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0章如何進行物流效率指標的管理(1 / 1)

1.製定指標

有了標準,就能夠根據標準對照事實,判斷優劣,實現科學的物流管理。否則,就會陷入主觀判斷,也就不能稱其為物流管理了。然而實際上,物流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標準。不僅過去如此,今天仍有很多汽車運輸企業對司機管理,無論是生產效率、汽車滿載率,還是出車率,都沒有很明確的標準(或目標),任司機所為。

“物流成本在營業額中究竟占多大比重合適”?這是被經常問到的問題。如何回答暫且不論,問題的提出就足以說明現在還沒有標準。

標準的範圍較廣,這裏設想一些具體數據表現的標準。盡管如此,仍不是十分清楚。因為它沒有表明以何種水平為最佳的判斷標準來衡量是否行使了物流的職能。理由如下:

(1)能夠實際應用的物流理論還不成熟,以什麼為標準?怎樣作為標準?還不清楚。

(2)認為物流受生產(采購)、銷售的影響很大,是不斷變化的,無法製定標準。

(3)形成物流概念的曆史短淺,數據和積累不充分。

(4)沒有統一的物流效率標準和計算標準。

(5)還沒有物流的獨立理論體係。

(6)物流管理迄今仍然依靠經驗和技巧。(有很多企業認為這種管理方法不錯)。

(7)企業領導隻對物流的總體結果感興趣,不關心其過程。

上述原因使得管理的標準“不統一”、“不協調”、“不係統”、“不全麵”。而真正想認真進行物流管理的企業,則擔心這些問題將會阻礙物流管理的實施。

2.製定效率標準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必須製定物流的效率標準,並根據標準進行物流活動。

例如,水泥製造廠家的D公司,首先製定了物流效率的指標。背景是:原先公司雖然在全國各地都有業務所,但除現場作業外,物流計劃、物流係統的管理都由總公司負責,結果沒有成功。於是他們又把全國分為八個集團,每個集團設一人負責物流管理。物流負責人對本集團的物流管理都有相當的權限,即自己製訂物流計劃、實施物流管理。為此,公司製定了物流負責人自己鑒定的通用效率指標。

3.時間係列和集團建設

D公司自然明白,通過縱橫比較來看,物流是首要目的。所謂縱、橫是指:

縱,即時間係統的比較。通過觀察一個集團每年、每月的變化,來發現問題,發現銷售、生產的某些現象同物流的關係。

橫,即進行各集團的橫向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刺激它們的動機。

設立效率指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由於過去沒有理論和數據積累,與其在論證和準備上花費時間,還不如先製定標準,至少D公司是這樣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