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民間熱愛三代青銅器收藏的人日益增多,受傳統習慣的影響,收藏者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銅禮器上,往往忽視其他門類青銅器的搜集和收藏。這就使青銅器市場時常出現某種畸形狀態,即青銅禮器價位高,買主多,而其他青銅器卻很少有人問津。縱觀青銅器市場的發展趨勢,有遠見者,已開始悄悄把收藏重點向青銅兵器轉移。兵器往往被收藏界所忽視,認為玩青銅兵器不夠檔次,且經濟價值不高。殊不知先秦時期青銅兵器和青銅禮器同樣被價位重視,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之說,即用於戰爭的兵器和用於祭祀的禮器,對國家同樣重要,這完全是當時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從出土古代青銅兵器看,無論是攻擊型兵器(戈、戟、矛、鉞、刀、劍、匕首和弩機、矢鏃等),還是防禦型兵器(胄、甲等),不僅材質優、數量大,而且造型多樣,裝飾華美,有的還鑄鏨銘文,其鑒賞品位之高,收藏價值之大,足以和青銅禮器媲美。
對於青銅器鑒賞愛好者來說,三代青銅兵器以其存世量大,品種較多,鑄造工藝精湛,個體價格相對較低,而得到一批愛好者的青睞,在京、津兩地的古玩市場地攤上,時常能碰見商周至秦漢時期的戈、矛、劍和匕首等青銅兵器,由於收藏者較少,因而價格相對不高,若幹年前一把黑漆古青銅劍,才索價三兩千元,一件戰國戈隻幾百元即可買下。現在由於愛好者的增多,青銅兵器已漸成市場的熱點,一把頗為普通的戰國劍已經賣到了一兩萬了,可見其價值的漲幅,但相對於其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來說,還遠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高度。談論青銅兵器的市場價值,並沒有定論,依照收藏慣例,和青銅禮器有些相似,即同種器物,年代早的優於年代晚的,尺寸大的優於尺寸小的,有紋飾的優於沒紋飾的,罕見的優於多見的,有銘文的優於無銘文的,品相好的優於品相差的等等。
現今,隨著市民經濟條件的提高,收藏古玩已經不再是商賈富豪們的專利,不少普通的市民也正在逐漸地加入收藏行列,收藏的人所攜帶的目的也就複雜了,增長學識、修身養性、玩古掙錢,目的不同,心態不一,急功近利讓不少古玩收藏者跌的是“鼻青臉腫”,甚至血本無歸,個人收藏應該如何搞好,如何提高自己的收藏品位?現如今已經成了困惑收藏愛好者的首要問題。
愛好決定收藏方向,做什麼事情首先要有興趣,有愛好。有人喜歡古瓷,有人喜歡玉器,也有人喜歡古玩殘品,收藏應該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藏品。喜愛青銅兵器的人,應該是比較喜歡研究青銅器,對古代的鑄造工業比較感興趣,同時又是比較喜歡一個特定時期的外觀造型。因為喜歡,出去轉的時候就比較留心這個方麵的古玩,同時比較喜歡看這些方麵的書籍,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收藏的檔次和對收藏的專業性。應在自己的經濟能力範圍內去收藏古玩,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收藏本身就是一種休閑娛樂,要在自身經濟寬裕的條件下才去搞的,絕不要僥幸心理花大錢收購,這樣一旦虧空,必然影響到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在平常的收藏中有很多人看一件愛一件,往往因為收藏心切,忽略了這件東西的實際價值、升值空間及資金轉回等問題。在經濟實力不是很強,選擇藏品時就要多選擇一些價位低的,遇到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範圍的藏品千萬不要心動,不要盲目收藏,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作為青銅兵器收藏愛好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後,要進行一定時間的理論學習,這一過程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收藏愛好者僅僅憑興趣,不讀書,不學習,或者道聽途說些經驗,就一頭紮進古玩市場去淘寶,往往會吃大虧,後悔不及。所以我們要奉勸收藏愛好者一定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才不盲目,不衝動,有的放矢。建國以來,在一大批專家學者的倡導下,研究青銅文化和青銅器受到廣大學術界的重視,隨著考古發掘了大量的實物,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填補了許多中國青銅史的空白點,其中對青銅兵器的研究亦是碩果累累。因此,我們要重視前輩的田野考古資料和各類型古兵器的研究成果,努力了解和學習青銅兵器的來源、種類、演變、鑄造工藝、裝飾風格等等內容,做好這些基礎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為器物辨偽,探尋價值打好一定的基礎。建議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多看專業出版社出的書,如文物出版社,各類古籍出版社。另外一些考古類,文物類的雜誌也可以看看,這樣便於掌握第一手資料,經常到當地的博物館去參觀參觀,那裏的器物大部分為考古發掘的,無真偽之辨,結合書本知識用以加強印象,有了一定的知識武裝以後,再去古玩城或古董店裏轉轉,才更能體驗淘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