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糖尿病的保健常識(2 / 3)

以上娛樂活動都適合糖尿病患者選用,但必須注意,活動要注意適當,不可過於疲勞,要量力而行。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

糖尿病患者剛得病時,由於對糖尿病缺乏認識,容易在初期對疾病控製不好,產生情緒緊張,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交感神經高度興奮。機體為應付各種刺激,必然做出反應,在大腦的調控下,腎上腺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激素釋放進入血液中以滿足神經興奮和肌肉的能量需要。此外這些激素還可抑製胰島素的分泌,以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滿足機體應付緊急狀態的需要。這種血糖升高如發生在正常人身上,胰島會迅速分泌,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血糖也就上不去了,而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血糖就明顯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加強自身修養,平時要保持樂觀豁達心態,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要冷靜對待,千萬不要生氣。

糖尿病患者怎樣保持良好的情緒

1.心理暗示

(1)自我解脫。目前生活節奏快,生活中的矛盾多,這是正常現象。人就是在矛盾中生存,在解決矛盾中前進,所以有了難辦的事,甚至是不合理的事,隻要想到這是難免的,就可以消除一部分怨氣。如此去做可以大大減少生氣的機會。

(2)控製法。以個人修養穩定情緒,想一想自己的身份和品質,如何把事情處理得合情合理,也可大大控製自己發脾氣生氣。

(3)安慰法。自己安慰自己,比如想到自己成功的事或者自己奮鬥的目標,就可以對不如意的事大為減輕。

(4)換想法。與人生氣時,也可以想一想對方是不是有他的原因和道理。如果事出有因,也可以原諒對方,原諒了對方自己也就不會生氣了。

2.采取行動

(1)躲避法。想辦法立即躲開生氣的環境,如出門繞一繞或到朋友家去串門聊天,怨氣可消除大半。

(2)轉移法。遇到煩心的事,自己就去聽音樂、唱歌、跳舞、看電視、上網等,或到院子裏去做其他的事。

(3)釋放法。把自己心中的鬱悶向可以信賴的人傾訴,一是釋放怨氣,二是聽取他人的勸解。

(4)升華法。把怨氣轉化為工作的動力,用精力和時間去做有益的事,怨氣可消除大半。

(5)讓步法。在一些非原則性的事情上,要讓步,做到在小事上謙讓、禮讓、忍讓。讓步也是一種勝利。

糖尿病患者經常會出現的八大心理誤區

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或調整患者的負麵情緒,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藥物一樣的幫助緩解糖尿病症狀的作用。由於心理因素在糖尿病治療上扮演著或積極或消極的重要角色,病人和醫生都理應予以高度重視。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誤區。

1.不以為然

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狀較輕甚至根本沒有症狀,有的還可能反常地紅光滿麵,給別人一種身體健康的假象。有的患者誤認為血糖高些對身體健康並無大礙,故對疾病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還有的患者甚至懷疑醫生診斷有誤,拒絕改變飲食習慣和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服藥治療。

2.恐懼焦慮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難以徹底治愈的終身型疾患,而且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種種並發症,加上因缺乏相關知識或認識的片麵化,一些病人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也在所難免。他們恐懼被截肢而成殘疾人,恐懼疾患帶來的難以想象的麻煩,更恐懼折壽和死亡。而其實,糖尿病並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遠比許多其他疾病低。絕大多數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製,病人中的長壽者也比比皆是。

3.悲觀沮喪

糖尿病患者中多是已進入老年的退休者。他們原本夢想著在辛苦一輩子後好好享受生活,快樂地度過晚年;可現在卻不僅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幾乎天天得服藥打針上醫院,同時還深深擔憂病情是否會加重。實際上絕大多數患者在被診斷出疾病後,都會悲觀沮喪上好一陣子。

4.抱怨內疚

有的患者在認識到糖尿病與遺傳相關時,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麼偏偏把病“傳”給了自己。有些患有糖尿病的家長在得知子女也患上糖尿病後,還會產生深深的內疚感。

5.抗拒對立

如果對患者的上述種種負麵情緒聽之任之,時間一長便很可能發展至跟醫護人員和家人的情緒對立,甚至抗拒積極治療。此外還有一些患病時間較長、並發症多且嚴重,而治療效果又不明顯的患者,很可能對用藥或治療失去了信心,最後自暴自棄地對醫務人員采取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的“三不”態度。

6.掉以輕心

有些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之後,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認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藥,並放鬆了對飲食的合理控製,也不注意勞逸結合,直到血糖急劇上升,病情變本加厲時才後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反反複複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難以治愈,甚至帶來致命危險!

7.藥物萬能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藥物治療當然是重要的,但過分依賴藥物甚至迷信藥物卻又是要不得的。要知道,糖尿病的發生是在一定的遺傳和環境背景下,由不良的生活習慣、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所致。因此,在服用藥物的同時應重視平衡飲食、控製體重、勞逸結合、調適心理、鍛煉身體、戒煙限酒等非藥物療法。

8.矯枉過正

有的患者為了更快地“降糖”,便過量、過頻用藥,或過度節食、過度運動,最後造成低血糖,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昏厥。

糖尿病對性生活的影響

1.糖尿病對性功能和性欲的影響

男性糖尿病病人陽痿的發生率高達40%~60%,症狀隨病情的加重而逐漸加重。病人最初有正常性欲、可以射精並存在性高潮,僅有陰莖勃起不堅的症狀。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可逐漸發展成完全性陽痿。約1%~2%糖尿病患者會發生逆行射精,即性高潮時精液不從尿道外口射出,而是逆流到膀胱,這與病人支配膀胱頸的植物神經受損害有關,射精時本應處於閉合狀態的膀胱頸變為開放。

女性糖尿病患者早期時性欲仍可存在,性興奮階段陰道潤滑度正常,但性高潮喪失者較多見。病程長者由於神經病變嚴重,加之陰道幹燥,容易發生陰道炎等,會導致性交困難。

2.性生活對疾病的影響

性生活不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但當糖尿病出現嚴重並發症時,配偶要諒解病人,不能勉強行事,否則有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3.性生活指導

糖尿病人可以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已有較重並發症,尤其是心、腦、腎受到損害時,性生活不宜過度,情緒不宜激動。

對於男性患者而言,陽痿是糖尿病較早期的症狀之一,因而有陽痿現象時應該進行有關糖尿病檢查。如果證實患有糖尿病,必須積極治療,認真控製飲食,有規律地應用降糖藥物。糖尿病得到控製,陽痿症狀也可獲得改善。如經過治療糖尿病已經得到控製而性欲仍未恢複,可能與精神因素有關,此時妻子應給予配合和安慰以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如糖尿病病程過久,陽痿已屬器質性(不僅在性交時,就是在清晨時也無陰莖勃起現象),則應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對症處理。

女性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治療糖尿病,當病情獲得控製後性功能障礙也可改善。同時要合理應用藥物,徹底治療陰道炎。出現萎縮性陰道炎的女性患者可適當口服雌性激素,如尼爾雌醇片等,也可用陰道潤滑劑。

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嗎

酒精能產生大量的熱量,每克可產生7千卡熱量,這些熱量很難被人體利用(隻有50%以下被利用)。但酒精卻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當空腹大量飲酒時,會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非常危險。

所以糖尿病人飲酒應遵從以下建議。

(1)如果血糖控製尚不穩定,就不要喝酒。血糖控製良好時,可適量飲酒,但避免喝有甜味的酒。可製訂飲酒計劃如:每周飲酒1~2次,每次飲酒量白酒2小杯或啤酒1大杯,飲酒時要相應減少一定的主食量。從長遠考慮,有飲酒嗜好的患者應逐漸戒酒。

(2)切忌大量飲酒、空腹飲酒。

(3)飲酒前後可監測血糖,了解飲酒對血糖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不宜吸煙

吸煙的害處甚多,而且嚴重,煙中有1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是煙堿。吸煙有害健康,對糖尿病患者危害尤為嚴重。

(1)煙堿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對抗胰島素,使血糖升高,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2)煙堿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造成心肌供血不足,使糖尿病並發血壓病、冠心病、肢端壞疽等,甚至並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嚴重並發症,危及生命。

(3)煙堿對中樞神經係統有刺激作用,少量煙堿使中樞神經興奮,大量煙堿使中樞神經抑製或麻痹,使人神誌模糊。

(4)煙堿使人的呼吸係統的上皮細胞受損,使之發生炎症或癌變。糖尿病患者如果合並上呼吸道感染,往往體質下降,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下決心戒煙。

糖尿病患者飲茶四不宜

醫學專家認為,飲茶對糖尿病人來說,是可以的,但應該掌握飲茶原則,總的說來有四不宜。

1.宜淡不宜濃

濃茶對神經的興奮作用較強,可使人心跳加快而感到心慌意亂,焦慮不安,甚至頭目眩暈,有“喝醉”的感覺。適當飲些淡茶,可以解毒利尿,清心除煩,健胃消食,潤肺生津,化痰止咳,興奮大腦,提高思維,增強記憶。茶葉中含有鞣質具有收斂作用,可以防治腸炎、痢疾等疾病。如果茶汁過濃,則可導致大便秘結,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

2.宜冷不宜熱

茶葉中含有能促進胰島素合成的物質,還含有能降低血糖的多糖類物質。這些物質在溫度高的開水裏浸泡會被分解破壞,失去治療作用。要想這類物質能發揮治療作用,就不能用熱開水浸泡,而要用涼開水浸泡2~3小時後再飲用。

3.宜少不宜多

大量飲茶會增加體內水分,加重心腎負擔;同時易使人過度興奮,則可能出現血糖升高,尿糖增加。

4.宜早不宜晚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因可興奮大腦皮層。早飲可以提神醒腦,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晚上喝,則會影響晚上睡眠,造成夜間失眠。對於原來就有失眠症狀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這點尤其應該引起注意。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嗎

傳統醫學認為,糖尿病是因多食甘甜瓜果所致,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但是,現代醫學在初步闡明了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並采取各種方法控製糖尿病後認為,患者在血糖得到基本控製的情況下是允許吃水果。如果病情控製較好,可以食用含糖量在12%以下的水果,但一天的食用量以控製在100g以內為宜。對因嚴重感染而無食欲的病人,還可以選擇適當的水果來代替部分主食,如橘子、蘋果等。但進食水果的同時,均宜酌減主食的量。病情不穩定、血糖還未控製的患者,則應禁食瓜果。

新鮮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都是維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對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調節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度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又是機體許多酶及生物活性的組成部分。有人認為水果中所含的鎂元素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反應性,因而適量進食水果有益於糖尿病的治療。

含糖量不算高而含有果膠的櫻桃、楊梅、菠蘿、桃子等,在食後能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為膠凍狀物質,可吸收腸中水分,延緩食物在腸道排空時間,減緩葡萄糖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從而使患者餐後血糖水平下降。

含糖低的瓜果中黃瓜、南瓜、西紅柿含糖為2%,西瓜、香瓜含糖4%~5%,葡萄、櫻桃、梨、檸檬、橙子、桃子、李子、石榴、橘子、枇杷、柚子、楊梅、蘋果、菠蘿等含糖在12%以內;含糖較高的香蕉、桂圓、荔枝、柿子含糖14%~16%,甘蔗含糖20%~30%,蜜棗、葡萄幹含糖則高達70%~80%。糖尿病人應盡量選食含糖低的瓜果,對於糖量中等的瓜果不可多吃,應予以節製,而對於含糖量高的柿餅、甘蔗、蜜棗、葡萄幹則應禁食。果汁及水果罐頭含糖量高,不吃為好。進食水果時間以餐後或兩餐之間較為適宜。

糖尿病患者外出旅遊注意事項

(1)不要忘記攜帶記錄糖尿病治療內容的“糖尿病治療卡片”。

(2)做好糖尿病病情記錄。

(3)飲食應在規定熱量內,注意營養平衡,不可過食或偏食,每天用餐時間及用餐次數應固定。

(4)不宜過多飲酒及甜飲料,若少量飲用也要計算其熱量。

(5)按時服用藥物,注射胰島素。

(6)旅遊應量力而行,不要勉強安排每天的旅遊日程,防止過度疲勞,使糖尿病加重。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應注意事項

(1)先熟悉食物的分類和分量,且依自己的飲食計劃在家多練習食物代換,以方便在外用餐時,選擇適當的食物種類各分量。

(2)用餐時可多選擇低油和清淡的食物,如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做的菜。若無法避免油炸食物時,應將外皮去除後食用。

(3)盡量避免攝取糖漬、糖醋菜和甜點,可用水果代替飯後甜點。

(4)多選用蔬菜以增加飽足感,但勿將湯汁一起食用以減少油脂攝取。

(5)內容物不清楚或製作方法不明確的食物,勿輕易食用。

(6)注意減少沙拉醬的攝取量。

(7)可隨身自備代糖,以增加食物口味。

糖尿病患者不宜過於安逸

過於安逸,不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缺少體力勞動往往會引起肥胖症。肥胖又是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素之一。成年發病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體力勞動。缺少體力勞動,還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另外,適當的體力勞動還是輕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療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要有一定的限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能太小,否則起不到鍛煉的作用。應堅持鍛煉,至少每天3次,每次活動時間不少20分鍾,也不要超過1小時。

糖尿病患者生病時的飲食

(1)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胃口不佳時,仍宜按飲食計劃少量多餐,將每日總糖類量,以較易吃得下的食物(粥、爛、麥片、果汁、牛奶、果凍、布丁等)分多次吃完。

(2)完全無法照飲食計劃進食時,則應補充糖分,以每1~2小時攝取含15g糖分的食物或每3~4小時攝取含50g糖分的食物,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另外,應多補充水分,如果有持續性嘔吐、腹瀉或高熱時,應迅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