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為後人打算,要為子孫造福,不要為後人惹禍
曹操一方麵是個威風八麵的梟雄,一方麵又是個仁慈的父親。他的大兒子曹昂當年為救他被亂箭射死,一想起這些,他就感覺虧欠兒子們太多,於是就拚命造福,讓曹丕當了皇帝。當然,曹丕當皇帝對曹丕本人未必是福,但從曹操的本意無疑是好的。曹丕被司馬氏搞下了台隻能怪曹丕無能,原不關老父的事。
佛家說“福由心生”,就是說“福”是由“造福之心”造出來的。道家說“承負”,旨在說明子孫往往會負擔先人的罪過,先人無法不為子孫留下負擔,但如果同時能造福於後代,就可以福多禍少。
曹操死時還有個戲劇性的場麵;他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賜給侍妾們,算是留下點財產,又讓侍妾們在他死後要多做女工,自食其力。曹操這一舉動與老農民無異,可見老曹是有遠見的一個人。
更好玩的是,曹操讓手下在他死後設立七十二處疑塚,不讓人掘墳。世人因此笑話曹操死都多疑,殊不知這也是他老曹的智慧。幾千年過去了,秦始皇的墳被人掘了,漢武帝的墳也被人掘了,但誰也不曾掘到過曹操的墳,你看他多精!
曹操死得相當有水平,不愧是一代梟雄。他生時的豐功偉績已隨浮雲散去,唯有其虎步天下的英雄氣概與精湛的智慧謀略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任何時候都是以深奧讓任何人心生向往。
○既然一生都多疑,那麼就要臨死都不要相信人
曹操其實是個“好人”,他一生作惡確實太多,但他臨死時有相當大的悔悟。既能安排好國家大事,造福於民,又能改掉一生多疑的臭毛病,坦然而信任地把兒子與曹家江山托付給司馬懿。
但剛好是這一步曹操犯了大錯,他沒能看出司馬懿的狼子野心,這家夥才是一個極善偽裝的大奸之輩。曹操已經是大奸雄了,司馬懿卻能對曹操使奸,很快就騙取信任,可見朋友多可怕!
看來壞人不能變好,一變好就要被好人算計。既然曹操一生都多疑,那麼就應該多疑到底,決不相信外人。他臨死錯那麼一下等於親手葬送了自家辛苦一生掙來的江山,實在可惜。
在這點上講曹操就不如劉備了,劉備眼力好,把兒子托給孔明,讓這老先生受苦受累、忠心耿耿力保少主,最後落得個累死的下場,你看劉備多狠,為了兒子忍心累死孔明;曹操則看錯了人,把兒子托給了一個披著羊皮的狼,最後一窩大狼小狼吃光了羊的全家。
所以說要做壞人就要壞到底,千萬不要相信世上有什麼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