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通訊員”的日子裏
我踏入藍色軍營後,第二年的金秋,去新兵連擔任通訊員了。那段特別的日子總是難以忘卻。
那是在一九八零年十月的一天,新征的湖南籍女兵組成了特殊的新兵連,我被上級組織批準擔任通訊員。
這個連安劄在離基地司令部的一華裏的地方。那裏是早已修建過的舊營房。往西不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小山,再往西南走不多遠就是蔚藍的渤海了,靜僻,寬闊的環境很適應新兵訓練。
我很快“走馬上任”了,並迅速適應了這個辛苦而神聖的工作。
這部有四人組成,連長就是我創作的短篇小說“張嗓音”的原型,指導員的名字我已記不真切了,可是副連長李贛江及眾多的“女兵娃娃”的名字在我腦海裏還是如此的清晰。
她們的理想和追求,她們的清純和歡快,她們的聰穎和才藝,更重要的是她們在十五、六歲的花季年齡,就把清純和力量,獻給藍色軍營的勃勃雄心和寬廣襟懷,使我越來越覺得,她們是新一代最可愛的“巾幗”小將。
連部對麵寬大的宿舍住著兩個女兵連。緊張、有序的軍事訓練及有意義的文藝活動等,逐步把這些“女兵丫頭”塑造得軍事過硬,思想成熟。
我每天的主要任務是收發信件。這些剛剛中學畢業,有著優越的家庭條件,突然離開親人的“女兵娃娃”,把能及時收到遠方親人的信件作為一種心靈的最大慰藉。
我深深地理解她們收到信後由衷的喜悅,更理解她們把發往遙遠的故鄉親人的信交給我後的深深謝意。因此,“收信”與“發信”在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光榮和神聖,真如巍巍泰山矗立在我的心中。
新兵連連部離基地司令部約三華裏,那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至今想來,我不知徒步往返走廊多少遍,但這條“小路”卻是我心中無與倫比的“大路”。這條“大路”就是至高無上的“大愛”,就是堅不可摧的“勇敢”,就是永不動搖的“誠信”,就是無私奉獻的“責任”。因此,這些深刻而又閃爍著生命光芒的詞語,在我頻繁的收發信件中,逐步的解讀了。
我每天都有條不紊的把她們用“心血”和“汗水”寫成的思念和感恩,親人的信及時地投遞到基地信箱裏,並及時把她們的親人載著對女兒期盼和惦念的信件遞到她們的手中,風雨無阻。每天完成這些繁瑣的任務後,我都有一種不可言狀的驕傲和自豪。
她們都很親切而自然的直呼我“通訊員”。
是什麼/把我的這些/陌生的戰友/維係在一個戰壕/那是因為祖國的偉大召喚/是什麼/把我們心靈的泉水/噴湧到一個海灣/那是因為人民是高山/是什麼/把戰友的深情/抒寫得像蔚藍的天宇/那是因為金子般的心/永遠放射著/如太陽一樣的燦爛......
在緊張訓練的第一個星期的周末,多才多藝的副連長李贛江,為了安慰遠在千裏之外的“小兵丫頭”們刻苦訓練,不因周末想家而落淚,自己作詞作曲創作了一首詞意雄渾,歌調高昂的歌曲。
晚飯後,天朗氣清,月亮像彎彎的小船一樣鑲嵌在西南上空,星星閃閃的亮著,相互眨著眼,似乎在默默對語。海風輕輕的拍打著柔軟的沙灘,李贛江用嫻熟而美麗的毛筆字把歌曲抄寫到紅紙傻瓜,親自教唱,這些“女兵娃娃”們跟唱得異常和諧而動聽。李贛江用他的真誠和才華趕走了這些“女兵丫頭”想念爸媽的淚水,歡歌笑語響徹在新兵連這方美麗的藍天。
盡管歌詞我已記不真切了,但至今回憶起來,那短短的歌詞書寫出一位年輕的軍官對“女兵娃娃”們無私的大愛。
每一位以新兵連走過來的官兵都會體味到新兵連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這批湖南籍女兵在短暫的三個月訓練中,經受了從一名中學生成長為一名軍人的各種考驗。包括難以忍受的體質上的摔打,正步走的高度標準化動作,這是意誌上的錘煉,思想上的轉化。三個月來,在淚水和歡笑中,她們的人生產生了新的飛躍。
最後,各種訓練科目圓滿結束,她們像展翅於大海上空的雛燕,飛翔在各個單位,為海軍的現代化事業做出貢獻。
在以後的日子裏,那批女兵迅速成長,有的在第二年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南京軍醫學院,她們終於實現了人生精彩的夢。
我在入任後的第三年,有原來的帶兵首長李雙存的推薦,被組織上批準,調到試驗區研究所擔任文書兼通訊員了。
從此,我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飛躍,對“責任”與“戰友深情”等解讀得更深刻了。
啊,多彩的人生。
現在,我正用幾十年不同的閱曆和人生體驗,以及收獲到的“果實”,抒寫著這本“無字”與“有字”的“大書”。
那些遠方的戰友們,但願你在大海邊,晨光裏,繁星下,去深情地回憶那忘卻不了的新兵連生活吧,美麗的彩虹會悄悄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