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5.培養具有親和力的氣場(1 / 2)

某些人的人緣特別好,即使是第一次與人交往,也特別吸引人,討人喜歡。這到底有什麼秘訣?

人並非強迫他喜歡誰,他就喜歡誰。

也有這樣一種人,雖然他是我們當中最優秀的,但是我們不見得會願意與他深交。如果要問理由,那隻有一個,和他在一起覺得不自在。因為他所散發出來的優秀氣勢,讓我們感到壓抑、感到自卑。即使這個人再傑出,人們也會對他敬而遠之。

下麵列舉的,是一般人的三大心理需求。如果你能把握好這三種需求,就能提高你的吸引力、親和力,讓你獲得好人緣。

1.容納

容納是人際關係的營養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地與人相處。

在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敢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所以,若是有人能讓我們感到輕鬆自在、毫不拘束,我們是極願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和能夠接受我們的人做朋友。

愛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容易交到好朋友。請不要設定標準讓別人的行動合乎自己的準則。請給對方保持自我的權利,即使對方有某些特殊愛好也無妨。

別要求對方的行動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要讓你身旁的人感到輕鬆自在。

能接受任性、粗暴的人往往具有帶動他人向上的巨大力量。

有位心理學家說:“要改變一個任性或粗暴的人,除了對他表示好意,讓他自己改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很多優秀的人雖然能影響本質善良的人,但是對於任性、粗暴的人,他們往往束手無策。為什麼呢?因為優秀的人通常沒法接受粗暴的人,在感情上並不容納他們,這怎麼能使對方變好呢?一位有名的精神科醫生談到人際關係中的容納問題時說:“如果大家都有容納的雅量,那我們就失業了!精神治療的真諦,在於醫生們能找出病人的優點,接受他們,也讓病人自己接受自己。每個人剛生下來時,都很輕鬆自在,同時呈現出恐懼與羞恥心。醫生們靜靜地聽患者的心聲,他們不會以令人反感的道德式的說教來批判任何人,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講出來,包括他們自己感到羞恥的事與自己的缺點。當他覺得有人能容納、接受他時,他就會接受自己,有勇氣邁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2.承認

每個人心裏的第二渴望就是獲得承認。

承認比容納更深一層。容納,實際上是被動的做法。我們容納對方的缺點與短處,這隻是被動的做法。主動的做法就是找出對方的長處,而不光是停留在接受、忍耐對方的缺點上。

有一天,一位父親帶著自認為無可救藥的孩子到心理學家那裏。這個孩子已經被灌輸了自己沒有用的觀念。剛開始,他一語不發,不管醫生怎樣詢問、啟發,他絕不開口,心理學家一時無從著手。後來心理學家從孩子的父親所說的話裏找到了醫治的線索,因為他的父親堅持說:“這個孩子一點長處也沒有,我看他是沒指望、無可救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