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係統的範圍
生產物流係統,從廣義而言,一般指從廠址選擇、原材料采購,到車間生產、成品人庫、銷售,這樣一個很廣的範圍。即: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儲存;車間送料、搬運;半成品的流轉、檢驗;成品的組裝、分類揀選、包裝、搬運,一直到成品人庫保管或運往用戶手中。所以,無論任何一個生產企業,從生產到銷售,都離不開物流。也就是說,物流活動貫穿於生產全過程的始終。
2.係統設計的原則
(1)原材料供應的滿足;
(2)運輸、儲存的適應;
(3)最短的物流距離;
(4)最少的物流環節;
(5)最快的送料時間;
(6)最省的物流費用;
(7)減少搬運次數;
(8)照顧進出方便;
(9)機械化、省力化;
(10)各子係統之間協調化;
(11)安全生產的原則。
一個生產企業(工廠),在選定廠址、施工建設、開工生產之後,主要任務是投入資金。勞力和原材料,產出產成品。而原材料就如工廠的糧食,原材料不足,生產就中斷了、所以,首先要考慮保證原材料,滿足供應。同時,為了適應運輸和儲存的需要,還必須配置一定數量的車輛和倉庫,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則閑置浪費,少了則不夠用。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生產工藝流程的設計,必須科學合理。特別對廠內運輸和搬運,要周密考慮,很好安排,貫徹物流合理化的原則。在原材料運輸、儲存,車間送料,產成品的流轉、包裝、人庫作業過程中,要做到距離短、環節少、時間快、費用省、減少搬運次數。避免在廠內之間、車間之間,在物料搬運中,發生迂回、對流或倒流等現象。一般中小工廠,因物流量較小,多采取往複運輸,合理流向。而大工廠,因工廠內結構複雜,物流量大,則采取單一流向的辦法,對原材料和產成品,分別按不同線路,進行運輸和搬運(如寶鋼)。這樣,可以避免廠內物流活動因運輸堵塞而受阻,使整個生產受到影響。個別大企業,如鞍山鋼鐵公司,為了協調。指揮廠內外運輸,不僅沒有龐大的運輸部,在廠內還設立了16個小火車站,統一指揮廠內原材料、產成品、廢棄物的運輸,努力謀求工廠物流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