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3)

第一節 人為什麼頭發長眉毛短

生活中有人會說“頭發長,見識短”,這是對女性抱有的成見,沒有科學依據。但頭發長眉毛短卻是事實,你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人的全身除了手掌、腳掌、嘴唇、乳頭及其他很小的麵積之外都有毛發生長,毛發的分布比想象的要廣泛得多。剛出生時,毛發的數目約為200萬根;發育比較好的人,僅頭部的有發麵積就可達600平方厘米。毛發為皮膚的附屬器官,以毛根埋於皮膚內,是皮膚中長出的角化的上皮細胞組成的絲。頭發和眉毛都屬於粗長且富含色素的毛發,我們稱之為終毛。被覆在身體大部分皮膚上的是短軟而色澤淺的柔毛,還有介於二者之間的毛發。既然頭發和眉毛都屬於終毛,那為什麼頭發可以長很長很長,而眉毛卻永遠那麼短呢?這要從生物節律談起。

我們大家都會有這樣的常識:一天之中有些時候學習的效果好,有些時候卻不好;晚上我們要睡覺,天亮了要起床幹各種各樣的活;到了吃飯的時候如果不吃飯就會覺得餓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人體內的各種活動都按照時間順序周而複始地發生重複,這種有規則變化的節律稱為生物節律。在我們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到個體,甚至群體的各個層次都有明顯的時間周期現象。習慣上按生物節律頻率的高低將其分為高頻、中頻和低頻三類節律。如果節律的周期低於一天,我們稱它為高頻節律;如果周期等於一天則是中頻節律,相應的,周期高於一天的節律屬於低頻節律。

伸手摸摸我們自己脈搏的跳動,一分鍾之內可跳幾十次,周期還不到一秒鍾,這屬於高頻節律,另外還有我們呼吸的變化,心電圖、腦電圖的變化都屬於此類。中頻節律是以一天為周期的律,這是我們體內最重要的生物節律。人體內幾乎每種生理功能都有日周期,即以一天為周期進行節律性波動,而不同生理功能波動的幅度和明顯程度不同的。比較明顯的日變化有血細胞數目、體溫、血壓、尿成分、各種代謝強度的日周期性變化。我們的精力在一天內也有集中與相對不集中的變化,甚至我們的身高在一天之內也有變化。早晨起床時,是我們身高最高的時候,在經過一個白天之後,身高逐漸降到晚上的最低點,隻是這個變化不太明顯罷了,僅有1~2厘米的差異。不信的話,大家都可以量一量、試一試。低頻周期包括周周期、月周期和年周期。月與年周期多與生殖功能有關,如月經周期即是月周期。

人的頭發和眉毛也有一定的生長周期,定期脫落和生長、更新。但它們的生長周期不一樣,在生長期內毛發牢固地生長在皮膚中,不容易脫落。毛發的長度主要決定於生長期的長短。人的頭發的生長期約為3~4年,生長期一過便進入數周的退行期,然後是3個月左右的休止期。而眉毛的生長期隻有2個月左右,休止期則可達8~9個月。另外這兩種毛發的生長速度也不一樣,由此我們不僅可以理解為什麼頭發長而眉毛短,還可以知道眉毛再長也長不過頭發,而頭發的最大長度也有一個極限,它不可能無限度地長長。

第二節 生物節律之謎

我們的整個生命過程都存在周期性。其實縱觀整個宇宙,你就會發現大自然無處不在地體現著周期性。從生物體的各種活動到天體的運行,從市場價格的變動到人的情緒變化,都有周期可循。就生物而言,節律一旦失去嚴謹的正常運轉,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節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然節律,二是生物節律,二者相互影響,息息相關。生物節律是生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正像我們平時需用時鍾來定時一樣,生物節律也需要調節。調節生物節律運轉的調控器,叫做生物鍾,它是生物節律的結構基礎。

生物節律的特點在於:其一,它能夠世代相傳。生物節律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科學研究工作者發現,果蠅的節律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其特性與人的基因相類似。美國生物學家哈爾·博克認為:“生物節律不僅是遺傳基因在空間上的表達,而且是在時間上的表達。”其二,生物節律的運轉不需時間信號的啟示,生物體在脫離外界時間環境信息的條件下,仍能表現出自己的節律特征。其三,環境因子(如光照——黑暗周期、溫度、濕度、地磁等)能使生物節律發生變動。

那麼生物節律是如何產生的呢?概括起來,生物節律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為適應地球公轉和自轉引發的環境變動而產生的,它一方麵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麵又受機體內部機製(生物鍾)的調控。生物鍾在生物體內確實存在,而且它的存在形式和存在場所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它應有基本的特點:恒定不變,周期約為24小時;在通常環境下,其周期應與晝夜周期一致。一旦生物鍾失靈,人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異常。某些疾病之所以發生,就是與生物鍾失控有關。人與自然界本來就是一個整體,自然節律的變動必然會影響到生物節律,兩者必須協調才能使活動不紊亂,一旦不同步,機體便會失常。中國古代學者一直認為,天地、自然和人,關係錯綜複雜,相互依存並相互影響。看來,“天人合一”的基礎便在於此。

節律是人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體的所有生理活動都有節律性。我們平時所說的“最佳時間”即是以生理活動的節律性為基礎而言的。這些節律包括有以人的一生為單位的節律(超年節律)、有年節律、季節性節律、月節律、周節律、日節律等等。下麵簡要介紹一下人的幾個典型的生理活動的節律。

大家知道,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婚姻法規定男在23歲以上,女在21歲以上才可以結婚。因為最佳婚齡時間男為25歲~28歲,女為24歲~26歲,過早結婚,有損身體健康,不利於學習和工作,也影響下一代。有報告說,最佳生育年齡男為29歲前後,女為27歲前後。還有經常說的最聰明年齡、最佳創作時間等都是以人的一生為單位而言的超年節律。

季節性節律的典型就是人情緒的變化及人的整個生理活動的波動。就我們的情緒而言,一到春天就會感到心情愉快,生機盎然;秋冬來臨,萬物蕭條,人的情緒會莫名其妙地消沉起來。少數人特別敏感,甚至得什麼“冬季情緒抑鬱症”等。人的生理活動在夏季最佳,冬季最差。

以月為周期的例子便是女性的月經周期及相應的血液中一些激素含量的變化,人體三節律也類似於月節律。大多數女性的月經周期是28天,也有為20天或30天的。所謂人體三節律是指體力節律,其周期為23天、情緒節律其周期為28天、智力節律其周期為33天。其實,月節律是非常廣泛的,如人的眼睛對紅光的反應在“朔日”(農曆每月初一)最敏感,體溫、激素分泌水平、代謝水平、心理狀態等都有明顯的月周期現象。

美國、前蘇聯等國的科學家發現,工人工作和學生學習的效率表現有周節律現象:星期一低,星期二提高,星期三、星期四再提高,而星期五下降。

日節律也是很廣泛的,如體溫在夜間2時至5時最低,傍晚17時至19時最高,但日差不超過1℃,等等。需要說明的是人體生理活動的節律性不是單一的,而是不同周期的節律同時存在的。比如說人的體溫、血液中激素水平、情緒等不僅有日節律、月節律,而且還有季節節律、年節律等。我之所以要寫這一小節,不是為了讓大家記住哪個年齡最適合幹什麼或哪個時間情緒如何,而是讓大家重視我們自身所存在的多種多樣、非常龐大的節律體係。

學習、記憶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人類生理心理活動的一種特征,是我們對事物用經驗的認識、保持和運用的過程,是對信息的吸收、儲存和再現的過程。可以說,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學習了,直到我們死亡,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記憶能力的好壞是人一生成功的關鍵。不可否認,有聰明者,有愚笨者,但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是在一個級別上或基本上在一個級別上的,隻要你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你是不會比別人笨的。節律是人生命活動的基礎,但大多數人卻不知道生命節律,更不會去運用節律。隻有我們順著節律去學習、記憶,我們應有的智力水平就能充分發揮。

學習記憶是腦功能的一部分,學習能力取決於大腦神經細胞的情況。中樞神經係統適度的興奮性、充分的血氧和能量供應、腦內足量的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適當濃度的神經遞質等因素都影響學習和記憶。相應的,人體節律與學習、記憶有關的有體溫節律、血糖節律、神經遞質節律等。例如,人的體溫在下午達到最高,體內的代謝變得活躍,對於血糖的利用和神經係統的興奮性相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長時記憶活動;體溫降低則有利於記憶負荷大的記憶活動,如早晨容易記單詞就是這個原因。

一天中人的記憶活動和學習能力有兩個高峰,一個低穀。兩個高峰一個在早晨,一個在下午,低穀是在午後1點鍾左右。上午10時和傍晚7時左右是學習的高峰期,午飯後的午睡是必要的。另外,一天中何時記憶力最好,其實是與最佳用腦時間有關。最佳用腦時間是因不同人的節律類型不同而有差異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通過自身的切身體驗和比較,判斷自身的節律類型,把最佳用腦時間固定下來,製定出相對穩定的作息規律,日子久了,大腦皮層會建立起各種條件反射。其實,大腦有其規律性,如果生活作息不規律,就會使大腦正常的節律發生紊亂。現代時間生物學家一般把最佳用腦時間分為三種類型:貓頭鷹型、百靈鳥型和混合型。

貓頭鷹是晚上活動的,毫無疑問,這種人的最佳用腦時間是在夜幕降臨後。貓頭鷹型又稱為夜晚型,他們上午困倦,工作、學習效率低,而一到下午或晚上,腦細胞便進入興奮狀態,到睡覺時還毫無睡意。多數腦力勞動者和長期夜班工作者即屬於此種類型,毛澤東是典型的例子。百靈鳥型又稱清晨型,這種人起得早,清晨思維活躍,美國總統杜魯門即是典型例子。而絕大多數人屬於混合類型,一天中用腦效率差不多,但也有高峰和低穀。隻有那些掌握了自己的規律,又能按規律辦事的人,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告誡青年朋友們,切莫為了應付考試而打破自己的規律,而要做到調整節律來迎接考試。

第三節 人類隻開發出大腦10%的區域嗎

先讓我們想想在我們的頭骨之下擁有的是一件多麼非凡的工具吧!如果你是從這本書的開頭開始讀起的,那你就已經讓你的大腦經曆了相當大的練習了。通過對問題和答案付出那麼多的思考,你已經獲取了極大的信息量,而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你的頭骨內部那僅僅1千克重的一個構造裏。請注意,它可是一個1千克重的饑渴的家夥。平均一個人的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這幾乎是地球人口的20倍。這些神經元細胞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它們接受微電流並在需要時傳輸微電流。它們是整個神經係統的基礎。例如如果你戳自己的手指頭,將會有一股信息流通過神經從你的手指傳向大腦再返回,最終告知你手指受傷了。

對於人體所有的神經元來說,大腦是一個主要的能量消耗者。所有那些神經元就像是小電池,而當它們傳遞完它們的電荷後,就必須被替換掉。所有能量必須來自於某些地方,而已經計算出人體總能量的20%~30%是被大腦消耗掉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你餐盤裏超過1/5的東西都被用來維持大腦的運轉。說大部分的大腦無用,是一個謬論。想一想:人類的身體已經完美地進化到可將它自身縮小到最高效工作狀態的機械的一部分。那為什麼作為一個運轉著的東西會有空閑的大腦這種情況,卻沒有一個好的解釋呢?這就是進化論者所爭論的問題。

但確實不是全部的大腦都在一直運轉。一小部分大腦在你不使用它們的時候會進入一個停頓的狀態,比如當你閉著眼睛睡覺或聽音樂時,在這個時候你僅利用了腦力的一小部分,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電話響了,你跳起來去接電話時,所有的那些神經元會突然進入活動狀態,而不會再有多少還將保持著深度睡眠狀態。

第四節 為什麼人的眼睛、耳朵成雙成對,嘴卻隻有一張

你或許以為大腦在處理事情時能力不同,它更擅長幫助我們識別味道,所以有一張嘴就夠了。而聽和看需要大腦更多的支持。剛好相反,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是那麼的聰明,以至於我們都已經進化出了兩隻耳朵和兩隻眼睛。這都是為了辨別我們相對於其他人和物體來說所處的位置。這曾經是(並仍然是)人類一個重要的生存技能。例如,如果你不能清楚地看到懸崖的邊緣,你就不能判斷它到底有多遠。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耳朵和眼睛是相似的,因為它們任何一個都會為我們提供一個略有不同的映象。如果你把某個東西靠近自己,並輪流閉上一隻眼睛,你會在每一隻眼睛所看見的圖像裏,發現一點點的不同之處。聲音也是一樣。而這種視覺和聽覺上細小的區別,會幫助我們確定任何特殊目標的位置或聲音的來源。而另一方麵,我們的嘴在方向判斷上並沒有扮演什麼角色,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我們僅有一張嘴的原因吧。總之,想象一下有兩張嘴的生活。決定哪一張嘴來吃食物可能是非常有趣的——厚此薄彼嗎?這也意味著完美的聲音會同時從兩個地方出來,這會使得耳朵的方向判斷工作變得更難了。

第五節 為什麼人們討論大腦會涉及“灰質體”

大腦的一部分是灰質,大概占大腦的40%,剩下的60%為白質,不過女人和男人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女人的大腦要更小一些,但腦中的灰質含量要比男人高。灰質體是履行大腦的處理功能的,而白質體擔當了信息傳輸的指揮者。雖然不能將大腦和計算機做類比,但你可以認為灰質體擔當的就是微芯片的工作,而白質體就是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印製電路。

男人和女人腦內灰質體和白質體的比率不同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女人通常是更好的交流者,而男人會有更強的空間意識。這可能是為什麼需要一個男人來分析地圖,而一個女人來說明她們為什麼會在第一個地方迷路的原因。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大腦中白質體的數量也會影響我們說謊和欺騙的能力。因為要花費更多的、細致的思考來說一個成功的謊言,科學家們相信大腦中的白質為說謊者能更快速地思考提供了工具。因為白質體越多,在灰質體內處理器間的連接被製成的速度就越快。具有自我表現和不說謊的本能也在灰質體中被發現,而慣於說謊者趨向於擁有更少的灰質體,這使得他們的問題變得更糟。灰質體還是一個貪婪的家夥——大腦需要的氧氣有94%都是供給它的。

第六節 殺人蟹真的能殺人嗎

日本青年井太郎和真惠子是一對戀人。1990年的一天,他們在大阪美景如畫的海麵上劃船遊玩,突然,海鷗發出了一聲聲尖叫,驚恐地向高空飛去,在船兩邊嬉戲的沙丁魚也驚慌地四下逃散。這可是危險即將來臨的信號,他們卻全然不知,繼續陶醉於輕舟蕩漾之中。災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在不遠處的海麵上,有一對潛望鏡式的眼睛,像幽靈一樣窺視著這條小船,當它發現這條小船上的確有獵物時,便悄悄地從水下潛遊過來,迅速逼近了小船,刹那間,一隻巨大的怪物從井太郎背後的船舷邊“嗖”地一下伸出一雙巨爪,牢牢地鉗住船舷,然後又伸出鋼鉗般的大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向井太郎。真惠子正巧抬頭,看見井太郎後麵有一個大怪物,嚇得大叫起來:“海怪來了!”還沒等井太郎反應過來,怪物的大螯已牢牢夾緊了他的雙臂,另一隻尖銳的爪子也深深地紮進他的體內。原來,這是一種特大海蟹,體長10多米,呈尖梭形,它有8條腿和1對強大有力的蟹螯,蟹爪伸展開時,其長度可達3米以上。這種大蟹不但身軀巨大,而且動作靈敏,性情凶惡。無論在水中還是沙灘上,它都會向人類發起攻擊,漁民們稱之為“殺人蟹”。小木船在劇烈地搖晃,然後向一邊傾斜,井太郎被“殺人蟹”拖下水,驚恐萬分的真惠子大喊“救命——”,附近的遊客聞聲過來相救。他們透過幽藍的海水看到令人心悸的一幕:巨大的殺人蟹用鋼鉗般的爪子纏住井太郎,不停地猛戳井太郎的頭部和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