同的時間因素作用,才更會出現心靈上的感應現象。羅馬大學孟德爾研究院的吉列德博士研究了15萬對孿生子,著有《時間遺傳學》一書,他認為孿生兄弟姐妹同時患上同種疾病,說明他(她)們的遺傳基因不僅繼承了祖先的某些特點,而且包含了時間表的遺傳信息。他(她)們的發育是按照相同的體內時鍾進行的。

此外,還有其他的見解。例如,有人認為,孿生子之間的生物電釋放器和接收器,由於共同遺傳物質高度的一致性和敏感性,才使相同的生物電產生了思想和行為上遙相呼應的同步效果。由於這種說法過於玄乎,故認同者寥寥。

對雙胞胎息息相通的同步現象的解釋還未得到統一認識,尤其是出現這種現象的心理及生理機製更是有待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第十節 多胞胎之謎

美國俄亥俄州的特文堡市,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孿生子聯歡節。從國內各州和國外趕到這裏參加聯歡的孿生子代表,有上千名之多。在這些代表當中,有才出生十幾天的嬰兒,也有八十多歲的老人。

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婦女每月隻排出一個成熟的卵子,絕大多數婦女每次懷孕也隻生一個孩子。可有的婦女卻能一次排出兩個或更多的卵子,要是它們碰巧與精子結合,就會發育成兩個或更多胎兒。有時候一個受精卵也能“變成”兩個或更多的胎兒:或者是兩個精子鑽進了一個卵子而又分別發育起來的。這些情況都能形成一胎多子。其中來源於一個卵子的多胞胎,他們的血型、性別、容貌都很相像,如果是由不同的精卵形成的多胞胎,各人的血型、性別和容貌就會有差別了。

據有關專家統計,人類每80~150次生育中就有一對雙胞胎;每6400次生育中有一次三胞胎;每51.2萬次生育中有一次4胞胎;而每5000多萬生育中,才有一例5胞胎。

巴西有個名叫莫雷拉的婦女,她在29年中一共生了10對雙胞胎。成為20個孩子的媽媽。

1979年8月16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一個名叫帕斯誇莉娜的婦女,一胎生下了8個活著的嬰兒。醫生驚訝地說,一胎生6個嬰兒的可能性大約是2.62億分之一,一胎生7個嬰兒的可能性約是50億分之一,她卻生了8個,真是太罕見了。

1987年12月27日,我國吉林長春市郊的一個農婦,一胎也生了8個嬰兒。但這些還不是多胎的最高紀錄。

1971年6月13日,澳大利亞一個叫布羅德裏克的婦女,一胎生下了9個孩子。

1972年5月29日,美國費城也有一個婦女,一胎生了9個嬰兒。

1985年上半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叫帕蒂的婦女一胎生下了7個嬰兒。從她住進醫院到剖腹產為止,8個星期的護理費就達2.37萬美元,等到出院,光是嬰兒的護理費就高達70萬美元。這也算是一項最高紀錄了。

在醫學史上,一胎生下10個孩子的,20世紀以來有過3例。1924年西班牙有一例;1946年巴西有一例;1934年,我國也有過一胎10嬰的記錄。據曆史記載,我國明代崇禎年間,江陰有個婦女一胎生下30個嬰兒,這應該是古今中外多胞胎的最高紀錄了。

多胞胎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呢?

這個多胞胎之謎一直吸引著許多生物學家、醫學家和人類學家,對它進行著不倦的探索。

不少科學家認為,多胞胎的現象具有遺傳性。例如,巴西那位生了10對雙胞胎的莫雷拉,她本人也是孿生子,她母親也生了10對雙胞胎,而她的兩個大女兒也都生了雙胞胎。有的科學家則認為,多胞胎現象跟環境與飲食有關。例如,英國有個“萊姆斯特村”,就是個著名的雙胞胎之鄉。那裏以種植果樹、蔬菜為主業,村裏釀造的蘋果酒遠近有名。這個村子坐落的地區氣候溫和、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村民們身體健康,而且喜歡喝村裏的蘋果酒。

日本醫學家在研究了季節與生殖現象的關係之後,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他們認為,多胞胎現象是由病毒等感染性因子引起的,就像感冒和麻疹一樣,孿生也是一種“病”。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多胞胎現象是一種隨年代、季節和地區而發生的流行性現象,多胞胎出生率高低變化的周期為50年到100年,一年四季的出生率也不一樣。地區不同,多胞胎的出生率也不同。這種差別是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引起的。他們發現孿生子多數都出生在秋季,這是因為有一種病毒在起作用。引起黃體酮分泌不正常,促使一些婦女在某一時期排卵增多。所以才生下多胞胎。這個理論是不是站得住腳,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證實。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胞胎之謎一定會被徹底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