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非常討厭被責罵的人,總無法了解被叱責始於何時,以及將以何種方式結束,他就是害怕這一點。因此,當你對屬下說:‘“你來會議室一下。”花上個三十分鍾,你一麵聽他的辯解,一間指出他的犯錯之處,而在叱責之後,就應該以“今後要更加小心”這句話來做為結束。
這類叱責的方式在使用幾次之後,通常被責罵的人就能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即使在被叱責時,也能暗合忖度:“再忍耐十五分鍾就可告一段落!”若部屬能夠達到此境界,他再也不害怕叱責了。
若被叱責的機會增加,部屬甚至能夠分析主管們的習性,比如“那位主任相當重視不二價意識”“對於顧客抱怨的處理很敏感”及“似乎極端厭惡遲到”等等。
叱責他人是件苦差事,被叱責者更不好受。但叱責對雙方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你應盡可能地將叱責提升為更進步的重要台階。
隨著叱責機會的增多,你會成為叱責高手,而對方亦能成長為一個能夠適當應付叱責的職員。換句話說,叱責與被叱責的“呼吸”會漸漸地融合成一體。
此“呼吸”在任何場合,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在人與人的交往上,是一個不可欠缺的互動關係。若不充足,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會變得不投機,永遠無法了解對方的用意。
交涉、折衝、討論、辯解、質問、謝罪等等,皆是由於“呼吸”的融合才有其正麵的意義。若欠缺“呼吸”,叱責與被叱責就失去了意義,你將因此錯失難得的成長機會。
當人們認真地向對方興師問罪時,才會說出真心話。叱責者也好,被叱責者也好,若雙方皆能以誠心來溝通,相信可以更加深彼此的理解程度,對於往後的一切事物,亦能產生相當大的助益。若你將此機會視為仇恨或者無視其價值,則相當令人惋惜。
“雖然有些不放心,但是已經叱責過,相信他應該能理解了!”當你有此念頭時,叱責行為便可打住。然後最好在一旁默默地觀察屬下的反應,再思考對策。
叱責時,即使屬下沒有作適當的回應,你也不要生氣,也許他已經在反省,並且改善自己的工作態度。有時,屬下理解的程度,通常會超乎你的想像。
即使如此,你的內心依然感到不安。你會掛心屬下若繼續做相同的任務,應毫無問題,但若有一天屬下被調到其他部門服務時,會不會無法適當地處理客人的抱怨?然而凡事並非全如你所想的那麼困難,理應不會發生這種狀況。
以前那位輕易提出辭呈的屬下,在習慣了工作性質,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之後,成為一位能夠圓滿解決各種問題的上班族,此類例子可說屢見不鮮。
身為主管的你不要太鑽牛角尖,不要雞蛋裏挑骨頭嘮嘮叨叨說個沒完,這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