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預防(2 / 3)

2.眼科檢查眼病是糖尿病的常見並發症,而且糖尿病並發眼病的初期通常症狀非常隱匿,因而更需要進行必要的眼科檢查。首先,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初就需要進行全麵的眼科檢查;此後,隨著病情的變化,亦需要至少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全麵的眼科檢查,以及時發現糖尿病眼部並發症,並加以積極的治療。

3.腎功能檢查腎髒是人體的重要髒器,腎功能的減退和衰竭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有極大影響。腎功能異常不僅會影響降血糖藥物的療效,且會由於藥物在腎髒中的代謝速度減緩而誘發嚴重的低血糖症。另外,患者在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的同時還需定期進行尿蛋白或微量白蛋白檢測,對於腎功能的保護和糖尿病病情的穩定皆有益處。

4.肝功能檢查糖尿病發生後極易誘發肝腫大、脂肪肝等肝髒病症,而口服降糖藥物的服用又會增加肝髒的負擔,從而也可引發或加重肝髒疾病。不僅如此,肝髒還是胰島素發揮降血糖作用和分解、代謝的最重要場所,因而肝髒功能的正常與否可直接關係到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至少每年檢查一次肝功能,加強對肝髒的保護。

5.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指血紅蛋白和血糖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物質。人體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就越高,且糖化血紅蛋白還是患者6~8周內血糖總水平的反映。糖化血紅蛋白一般每3~6個月就需要檢測一次,如果發現檢測結果超過了7.5%,則應立即施以有效治療。

七、病情監測記錄

為了使醫生和患者自己了解病情的變化,並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一個全麵、實用性強的病情監測記錄是必不可少的。病情監測記錄能夠客觀地體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從而可避免由於患者自我感覺出現誤差而影響醫生對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對患者治療方案的調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記錄病情時應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

1.監測的時間當次監測的日期、時間是患者記錄病情的首要內容,作用在於方便患者有目的地進行定期病情監測。記錄時間時,患者應記下監測的日期和具體時間,以便於日後了解每日血糖波動的具體時間段。

對於病情較穩定的患者,每個月應至少連續觀察2~3天,並作好監測記錄。對於病情不穩定的患者,每個星期都應連續進行2~3天的病情監測。如果需要確切地掌握病情變化規律,則需要每日都進行全麵的病情監測,並準確記錄監測時間。

2.氣候因素氣候是影響人體血糖水平的一個主要環境因素。通常情況下,炎熱或寒冷的氣候以及四季交替的時期都容易造成機體內應激性激素分泌量增多,從而會造成血糖升高。

3.飲食情況準確記錄每日、每餐的飲食情況,有助於醫生和患者查找血糖波動的原因,從而可加強對病情的有力控製。患者對自己每餐的飲食情況都需進行逐一記錄,如果是需要加餐的患者,則還要記錄下加餐的具體情況。

另外,記錄飲食情況時,患者可以按比例記錄,這對於飲食的合理分配有很大幫助。例如,如若早飯吃了50g主食,午飯吃了150g主食,晚飯吃了100g主食,那麼飲食比例就可以記錄為1:3:2。

4.體重變化通常情況下,體重的變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病情的穩定情況。尤其是進行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嚴格控製體重更為重要。因而定期測量體重並及時、準確記錄,對糖尿病病情的控製有很大幫助。

5.藥物使用情況患者在記錄病情時,藥物的使用情況是不可遺漏的一個要點,這樣可方便醫生根據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和血糖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內容主要包括:當日使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的名稱、使用劑量和服藥時間。

6.血糖變化如果患者在某個時刻出現了血糖升高或降低,都要及時進行記錄,且最好準確記錄出現血糖波動的原因。另外,記錄血糖變化時,患者還應同時記錄好自己當時的症狀表現。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護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和2型重症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見。酮症酸中毒是一個很危險的糖尿病急性並發症,發生後如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因為排尿量過大而出現機體嚴重脫水,繼而造成晚期神經反射遲鈍,甚至昏迷。

患者在發病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高燒、大麵積創傷等急性感染,或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應激性疾病。因此,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

首先,在發病時,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應囑咐患者臥床休息,並給予低流量持續吸氧,同時要積極尋找和消除可能存在的發病原因。另外,護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還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

1.迅速為患者補充生理鹽水首先需要在患者體內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其中,用作補充體液的通路應使用較大號針頭選擇比較粗直的血管;而另一條通路則準備用於胰島素滴注。另外,對於病情較重、無心功能不全者,則可在入院1~2小時內給予1000~2000ml的生理鹽水,隨後可逐漸減緩輸液速度,但需要保證在入院24小時內給予3000~5000ml生理鹽水。如果患者的血糖低至13.9毫摩[爾]/升,則應改為加有胰島素的5%葡萄糖液。

2.給予小劑量普通胰島素靜脈滴注對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還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以每小時5~7單位的速度給予持續胰島素靜脈滴注。另外,在滴注胰島素的同時或患者正常排尿後,應適當給予氯化鉀等電解質和堿性藥物靜脈滴注,以改善患者所發生的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現象。

3.留取各項生化檢驗標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發病後,應以正確的方法及時留取患者的各項生化檢驗標本,並將這些標本及時送檢。取回檢驗結果後,更要將結果及時通知醫生。

4.密切觀察患者體征對於患者發病後的呼吸、心跳、脈搏、神誌、呼吸氣味、皮膚彈性、四肢溫度等變化,應進行密切關注,並及時做好記錄,同時要記錄患者在24小時內的出入量。

5.防止患者發生各種感染在患者發病期間,應注意對患者皮膚的護理和其他各項生活護理,同時更要注意防止患者的皮膚、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發生感染。對於已經發生的皮膚破損或感染情況,應積極加以有效處理。

九、糖尿病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

糖尿病與高血壓有密切的聯係。一方麵,血糖升高以及造成血糖升高的因素都可造成血壓升高;另一方麵,高血壓又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血糖水平,造成高血糖發生。正因為糖尿病性高血壓的發生會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定造成不利影響,因而加強日常護理非常重要。

1.定期測量血壓定期測量血壓對患者病情的控製有積極意義,患者不僅要堅持定期測量血壓,同時還要做好測量結果的記錄,這樣有便於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詳細了解。

2.規律生活作息生活不規律是誘發多種疾病的重要原因,熬夜、徹夜娛樂、睡眠不定時等習慣不僅會造成人體抗病能力大大下降,且還會誘發高血壓和高血糖。對於已經發病的患者,更要注意生活規律,培養定時入睡的習慣和適當午睡的習慣,做到起居有常,勞逸結合。

3.保持心理平衡麵對疾病的發生不可過於焦躁,更不要覺得未來一片黑暗,要知道,對於糖尿病和高血壓隻要積極治療、嚴格遵守醫生給予的治療方案,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將病情控製在理想的穩定狀態,不會對生活質量造成太大影響。

4.科學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合並高血壓的發生與飲食因素有很大關係,尤其是膳食中對鹽分的過量攝取更可導致或加重高血壓病情。因此,患者除了應做到營養攝取充分、均衡外,還應適當減少對食鹽的攝取量,更要培養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清淡飲食習慣。

5.適度運動對合並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適度運動對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量非常必要。但在選擇運動項目和運動時間上一定要嚴格把握。過於劇烈的運動項目和過長時間的鍛煉非但不能起到理想的康複效果,反而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十、糖尿病並發高血脂患者的護理

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並發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數。高血糖發生後,極易造成患者體內出現脂質代謝紊亂,且更易造成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時,隨著脂類物質代謝紊亂的發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升高。糖尿病與高血脂症之間不僅會相互產生不利影響,且還可能共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因此,糖尿病合並高血脂患者更應加強日常護理。

1.改善飲食習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可誘發和加重糖尿病,且還會造成血脂水平異常,對於患者病情的穩定非常不利。因此,患者應注重對飲食習慣的改善,更要堅持醫生給予的飲食治療方案。同時,每日適量增加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成分的食物,對於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的改善也很有幫助。

2.堅持運動治療運動治療是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對於患者病情的穩定有很大幫助。運動能夠改善人體的代謝功能、促進血清脂類物質的代謝,且有助於人體抗病能力的增強。在運動治療中,有氧運動最適宜糖尿病並發高血脂症患者,如慢跑、步行、遊泳、登山、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方式均是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

3.保持樂觀心態保持心理平衡,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麵對疾病和生活中的困難,是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法寶”。研究發現,不良心理狀態會造成體內應激性激素大量分泌,既可造成血糖水平升高,又會造成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迅速升高。

4.積極減肥肥胖者不僅是糖尿病的易患人群,更是高血脂的高發人群。肥胖會造成體內激素分泌、糖代謝、血脂代謝發生紊亂,對於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的穩定控製均非常不利。因此,患者應通過加強運動、調整飲食等方式積極減肥。

十一、出現低血糖症狀的護理

低血糖症狀對於糖尿病患者不僅常見,且更是一種比較危險的情況。輕則患者能夠保持神誌清醒而積極實施自救,重則患者極易失去意識或昏迷,情況相當危險。

無論患者屬於哪種類型的糖尿病,無論患者病情輕重與否,都要了解低血糖的相關知識,學會出現低血糖後的自救和護理措施,這對於危險情況的避免有積極意義。

首先,患者應糾正對低血糖的不正確認識。有些人認為,低血糖是因為高血糖得到了有效治療才發生的,因而即便是出現了低血糖也無關緊要。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低血糖的發生從某種角度講是患者的藥物治療、運動治療或飲食治療方案不合理所引發的;而且,低血糖如果反複發作,不僅會對糖尿病病情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更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低血糖作為對人體的一種應激性刺激,它的發生會造成人體內具有升糖作用的激素大量分泌,同時胰島素的分泌量和功能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可造成人體在發生低血糖後出現反跳性的高血糖紊亂。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極為不利。所以說,對於低血糖現象必須加以及時糾正,具體實施時應至少做到以下幾方麵。

1.及時采取自救措施對於發生低血糖後神誌尚且清醒的患者,采取及時的自救措施非常必要。這首先要求患者日常生活中,應隨身攜帶含糖、糖類的食品或飲料,如餅幹、麵包、糖果、牛奶等。在出現低血糖表現後,患者應立即食用這些食物,以糾正低血糖表現。另外,如果低血糖症狀較為嚴重,則需要通過服用葡萄糖片來達到糾正低血糖的目的。

2.患者的陪伴者及時實施救護措施對於極易出現低血糖的糖尿病患

者,在外出時身邊必須有家人或親友的陪伴,如果患者出現了嚴重的低血糖症狀,如神誌不清、昏迷等,那麼患者身邊的陪伴者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救治。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應盡快給患者靜脈注射葡萄糖液或胰升糖素。另外,在患者神誌模糊的時候,最好不要給患者吃東西或喝飲料,以免發生嗆咳、窒息等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