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物流係統總體設計時,應對以下問題很好研究,做出決策。
1.規模適應化
對物流係統進行投資建設時,首先要確定其規模的大小。對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服務對象,特別是物流量的多少,包括貨物品名、數量、流向等,都要進行詳細調查和預測,綜合分析研究,以確定物流係統的規模。否則,物流係統規模設計大了,而物流量小了,必然要使一部分物流設施、技術裝備閑置起來,不僅白白浪費了投資,而且影響物流的經濟效益。反之,物流係統規模設計小了,物流量多了,與其業務活動不相適應,滿足不了顧客的需要,同樣也是不可取的。
2.運送及時性
這是物流係統的主要功能之一。即根據貨主的要求,及時運輸和配送,按顧客提出的時間、地點,把貨物迅速運送到收貨地點,以贏得信譽。這也是衡量物流企業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在進行物流係統設計時,必須很好考慮運輸、配送的功能,如運輸工具的配備,運輸路線的選擇,運輸環節的安排等。
3.庫存合理化
保持一定的合理庫存,是物流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物流係統設計時,必須充分予以重視。以生產物流來說,工廠要儲存一定數量的原材料,否則,會造成積壓,占用庫房,浪費資金,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從銷售物流來看,批發企業或物流中心必須保持一定的合理庫存量,不然,商品儲存過多,會造成積壓,占壓資金;而儲存過少,又要脫銷,並失去銷售機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物流係統必須強化這一功能,及時反饋,調整庫存,多則停止進貨,少則補充庫存,充分發揮其調節功能的作用。
4.省費用、省力化
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物流技術不斷革新,物流業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在進行物流係統設計時,無論對係統整體還是各個子係統來說,一切物流業務活動,都要求省力化,並收取比較低廉的費用。這是招攬顧客、擴大業務的手段,也是物流企業自身發展的關鍵所在。當然,所謂費用低廉,也是相對而言的,是在物流業同行業之間比較而提出的。是為了減少勞動消耗,節省費用,保持企業的競爭能力,而不是不講企業的經濟核算。物流企業也和其他企業一樣,采取較好的經營手段,獲得應有利潤。
5.高服務水平
物流學在西方也稱為後勤學或後勤工程學。一般認為,物流業是屬於第三產業的範疇,是後勤、供應和服務性的行業。所以,對整體物流係統設計和全部物流業務活動的要求來說,必須強調其服務性。無論運輸、包裝、配送等,每日每項物流活動,都要盡量達到讓顧客滿意,並要不斷研究新問題,開發新技術,增加新的服務項目,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如國外一些大的物流企業,最近幾年新開發的“宅配送”。“宅急便”等業務——送貨到門、取貨到家,方便了千家萬戶,受到社會各階層廣大群眾的歡迎。這是物流業開拓的一個新領域。由此可見,高質量的服務水平,是物流業不斷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從事物流業的人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