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青銅兵器如何進行紋飾辨偽?

每一件青銅器的形製、花紋、銘文都要有統一的風格,都應該具備一個時代的特點。西周中期的青銅器上,決不可能出現商代殷墟時期的花紋,商代的獸麵紋不可能出現在西周中晚期獸蹄足鼎上,而竊曲紋、蟠龍紋一類的紋飾,也不可能出現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此道理也適用於青銅兵器上。

青銅兵器紋飾作偽的手法比較複雜,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整器皆偽。此種有紋飾的偽器和一般素器相比,做工較好,紋飾奇異。所見有一件仿浙川下寺朋矛的,就是如此。其破綻之處在於有些紋飾張冠李戴,然而在線條的挺勁和細部的變化等方麵仍存在缺陷,或者覺得呆滯,或者交代不清,細加審察就可發現。

二、素麵器上鑿刻紋飾。由於鑄造精細紋飾青銅器技術上比較困難,稍有不慎,就會產生鑄造缺陷而導致全盤失敗,因此作偽者不得不選擇素麵無紋飾的器加刻花紋,這樣把握較大。這類鑿刻手工藝有的非常精湛,對於接觸實物不多的人來說,往往可以亂真,因為除了花紋以外,器的任何部分都是商周時代的原物。可是,這種伎倆對古物的破壞很嚴重,整個後刻花紋的氧化層與刻花紋處的氧化層不一致,前者經過磨礫,後者尚屬原來本色,在同一件器上,同一個麵上,有這樣兩種完全不同的氧化層,是不可能的。

三、後加鑲嵌物。是指在原來花紋上加鑲嵌物和後刻花紋上加鑲嵌物兩種。鑲嵌的物質有金銀絲、片和綠鬆石等。

對於古代青銅器上增刻和改刻紋飾的鑒定方法,首先必須認真看清紋飾及其周圍是否是原來的表層。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後刻的花紋必然要破壞原來的表層,由於花紋是刻鑿的,質地較差的表層,必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爆裂,質地較好的表層,紋飾的槽口則會出現翻邊或毛刺。以上兩種情況都對作偽不利,唯一的辦法是鑿好花紋後把它打磨一遍,達到一定的光潔度。因此,加刻或改刻紋飾的舊器,表層一定會作處理,處理後的表層與原來的表層絕不相同,既無原來表麵的光澤,也無原有的氧化層。一般經過大麵積打磨,然後再用化學方法浸泡器物,使新的表層腐蝕,加上呈色劑上色,顯示出斑斕的綠地,冒充舊的表層。但是打磨腐蝕的光澤與原來的光澤不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