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飲食治療
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的常見並發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由於糖尿病並發腎病早期症狀不十分明顯,一般易被患者忽視,而當出現浮腫、嚴重蛋白尿、高血壓、低蛋白血症以及腎病綜合症或尿毒症時,則大多已屬中晚期了,預後多不良。
糖尿病性腎病重在早期診斷和治療。一旦確診,除必要的藥物治療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重視飲食方麵的調理。這既有助於減輕腎髒的負擔,有益於該病的控製和康複,又能減輕因用藥時間過長而造成對腎髒進一步損害。
1.控製植物蛋白攝入量
糖尿病者由於要控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常以植物蛋白作為營養補充。植物蛋白因含有大量的嘌呤堿,過多攝入會加重腎髒負擔,故應限製黃豆、綠豆、豆漿等高蛋白食品的食用,可代之以魚、蝦、海參及瘦肉等。
2.限製脂肪
當腎病出現時,應限製脂肪的攝入量,因為脂肪可致動脈硬化加劇,腎病本身就是腎髒動脈硬化的表現。可選用植物油代替動物脂肪,每日植物油攝入量也應控製在60~70g以下。
3.限製高嘌呤的食物
大量的嘌呤在機體中代謝會加重腎髒的負擔。芹菜、菠菜、花生、雞湯、各種肉湯、豬頭肉、沙丁魚及動物內髒等都含有大量的嘌呤,應該嚴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時可先將肉在水中煮一下,棄湯食用。
4.少吃鹽,忌食蛋
腎病患者如出現浮腫和高血壓時,應限製食鹽用量,一般日攝鹽量以2~4g為宜。雞蛋的蛋白質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尿酸。當腎功能受損時,會使氮的終產物積蓄在體內而加重腎髒負擔,故當出現腎功能弱減時應忌食。
糖尿病並發冠心病的飲食治療
在Ⅱ型糖尿病中,並發冠心病的發病率為40%左右,其致死率也高達40%以上。日常的飲食調理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飲食注意事項如下。
1.控製熱量攝入
嚴格控製每日熱量攝入,少食多餐,熱量分配可按早餐30%左右,午餐40%,晚餐20%,加餐10%。
2.清淡飲食
選擇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飲食。飲食要清淡、低鹽。
3.忌暴飲暴食
多吃新鮮蔬菜和綠色蔬菜,不暴飲暴食。
4.忌刺激性食物
不能用興奮神經係統的食物,如咖啡、濃茶、煙、酒、辣椒等。
如何安排兒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
糖尿病是小兒較為常見的內分泌係統疾病。本病在兒童期有兩個高峰年齡期,分別為5~6歲和11~13歲。小兒糖尿病的病因病理或臨床症狀及營養治療原則均與成人相同。兒童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易感性有關,是由於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使胰島B細胞損傷破壞所致。兒童糖尿病的病情極不穩定,血糖波動大,極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用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又易發生低血糖,多屬於Ⅰ型糖尿病,為不穩定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兒應適當控製飲食以減輕胰島B細胞負擔,並避免酮症酸中毒,但因為患兒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應滿足其營養需要,所以不宜過分限製。食物種類的選擇以及餐次的安排應以能夠供給足夠的營養,減少血糖波動,維持血脂正常為原則。患兒需終生飲食控製,家長更應充分了解飲食控製對治療糖尿病的意義及相應的營養治療知識,並幫助患兒自覺遵守。兒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結合患兒的年齡身高、體重、血糖、注射胰島素的量、營養狀況、發育情況、活動量、有無並發症及平時飲食習慣等情況,製訂個體化飲食計劃。
1.熱能
應結合患兒的個體情況計算每天供給量,每天應攝入的總熱量=100+100×(年齡-1)或按0~4歲0.21MJ(50kcal)/kg·al,4~10歲0.19MJ(45~50kcal)/kg·al,10~15歲0.18MJ(40~35kcal)/kg·al攝入。凡因營養不良及消耗性疾病體重低於正常體重者,總熱量可酌情增加,肥胖患兒應適當控製熱能,逐漸減輕體重。
2.碳水化合物
飲食中攝入適當碳水化合物可改善耐量,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但過高易導致酮症酸中毒通常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55%~65%,並應選用複雜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蕎麥麵、蓧麥麵等。
3.脂肪
為防止和延緩並發症的發生,應降低脂肪供給量,脂肪占總熱能控製在20%~30%,應限製動物脂肪和飽和脂肪酸攝入,植物油至少占總脂肪的1/3以上,膽固醇攝入應低於300mg/d。
4.蛋白質
根據患兒生長發育特點,要充分保證對蛋白質的要求,一般要求每天2.0~3.0/kg體重,占總熱能的20%,動物蛋白不低於蛋白總量的33%~50%。並補充一定的豆類蛋白。
5.維生素、礦物質元素
維生素與糖尿病關係密切,尤其是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B12和維生素A等,應注意補充,適當限製鈉鹽,以防止和減輕高血壓、冠心病、骨功能不全等並發症,適當補充增加鉀、鎂鈣、鉻、鋅等元素補充。
6.膳食纖維
纖維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功效,但太多可影響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吸吸,一般每100kcal熱量補充12-28g膳食纖維即可。
如何安排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飲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既要控製血糖,避免因血糖過高導致胎兒的發育異常,又要考慮胎兒自身的營養需要,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飲食的控製不必太嚴。其理想的飲食控製原則是:既不會使患者發生饑餓性酮症,又能嚴格地限製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一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的早期每天可攝入30kcal/kg體重的熱量,在妊娠的中期和晚期可將其攝入的熱量增至35~38kcal/kg體重。肥胖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天則隻需攝入約24kcal/kg體重的熱量,並應把每天攝入的熱量控製在1500~1700kcal之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的各種營養所含熱量的分配比例應是: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質占20%~25%、脂肪占25%~30%。此外,此類患者還應注意補充鈣(400mg元素鈣/日)、鐵(30~60mg元素鐵/日)、葉酸(400~800g/日)及多種維生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少吃多餐,每日可吃5~6餐,以避免發生餐前饑餓性酮症和餐後高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應大量攝入咖啡因和酒精類飲料。咖啡因對心髒及中樞神經係統都有刺激作用,因此在妊娠時應盡量減少。妊娠婦女飲酒將會對胎兒發育及出生後的智力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酒精對糖尿病的控製也不利,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婦女戒酒非常必要。
如何安排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
1.總量控製
要確定患者每日允許攝入的食物總熱量。一般情況下,是按每日每千克體重25kcal來計算,其中蛋白質占12%~20%(每日保證有200ml奶製品,一隻雞蛋,50~100g魚、肉或禽類,50~100g豆製品);脂肪占20%~30%(每日食用油攝入控製在50g以內);碳水化合物占50%~65%(每日米飯攝入量控製在350g以內)。食物多樣化是獲取全麵營養的必要條件,應該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均有,並避免進食高膽固醇的動物內髒、魚籽、蛋黃等。
2.少食多餐
患者還應盡量少食多餐(每日至少5~6次),這對保持血糖穩定是大有好處的。因為老年人糖尿病多屬Ⅱ型,體內尚存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加之活動量減少,耐受低血糖的能力較年輕患者差,少量進食可避免飲食數量超過胰島的負擔而使血糖升得過高。定時多餐又可預防出現低血糖,維持血糖穩定,減少各類並發症的發生發展,進而保證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可將每餐的食物分成三份,主餐時先吃其中的兩份,留出一份放到加餐。為了食用方便,可將食物整體分。如,早餐:牛奶250ml、煮雞蛋1個、燕麥片50g,可先食牛奶煮燕麥片,加餐時再吃煮雞蛋;午餐:米飯、蔬菜、魚或肉等,主餐時可少吃25g米飯,午睡後就可吃一隻中等大小(100~125g)的水果(如蘋果、橙子、梨、獼猴桃、柚子等);晚餐同午餐,留出的量可根據個人的喜好,睡前半小時加服一小紙杯酸奶(最好無糖的),或者兩塊餅幹加一小杯牛奶,也可吃一隻水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護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並發症之一,臨床要加強護理措施。
(1)建立特別護理。嚴密觀察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神誌、血糖、尿量、尿糖、尿酮體、血氣分析及電解質。每0.5~2小時測血壓、呼吸、脈搏一次;記出入量;每2小時查尿糖和尿酮體一次,2~4小時查血糖及電解質一次。
(2)吸痰加翻身。對昏迷病人應注意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勤翻身拍背,以防止褥瘡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胃擴張者插胃管。
(4)尿瀦留者插導尿管。
(5)在治療上,降低血糖、補充堿液不宜操之過急,以免發生低血鉀、低血糖、低血滲透壓與腦水腫等並發症。對剛停輸液的病人,晚上睡覺前應皮下注射胰島素,以防止次日清晨出現酮體。
為糖尿病患者施行手術時應該想到的問題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糖尿病患者合並外科疾病且需手術治療的日益增多,然而糖尿病人需外科手術時,從外科角度出發,應想到以下問題。
(1)糖尿病患者在手術或麻醉時體內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及類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血漿胰島素不足,勢必加重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常合並有心、腦、腎等重要髒器的損害,手術時應慎重。
(3)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機體抵抗力減弱、白細胞吞噬能力差,且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導致血循環障礙,高血糖有利於某些細菌生長,故糖尿病手術時易並發感染,傷口不易愈合。
(4)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不僅引起糖代謝紊亂,而且同時出現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這給糖尿病患者輸液及補給熱量帶來一定困難。
(5)糖尿病患者不僅易發生動脈硬化,而且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變遍布周身,尤其在視網膜及腎小球部位表現最明顯,可能導致術後出現必肌梗塞或腦中風。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發展。
總之,由於糖尿病代謝紊亂及全身的血管病變致使心、腦、腎等重要髒器發生損害,故對需要手術的糖尿病患者,應充分做好術前準備,以保證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
為糖尿病患者施行手術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1)術前應使患者了解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並給予合理治療以使病情穩定。
(2)術前除判斷一般外科危險因素外,尚應正確掌握糖尿病合並症引起的主要髒器損害程度,並積極治療糖尿病。
(3)應在術前3~4天測尿糖、尿酮體、血糖、鉀、鈉、氯、尿素氮、二氧化碳結合力及心電圖等,通過檢查對糖代謝、心腎功能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4)糖尿病的控製。輕症糖尿病單靠飲食療法即可控製;飲食療法不能控製的糖尿病應改用普通胰島素治療;原為口服降糖藥者,應在術前1天改用普通胰島素治療;原用長效胰島素者,應於術前改用普通胰島素治療,以便調節胰島素用量。
(5)術前糖尿病控製標準。通常使空腹血糖保持在8.9mmol/L以下,24小時尿糖定量低於10g,無酮症和酸中毒。
(6)手術前也可服用鎮靜劑及催眠劑,以解除患者的不安。
糖尿病患者如何降低饑餓感
很多患者經常因為控製飲食後,感到饑餓難忍,無法忍受而放棄飲食治療。
首先應清楚地認識到,饑餓感本是糖尿病的一種症狀,經過治療後病情改善了,饑餓感也會隨之減輕,甚至消失。
剛開始飲食治療時,食量會比原來明顯減少了,胃腸道可能會不適應,但是適應幾天後饑餓感就會慢慢減輕。
如果仍感饑餓,采取以下措施會有所改善。
(1)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食品,如西紅柿、黃瓜、大白菜等各種蔬菜。
(2)少量多餐。將正餐的主食勻出一小部分作為加餐用,加餐時可選用低熱能蔬菜、半兩主食或一個雞蛋,一杯牛奶等。
(3)選用粗糧代替細糧,可以產生更強的飽腹感。
(4)將口味變清淡,吃飯速度放慢,做到細嚼慢咽,可降低過於旺盛的食欲。
藥物治療後,血糖達到正常水平是否能停藥
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控製、運動、服用降糖藥等療法後,血糖可以被控製在正常範圍內,但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被治好了,一旦停了藥,血糖水平很有可能會再次升高。
部分患者如果通過單單控製飲食以及加大運動量就能達到了控製血糖的目的,並且減少降糖藥的使用或者停用後血糖沒有上升,可以考慮在醫生的指導下停用降糖藥。但不能放鬆控製飲食和運動,並定期複查,注意血糖等指標的變化,出現血糖再次升高就必須立即開始服用降糖藥。
糖尿病患者家屬應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的家屬對糖尿病人的關心幫助和鼓勵是病人長期與糖尿病作鬥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戰勝疾病的重要條件之一。同時,與糖尿病人有血緣關係的家屬,本身也是危險人群中的成員。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項。
(1)學習有關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防治常識,督促病人加強信心,配合醫生治療。
(2)在飲食方麵密切配合,符合醫生要求,飲食講究多樣化,符合病人的口味。
(3)督促病人做適當的運動,在進行運動過程中注意安全。
(4)督促病人按時服藥,學會注射胰島素。
(5)督促或提醒病人定期去醫院檢查複診。
(6)了解低血糖的表現和應急處理,一旦發生低血糖反應,知道如何采取措施。
(7)細心觀察病人的食欲和精神狀態,判斷病情好壞。
(8)督促病人注意並發症的出現,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9)鼓勵病人戒煙、戒酒。
除上述事項外,還應注意與糖尿病人有血緣關係的人,是糖尿病的危險人群,特別是35歲以上者,應注意盡量減少誘發因素,如肥胖,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體力活動過少等,定期檢測血糖,發現異常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