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控製高血脂
人體內的功能調節是很微妙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決定著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為了保證正常生理功能,高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運輸到肝髒,進行分解、排出,使血液中保持著適宜的膽固醇含量。這是個經常的動態的過程。從日常生活中控製血脂過高,首先是從飲食中控製。這包括兩個方麵:控製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多吃些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
在飲食中,對於動物性脂肪、動物的腦、肝、腎、雞蛋黃、鴨蛋黃、鵝蛋黃、鬆花蛋、蝦子、蟹黃等食物,膽固醇含量很高,應控製食用量。以人們常吃的雞蛋為例,每個蛋黃約含有320mg膽固醇,每天隻吃一個雞蛋為宜;如果不是血脂過高,也不必隻吃蛋清不吃蛋黃。控製純糖和脂肪有利於降低甘油三酯。
含膽固醇較低或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比如穀類、瘦肉、雞鴨肉、魚類(尤其是海產魚)、海參、海帶、薯類、香蕉等食品,以及植物油(尤其是芝麻油、花生油、玉米油),應在日常膳食中適量增加。攝入牛奶、豆類或其製品還可補鈣,也有利於控製膽固醇。喝茶,尤其是綠茶也有降血脂作用。
已經發現,大蒜有促進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增強膽固醇分解、排出的作用。大豆及豆製品對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明顯作用。香菇、木耳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洋蔥對防止膽固醇在動脈血管壁上的沉積也有一定作用。
在飲食控製的同時,堅持體育健身運動,有利於消耗體內脂肪,並加速血液運行,不使血流鬱滯,有利於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
另外,還要勤用腦,人的大腦隻有體重的2%,卻在消耗人體20%的熱量,勤於用腦(尤其是老年人)將有利於減少體內脂肪堆積,有利於降低血脂。
40歲以上的人,還要在每年的健康體格檢查時查驗血脂,評定在日常生活中控製血脂過高的效果。如果發現高血脂,再配合其他治療。
高血脂患者應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脂沒有任何症狀,常不被人們所重視,而它所帶來的危害,如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梗、腦中風等都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所以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對於高血脂症,最關鍵的還是在於預防。預防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那麼,高血脂症患者如何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1)合理膳食。就是指要科學合理的飲食。平時盡量控製高脂食品,即富含膽固醇的食品,如蛋黃、魚籽、動物的油脂、內髒、牛油、奶油等,應多吃低脂食品,如蔬菜、水果、豆類、豆製品、粗糧。
(2)適量運動。適量很重要,因為運動是雙刃劍。過多激烈的運動會造成猝死、心梗。運動要有恒有度有序。有恒,就是持之以恒;有序,就是循序漸進;有度,就是適度運動。長期地堅持運動可以預防糖尿病、高血脂、骨質疏鬆,所以運動是最好的保健醫生。
(3)戒煙限酒。煙酒對人體的危害是很明確的,尤其是抽煙,抽煙可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肺癌等多種疾病。被動吸煙與主動抽煙有同樣的危害。酒能不喝,盡量不喝。本來少量的酒是健康的朋友,但酗酒則是損害健康的罪魁禍首,危害極大。
(4)心理平衡。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心理問題相關,高血脂症患者平時待人處世要做到心胸開闊、心境平和,不斤斤計較,不鑽牛角尖,這些有利於有效預防心梗、中風的疾病。相反如果情緒容易激動,心胸狹隘,脾氣暴躁,那麼就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注意季節變化
國內外的一些研究觀察均證實,人和動物的血脂水平一樣,在不同的季節有著非常顯著的差別。研究觀察報告顯示,血清總膽固醇水平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夏兩季間統計差別非常顯著。因此,對高血脂患者進行飲食調養時必須注意季節變化對血脂的影響。
心理因素對血脂的影響
國內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些高血脂症的老年病人,離退休後在藥物和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不變的情況下,血脂濃度卻明顯下降甚至逐漸恢複正常,且血脂下降特點是穩定、持久的,並不是短暫的波動。顯然其血脂濃度下降與離退休密切相關。
國內外冠心病普查資料表明,長期睡眠不佳、精神經常緊張、憂慮及時間緊迫均能影響血脂代謝。而離退休高血脂患者有可能因為脫離了緊張的工作環境,使血脂代謝障礙得到了消除。
預防高血脂需注意的飲食因素
1.禁食辣椒,多吃驅脂性食物
肥胖和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一般都因飲食不節製而引起。而辣椒為調味品,它能開胃,促進消化,增加食欲,故應禁食。而驅脂性食物(對脂肪沉積有溶解作用),如海魚、海帶、燕麥、粗麵粉、苦蕎麥、粳米、玉米等,應適量多吃一些,以降脂減肥。
2.適當控製脂類食物的攝入
脂類食物會使血中的脂類物質含量升高;因此,應適當控製這類食品的攝入。
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內膽固醇合成的重要來源之一,而動物脂肪內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所以,不應吃這類食物。
高膽固醇食物可直接影響人體內膽固醇的水平。因此,應嚴格限製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的腦子、內髒、脊髓,以及蛋黃、魚子、蟹黃、豬肉的攝入量。一般來講,正常人的膽固醇每日攝入量應控製在200mg以下,並多吃一些洋蔥、香菇、海藻類食品。
3.限製糖類的攝入
糖攝取過多,可轉化成脂肪貯藏在體內。因此,要預防高血脂應少吃或不吃糖類。穀物和薯類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澱粉到體內可以直接轉化為糖,故應限製主食的攝入量。此外,還應少吃含糖較高的水果,如桃、蘋果、李子、葡萄、香蕉、龍眼肉、荔枝、柑橘、提子、哈密瓜、西瓜、甜瓜、香瓜等。
4.戒酒
飲酒可增加熱量,而且乙醇可以影響肝髒分解脂肪的功能,使脂肪大量積存於體內;飲酒還可增強食欲,加大飯量,對降脂不利;啤酒內含大量的糖分及其他各種營養成分,如長期飲用,更易造成脂肪堆積。因此,要預防高血脂就應盡早戒酒。
高血脂的飲食治療原則
1.高脂蛋白血症飲食治療原則
確定血脂水平是否異常,最好是測定血清脂蛋白含量,不能單憑血脂檢查結果做出判斷。根據血清脂蛋白的不同種類,臨床飲食治療時分別給予不同的食物配方。
(1)Ⅰ型(高乳糜微粒血症)。指血漿CM升高,導致甘油三酯升高,膽固醇正常或稍微升高;血漿清除外源性脂肪,即清除食物脂肪的能力受損所致;脂蛋白酶活性降低,血漿消除CM能力也降低。對於這類患者食物中應嚴格控製脂肪攝入,全天脂肪總量應為25~30g,最多不超過35g,兒童10~15g;脂肪占總熱能的比例宜<16%。若熱能不足,必要時食物中加中鏈脂肪酸合劑,因其可經門靜脈直接吸收,並不進入CM,全部或絕大部分隨血液運走,因大部分為肝髒所截獲,故不會引起高血脂症。碳水化物應占總熱能60~70%,但應禁食用蔗糖、甜點心、糖果之類的食品,蛋白質攝入量可適當提高,應占總熱能14%左右。
(2)Ⅱ型(高β脂蛋白血症)。此型分為2種類型。
①Ⅱa型。為β脂蛋白(LDL)和膽固醇增高,甘油三酯正常。皮膚、肌腱、角膜上出現黃色脂肪沉積,動脈硬化加快,可合並肝功能不全、腎病及甲亢等。飲食要求應嚴格限製膽固醇,按病情輕重,全天宜<300mg;限製飽和脂肪酸,適當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盡可能減少肉類食品。蛋白質及碳水化物無需限製。總熱能按每天0.126~0.146MJ(30—35kcal)/kg供給。
②Ⅱb型。為β脂蛋白(LDL)和前β脂蛋白(VLDL)血濃度升高,並常有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輕度增高。皮膚上出現黃色或橙色脂肪沉積,為黃色瘤體,動脈硬化形成。此型極常見,與遺傳有關。飲食營養治療基本與Ⅱa型相同,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應低於300mg,但可提高蛋白質供給量,碳水化物應禁用蔗糖、甜點心等,限製飲酒。
(3)Ⅲ型(“闊β”帶型)。Ⅲ型表現為前β脂蛋白(VLDL)、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多在45歲以後發病,大部分病人為肥胖體型,患者可有手掌、肘部、膝部、臀部及肌腱黃瘤,冠狀血管或周圍血管動脈硬化加快,並有糖耐量試驗異常。飲食營養治療首先限製熱能,使體重下降和維持理想體重。體重下降,血脂即明顯下降。注意熱能控製不宜過快,否則脂肪氧化過多可產生酮體,引起酸中毒,亦可致心律不齊。碳水化物宜占總熱能50%,蛋白質20%,脂肪30%,可適當增加玉米油,每日的膽固醇攝入量應小於300mg,限製飲酒,忌甜食。
(4)Ⅳ型(高前β脂蛋白血症)。此型可見血清VLDL和甘油三酯均明顯增高,膽固醇正常或偏高。臨床常見於30歲以上伴有肥胖的病人,血尿酸增高,糖耐量試驗異常;多由遺傳或飲食不當所致,尤其是熱能和碳水化物攝入過多。飲食治療應維持理想體重為原則,控製熱能和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占總熱能50%為宜。適當增加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及控製膽固醇每天攝入量<300mg,限製飲酒。
(5)V型(高乳糜微粒和前β脂蛋白血症)。此型為Ⅰ型和Ⅳ型的混合型,血清CM、VLDL、甘油三酯濃度都升高,膽固醇正常或稍高,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同Ⅳ型。常見症狀有肝脾腫大,皮膚黃斑,糖耐量試驗異常,血尿酸增高,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可合並肥胖。飲食中隻要單純控製脂肪2周,血脂可降低;脂肪為熱能30%以下,碳水化物50%、蛋白質20%。總熱能以維持理想體重為宜,膽固醇300~500mg/日;供給高蛋白質飲食,忌用甜食,限製飲酒。
2.其他高血脂飲食治療原則
膽固醇偏高的高血脂患者,應限製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食物中膽固醇主要來源於肉類,動物內髒、腦、脊椎、蛋黃、魚子、貝類和某些軟體動物。飽和脂肪酸因能促進食物膽固醇的吸收,所以也應控製。食物中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全脂奶及奶油製品、動物脂肪、棕櫚油等。同時,患者應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多種植物油和魚油中。
對以甘油三酯增高為主的高血脂患者,應限製總熱量的攝入。熱量過高容易轉變為體脂,可造成肥胖及並發脂質代謝失常而繼發高血脂。故這種類型的病人必須控製進食量,保持體重在標準範圍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對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對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敏感,很容易吸引到肝髒中轉變成脂肪,所以患者應少吃糖類和甜食,特別是精製點心等。
此外,還要限製酒精的攝入,增加碳水物如穀物、雜糧、根莖類蔬菜,豆類及其製品和一些堅果、瓜果類食物以及蛋白質等以補充熱量。多吃有降血脂、搞動脈粥樣硬化的食物如蒜、蔥、菌茹類、海帶、紫菜、豆類和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等。烹調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主食以穀物和雜糧為主,葷菜以魚類和瘦肉為主,蛋類不要用油煎炒。少吃或不吃奶油和巧克力。飲料以茶為主,少喝或不喝加糖的飲料。
哪些食品是餐桌上的調脂“良藥”
1.蔬菜類
黃瓜所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排出食物廢渣,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它還含有一種叫“丙醇二酸”的物質,可以抑製體內糖類轉變成脂肪,有減肥和調整脂質代謝的功效。
茄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紫茄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能增強細胞黏著性,提高微血管彈性。醫學研究表明,茄子能降低膽固醇,還能防止高血脂症引起的血管損害,可輔助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等病症。
洋蔥的降血脂效能與其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關,這些物質屬於配糖體,除降血脂外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此外,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此成分有擴血管、降血壓作用。
韭菜內含的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
冬瓜含有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C,能去除身體內多餘的脂肪和水分,可以起到減肥和降脂的作用。
木耳富含鐵、維生素和各種磷脂,有促進消化和降血脂作用。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新鮮大蒜能夠明顯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膽固醇含量。大蒜的降脂效能與大蒜內所含的物質——蒜素有關。大蒜的這一有效成分有抗菌、抗腫瘤特性,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糖和血脂等。
香菇具有消食、去脂、降壓等功效。其中所含的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香菇還含有香菇嘌呤等核酸物質,能促進膽固醇分解。常食香菇能降低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生薑內含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該物質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2.水果類
蘋果中所含的類黃酮,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通過抑製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而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此外,蘋果中含極為豐富的果膠,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還具有防止脂肪聚集的作用。
葡萄汁與葡萄酒都含有白黎蘆醇,是降低膽固醇的天然物質。動物實驗也證明,它能使膽固醇降低,抑製血小板聚集。
山楂主要含有山楂酸、檸檬酸、脂肪分解酸、維生素C、黃酮、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促進膽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的作用。山楂乃酸性食物,故不宜空腹食用,亦不宜多食,最好飯後食用。
3.雜糧類
玉米含有豐富的鈣、鎂、硒等礦物質以及卵磷脂、亞油酸、維生素E,均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燕麥含極為豐富的亞油酸,占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52%,維生素E的含量也很豐富,而且燕麥中含有皂苷,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的濃度。研究證明,不論是對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高血脂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營養學研究發現,適量食用番薯能預防心血管係統的脂質沉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使皮下脂肪減少,避免出現過度肥胖。要注意的是過多攝入番薯可使進食的總熱量增加,反而不利於降低血脂。
綠豆是夏季的清暑佳品,具有降低血脂、保護心髒、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綠豆能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明顯減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高血脂症患者每日適量食用綠豆有明顯降膽固醇作用。
大豆及其製品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卵磷脂,三者均可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尤其重要的是,大豆及其製品中還含有大豆皂苷,這種物質能有效降低血脂。
4.水產品類
海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清除附著在人體血管壁上過多的膽固醇,海帶中的食物纖維褐藻酸能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排泄,控製膽固醇的吸收,海帶中鈣的含量極為豐富,鈣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壓。
紫菜富含碘,對於清除血液中的膽固醇有良好功效。
魚所含的飽和脂肪極低,但含有豐富人體必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來自深海的冷水魚類,含有較為豐富的ω-3脂肪酸。服用ω-3脂肪酸的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黏稠度均有降低,而且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甲魚具有滋陰、進補的作用。實驗證明,甲魚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飲食後的膽固醇含量。
5.奶類
牛奶能抑製人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製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酸奶既含有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又含有助消化作用的乳酸菌,降脂減肥作用更勝一籌。
除上述食物外,茶葉、菊花、荷葉等,均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尤其是菊花,不僅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而且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血壓,其作用持久而且平穩。
總之,餐桌上有降脂和調脂作用的食品種類很多,這裏隻是希望起拋磚引玉之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食療”作為降脂或輔助降脂方法時,要注意合理的食品搭配、進食數量,還有科學的烹調和飲食方法。
適合高血脂患者的8種吃法
1.早餐一碗燕麥粥
每天早餐隻吃1碗燕麥粥,持續8星期就可使血中“壞膽固醇”濃度降低10%,“好膽固醇”濃度上升。燕麥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能在腸胃道中阻止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
2.午餐半碗豆
豆類食物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食物。每天中午隻要吃半碗豆類食品,就可以在8周內使“壞膽固醇”濃度降低20%。豆類食品含有多種降膽固醇的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豆類中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
3.晚餐3瓣大蒜
每天晚餐吃3瓣大蒜,持續8周也能使血中“壞膽固醇”濃度下降10%。而且不論是生吃或熟吃,效果都不錯。
4.每天吃半個洋蔥
洋蔥是價廉物美的保健食品,每天隻要吃半個生洋蔥,持續8星期,就能使“好膽固醇”濃度增加20%。但洋蔥生吃效果較好,烹調越久降膽固醇效果就越差。
5.用橄欖油做食用油
橄欖油能對心血管係統產生最佳的保護作用。選擇用冷壓方式萃取出的橄欖油最佳,以高溫加熱萃取的橄欖油,營養會差很多。
6.每天一個蘋果
蘋果含有豐富的果膠,有降膽固醇的功效。
7.每周兩次清蒸海魚
海魚的ω-3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如果用烤及油炸的方式,容易造成脂肪酸變質,所以最健康的吃法是清蒸。每周兩次,每次150g以上即可。
8.每周一碗薑湯
生薑中的“生薑醇”及“薑烯酚”成分是降膽固醇的有效成分,將曬幹的薑磨成粉衝熱水喝下即可。
適合高血脂患者選用的食物油
人們日常食用的油脂有動物油和植物油兩大類。一般說來,多數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而植物油中則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居多,因此高血脂症和冠心病患者宜食用植物油。植物油分為三類。
(1)飽和油脂。如椰子油和棕桐子油,這些油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經常食用可以使血膽固醇水平增高。飲食中應減少這類油脂。
(2)單不飽和油脂。包括花生油、菜油和橄欖油,這些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它們不改變血膽固醇水平。
(3)多不飽和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棉子油、紅花油和葵花子油,這些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它們可以降低血膽固醇水平。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兩種類型。大部分ω-6脂肪酸是亞油酸,存在於前麵所述的植物油中。ω-3脂肪酸主要存在於一些海魚中,故而海魚和魚油適合於高血脂症患者食用。
高膽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應選用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但要注意的是,油脂所含的熱能高,如果過多食用,也會引起體重的增加,從而不利於高血脂患者。
高血脂患者應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
根據高血脂患者需用低脂低熱量飲食的要求,下麵介紹幾種適合高血脂患者的食物烹調方法。
1.燉
將食物洗淨切塊後下鍋,並注入適量清水,放入調料,置武火上燒開,撇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燉至熟爛。其特點是食物質地軟爛,原汁原味。
2.煨
煨是指用文火或餘熱對食物進行較長時間加熱的烹製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有二:一是將食物置於容器中,加入調料和適量的水,再放置文火上慢慢煨熟至軟爛;一是傳統的方法,用菜葉、荷葉等將食物包裹紮緊,外敷黃泥糊,再置火灰中,利用火的餘熱將其煨熟。其特點是食物熟酥,味香濃。
3.蒸
蒸是利用水蒸氣的高溫烹製。具體操作是:將食物拌好調料後,隔水煮熟。有用米粉包蒸的叫粉蒸,有用荷葉或菜葉包紮蒸的叫包蒸;也有將食物直接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的叫小哺蒸。可在食物中加入清水或湯汁,也可不加入清水或湯汁蒸。蒸食的特點也是原汁原味,是飲食保健的烹調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
4.煮
煮也是最常用的烹製方法之一。將食物下鍋加水,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熟。一般適宜於體小易熟的食物,煮的時間較燉為短。其特點是食物味道清鮮,食物的營養成分較好地溶解於湯汁中。
5.熬
熬是在煮的基礎上進一步用文火熬至汁稠粑爛,比燉的時間更長。多適用於含膠質重的食物。其特點是食物汁稠味濃,粑爛易化,適宜於老弱之人食用。
6.涼拌
涼拌是生食或近於生食的一種烹製方法。一般將食物清洗幹淨、切細之後,用開水焯過,再加調料拌勻即可。此加工方法一般適用於蔬菜類食物,它能較好地保持食物的營養素和有效成分。其特點是食物鮮嫩爽脆、清香可口。
高血脂患者不宜采用的烹飪方法有燜、炒、炸、燒等。
飲食結構要合理
人到中年,許多人不同程度地出現血脂偏高的現象。一般來說,這種現象的發生,除年齡增長的因素外,日常飲食不當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預防和治療高血脂應從調整飲食結構開始。
首先,應控製糖的攝入量。人體過多地攝入糖特別是蔗糖和果糖,會使甘油三酯升高,而甘油三酯高於正常值則易發生血栓。因此,中老年人、肥胖人、糖尿病人以及家庭成員中有高血脂病史者,都應注意少食糖,不宜飲用加糖牛奶、加糖咖啡、含糖飲料等,烹調菜肴時也應少加糖。
其次,應控製飲食中的脂肪量。每天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尤其是動物性脂肪過多,容易在人體內囤積,引起血脂過高,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植物油中多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節人體的膽固醇代謝,但攝入總量太高,同樣可以升高甘油三酯,對身體健康不利。
第三,應控製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人體每天大約需要1200~1500mg的膽固醇,而其自身能合成1000~1200mg,食物中隻需要供給300~500mg就可以了。因此,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時,要注意與其他食物合理搭配,如粗糧、新鮮蔬菜、柑橘、山楂、芒果、棗、柿子、苦瓜、綠茶等,也可以每天服用維生素C片劑100~200mg。
少吃夜宵可防止血脂升高
有吃夜宵習慣的人要當心,因為這可能是你成為“高血脂人群”的一個導火索。專家指出:飲食習慣與血脂高有密切的關係,而夜間進食就是其中的不良因素之一。
人體的膽固醇合成主要是在夜間完成,經常夜間進食,會導致肝髒合成的血膽固醇明顯增多,擾亂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成為引發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之一。同時,因為長期夜宵過飽,會反複刺激胰島,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便造成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減退,甚至提前衰退,導致血糖、血脂的異常。
因此,如果吃夜宵隻是一種生活習慣,應該堅決取消掉。如果是由於加班等原因感到肚子餓,最佳選擇是碳水化合物,即澱粉和糖類,比如一杯脫脂牛奶或豆漿、清淡的粥、一兩片全麥麵包、適量水果等。另外,一定不要吃完就睡,睡前至少要留出1個小時左右讓食物充分消化。
高血脂患者不宜飲咖啡
咖啡既香濃味美又能提神解乏,已成為很多人喜愛的飲品。據測定,咖啡含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蔗糖、咖啡堿等多種營養成分,但因咖啡堿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可刺激血脂及血糖增高。一杯咖啡中約含咖啡因100~150mg。經研究發現,長期習慣喝咖啡者,如一天喝兩杯以上,其膽固醇水平及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喝咖啡或每天喝一杯以下者明顯增高。即使喝咖啡量很小,也可引起血膽固醇比例失調。此外咖啡可幫助消化,可使體重增加,這些對高血脂病患者都是不利的。因此提倡高血脂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特別是濃咖啡。
飲酒、吸煙對血脂的影響
酒中含有的乙醇,對血脂代謝會產生一係列影響。研究發現,嗜酒者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會明顯升高,尤其是後兩者,而且這些患者患高血壓、腦卒中和肝硬化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
吸煙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更是血脂代謝障礙的影響因素。吸煙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比不吸煙者高10%~15%。如吸煙者同時伴有高血脂症和高血壓,則冠心病的發病率可增加9~12倍。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每天吸煙支數越多,煙吸入越深,則危險性越大。
合理的飲食習慣與膳食結構
保持熱量均衡分配,饑飽不宜過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改變晚餐豐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習慣。
主食應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粗糧中可酌量增加玉米、蓧麵、燕麥等成分,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熱量占熱量的55%以上。
增加豆類食品,提高蛋白質利用率,以幹豆計算,平均每日應攝入30g以上,或豆腐幹45g或豆腐75~150g。
在動物性食物的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禽、瘦肉等,減少陸生動物脂肪,最終使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量占每日蛋白質總攝入量的20%,每日總脂肪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
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5~30g為宜。
膳食成分中應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如以人造奶油代替黃油,以脫脂奶代替全脂奶),使飽和脂肪酸供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單不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10%~15%,多不飽和脂肪酸占熱量7%~10%。應提高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值,西方膳食推薦二者的比值為0.5~0.7。我國傳統膳食中因脂肪含量低,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值一般在1以上。
每日膳食中膽固醇含量不宜超過300mg。保證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及蔬菜達400g以上,並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
減少精製米、麵、糖果、甜糕點的攝入,以防攝入熱量過多。
膳食成分中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纖維及微量元素,但應適當減少食鹽攝入量。
少飲酒,最好不飲。少飲含糖多的飲料,多喝茶。咖啡可刺激胃液分泌並增進食欲,但也不宜多飲。
高血脂性脂肪肝患者的飲食
高血脂可誘發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也常合並高血脂症,兩者均通過飲食治療而治愈。高症脂性脂肪肝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如下。
(1)可根據自己是否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無冠心病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及血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情況來確定何時開始飲食治療。
對於年輕的高血脂患者,且無上述冠心病危險因素者,在TC>5.72mmol/L(220mg/dL)、LDL-C3.64>mmol/L(140mg/dL)時,應開始進行飲食治療;對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或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者,雖還未出現動脈硬化,在TC>5.2mmol/L(200mg/dl)、
LDI—C>3.12mmol/L(120mg/dl)時,就應開始飲食治療;對於已經出現動脈硬化者,則更為嚴格,TC>4.68mmol/L(180mg/dl)、LDL—C>2.6mmol/L(100mg/dl)時,就應開始飲食治療。
(2)高血脂性脂肪肝患者的飲食要點為:限製脂肪攝入量(應少於總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少於總熱量的10%);限製膽固醇的攝入量(應小於300mg/日);同時還應限製碳水化合物,特別限製單糖和雙糖類食物,並控製主食,使其低於總熱量的60%;對合並體重過重者,同時應考慮限製總熱量的攝入並適當增加運動。
(3)提倡膳食結構合理、科學。平時飲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食植物蛋白(如豆類和豆製品),少吃動物蛋白(魚肉例外);多吃瘦肉、少吃肥肉和動物內髒(尤其是肝髒),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麻油、玉米油等),少吃煎炸類食品;常食海帶、紫菜、木耳、香菇、大蒜、芹菜、山楂、茭白、番茄、綠豆芽、黃瓜和大蔥。如果血脂持續性增高者,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動物的腦含膽固醇最高,應少食。注意補充鐵,維生素E及其他脂溶性維生素,多吃穀類、蔬菜和水果。雞蛋原則上每天不超過1個,飲牛奶宜去奶油,不加糖。
高血脂一日食譜舉例
早餐:去脂牛奶250ml(脫脂牛奶250g),玉米麵發糕(玉米麵100g),拌萵筍絲150g(萵筍150g)。
午餐:饅頭或米飯100g(麵粉或大米100g),燉豆腐(海米15g,香菇25g,豆腐100g),炒茄絲(茄子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