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血脂的保健常識(3 / 3)

微量元素與血脂的關係

微量元素是指其量極微,但對生命而言卻必不可少的元素。通常包括鋅、硒、碘、銅、鉻、錳、鎂、鈷、鎘、氟、鉬、鉛等。微量元素通過激活或抑製生物酶的活性而對機體許多生物學過程產生重要影響。

目前研究較多並認為可能與血脂代謝有關的微量元素有以下4種。

1.鋅(Zn2+)

鋅在人體中含量大約為2~3g,以輔酶形式存在,對機體代謝起著廣泛的調節作用。鋅參與代謝的途徑如下。

(1)作為合成或激活體內多種酶的主要成份(如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氧酶等)。

(2)與一些非酶的有機分子配合基形成複合物,並對其結構構型產生影響。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鋅攝入量成人為15~20mg。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飲用硬水人群血清鋅水平降低,可能與硬水中含鈣(Ca2+)和鎂(Mg2+)較多,鋅與鈣形成複合物有關。此外,增加膳食中鈣含量會使骨中鋅沉積增加(鋅從肝向骨轉移),也引起血清鋅水平降低。膳食中過多攝入精製食品同時胃腸外營養鋅攝入量不足、嗜酒、肝硬變、胃腸疾病等均可影響鋅的代謝吸收或從體內喪失的鋅增加,從而導致缺鋅症。缺鋅可引起血脂代謝異常已被大量實驗研究所證實。

2.銅(Cu2+)

銅在生物代謝的某些酶中起催化作用,凡依賴於銅的酶都是金屬蛋白酶(如細胞色素C氧化酶,過氧化物歧化酶,多巴胺-β羥化酶等),以金屬蛋白酶的形式轉運參與體內亞鐵(Fe2+)變為高鐵(Fe3+)的氧化反應。人類血漿中正常的銅含量約為100μg/dl,成人每日攝入量應為2~3mg。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缺銅的動物體內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升高。在遺傳性銅轉運紊亂的患者體內,銅含量嚴重低下,而血清LDL-C異常升高,這也說明銅對血脂代謝有一定影響。由於肝在銅代謝中的調節作用,通常不會發生銅缺少,但對腹瀉、吸收不良並伴有低蛋白血症,或接受胃腸外營養者,可產生銅缺乏。膳食中的氨基酸和新鮮植物組分,有助於銅的吸收,若過量攝入銅,可經膽汁排出。

3.鉻(Cr3+)

鉻常以有機複合物形式存在,稱為葡萄糖耐量因子,是葡萄糖和脂質代謝的必需微量元素,易被吸收,成人每日需要量為0.05~0.2mg。鉻存在於麥胚、麥皮、未精製多糖和酵母中。體內鉻相對缺乏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兩點。

(1)鉻鹽或其複合體在腸道堿性基質中僅能吸收0.5%。

(2)精製的米、麵、糖及脂肪可丟失大部分鉻。

進食精製的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等)僅能補充少量的鉻,勢必動用體內儲存的鉻到血漿中去,從而導致鉻含量的淨喪失。臨床試驗報道,給健康者服用氯化鉻200mg/天,12周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較對照組升高,而血清TC、TG(甘油三酯)下降。

4.錳(Mn)

錳是參與葡萄糖和脂肪代謝的多種酶的激活劑(如丙酮酸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葡萄糖酰基轉移酶等),錳化鐵也是合成鯊烯和膽固醇的羥甲戊酸激酶的輔因子。動物組織中錳的濃度與年齡的關係相當恒定。錳在組織中的恒定水平主要依靠排泄途徑來調節和維持。成人體內錳的含量約為10~20mg,推薦成人每日必需攝入量為2.5~5mg。研究發現,錳能抑製實驗家兔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缺錳與缺鉻相似,會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脂質代謝異常。在西方國家,錳與鉻的缺乏均與長期進食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有關(如小麥磨成精粉可能丟失86%、精製米可丟失75%、精製糖可丟失89%的錳)。然而,目前有關錳缺乏對脂質代謝的獨立作用與機製尚未闡明。

高血脂患者不宜口服避孕藥

二十幾年前,科學家觀察到:高血脂患者服用口服避孕藥會引起體內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增高。據報道,三酰甘油水平可以上升50%,總膽固醇水平可以上升5%~7%。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可以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最終可能導致或加重冠心病。另外,伴有高血壓或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以及嚴重吸煙者,使用口服避孕藥後,其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正確服用調脂藥

據估計,我國高血脂患者已接近1.6億,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近300萬。在心腦血管疾病中,高血脂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調脂藥成了降低此類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的“殺手鐧”之一。

然而,如此重要的藥物,卻仍有許多患者不清楚其正確的使用方法。《生命時報》進行的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很多人不知道“何時需服調脂藥”,更多人不知道“調脂藥需要長期服用”,對調脂藥的不良反應也是一無所知。

服用調脂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先改生活方式後吃藥

當血脂出現異常,首先應嚐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等,如果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就需要開始藥物治療了。藥物治療開始的時機、血脂控製的目標也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檢測結果、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合並症等情況綜合判斷。例如一個沒有其他合並症的年輕人,LDL-C>160mg/dL,則需要開始藥物治療;而合並冠心病或糖尿病者,LDL-C>100mg/dL就需要藥物治療了。大家應找醫生谘詢,先判斷血脂異常的危險程度,再以此確定服藥時機。

此外,有些人自己沒有冠心病,但家屬有血脂高,就擔心自己也會得病,雖然目前血脂、血壓屬於正常範圍,也開始服用調脂藥以提前“預防”。這種行為大可不必,如果血脂正常,甚至輕度異常,隻要還沒達到服藥標準,還是應首選改善飲食、生活方式,加強鍛煉的方法進行預防。

2.調脂藥需長期服用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調脂藥分5類: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樹脂類、膽固醇吸收抑製劑,其中他汀類使用最多。他汀類藥物的出現不僅能降低“壞膽固醇”濃度,還能輕度升高“好膽固醇”濃度,並有保護血管內皮和抗炎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時合並甘油三酯輕度升高,主要用他汀類藥物即可,顯著升高者可加用貝特類藥物。

服藥一段時間後,即使血脂已經達到了理想水平,降脂藥也需要堅持服用,一旦停藥,血脂又會回升,影響治療效果。在血脂達標後,大部分病人仍需用原來的劑量持續服用,部分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小服用劑量,找到最低有效劑量後長期服用,可以減少副作用。

此外,由於人體的脂類合成主要在夜間進行,所以在晚上睡覺前服用調脂藥效果最好。

3.肝功能稍高不需停藥

很多人不願長期用藥,是因為擔心會傷肝。有些人看到藥品說明書上列著一大串副作用,就會望而生畏。應該說,所有的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他汀類調脂藥也不例外,它的確可能會對少數病人造成肝功能和肌肉的損害,但隻要嚴密觀察,早期發現,停藥後多可康複。因此,大家不要因為擔心這些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

而且,不良反應大多出現在用藥初期,早期無不良反應者,長期服藥也應該是安全的。另外,服藥期間應該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肌酸肌酶。剛開始服藥時,1個月檢查一次;一段時間後,可以每2個月查一次,以後逐漸延長間隔。

如果肝功能隻是輕度異常,不需要停藥,可以嚴密觀察或同時加用保肝藥、減少藥物劑量來調整,也可以使用另一種他汀類藥物。如果肌酸肌酶升高到正常值的5倍,就應該加以注意了。當轉氨酶升高到正常值的3倍,或者肌酸肌酶升高到正常值的10倍時,必須停藥,並接受醫生的治療和監護。停藥後要堅持每周複查化驗,直至完全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肌酸肌酶的水平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應該隻檢查一次輕度升高就輕易下結論,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複查,然後再做決定。

對於老年患者,應像年輕人一樣給予調脂治療。那些肝腎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一般無需特別調整用藥劑量;但有些老年人常合並多種慢性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情況,由醫生來調整藥物的具體使用劑量。

走出降脂誤區

中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數量在逐年上升,但目前高膽固醇血症的治療率仍很低。即使是在接受降血脂治療的患者中,也大約有一半人並沒有達標。原因何在,除了需要更強效的降脂藥物外,患者還應走出以下降脂誤區。

1.重視甘油三酯和血黏度,忽視膽固醇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標,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降低甘油三酯的指標似乎成為首選的降脂目標。這種隻抓甘油三酯不抓膽固醇的做法是不正確的,膽固醇是血脂指標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膽固醇指標需要降到比一般標準更低。

2.化驗單上的數字在正常值內,就代表沒事

對正常人來說,160mg以下的“壞膽固醇”含量屬正常。對冠心病人來說,100mg以下才達標。對同時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病人來說,則必須把它控製在80mg以下。

3.過分害怕他汀類藥副作用

很多人還記得,他汀類藥在降脂領域曾出現過副作用,以至於很多人到現在還不敢輕易使用。事實上,他汀類藥物的肝損傷副作用被過分渲染,因為這類病人臨床中並不多見。另外,該類藥物的另一種副作用橫紋肌溶解,同樣也並不多見。很多患者因為害怕這類副作用,就拒絕“持久戰”,而他汀類藥物是需要長期服用的。服用他汀類藥物,隻要定期觀察血脂情況,尤其是在服用早期觀察肝功能和肌肉情況,就能對副作用問題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遏止。

4.藥物治療和飲食治療失衡

有些患者不敢用藥,總覺得有副作用,於是隻重視飲食;另一些患者則是見什麼藥都買,覺得吃了藥就沒事了,照樣大魚大肉。這對於治療都是不利的。據了解,目前治療高血脂主要用他汀類藥物,其副作用幾率都在1%以下,比較安全。但合理飲食更是治療根本。若是單純高膽固醇,則要少吃蛋黃、動物內髒等;若是單純高甘油三酯,則應限製食物總量,尤其避免吃碳水化合物。

5.血脂降下來就不用再管它了

可以說,高血脂是伴隨一生的。但如果它是糖尿病、肝病等病症的伴隨症狀,就能在原發病控製或停藥後恢複正常。否則,一旦飲食稍不規律或停用降脂藥,血脂馬上反彈。如果是單純肥胖導致的高血脂,調整飲食後是可以恢複正常的。但一般來說,絕大部分高血脂人群都有代謝異常因素,必須在控製飲食的同時長期服藥。

不要忽視兒童高血脂症狀

在人們心目中,高血脂是成年人的“專利”,與孩子似乎相距甚遠。那麼,我們的孩子究竟有沒有受到這樣的威脅呢?高血脂離兒童到底有多遠呢?

關於兒童高血脂症的判定,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標準。一般推薦使用1992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專家委員會製定的2歲以上兒童高血脂症診斷標準為判斷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兒童血脂的理想標準是血清總膽固醇<4.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86mmol/L;如果血清總膽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8mmol/L則為高血脂。介於這二者之間的稱為“臨界高值”,即可疑為高血脂。根據這個標準,近年來國內部分地區調查報告的兒童高血脂檢出率,廣東韶關為5.3%、北京為7.0%、哈爾濱和大慶為7.35%、深圳為12.5%、長沙為16.96%。

兒童高血脂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呢?首先,它是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和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的罪魁禍首。雖然這些病主要發生在中年以後,但其病理改變卻在兒童期已經出現。其次,肥胖症、脂肪肝、膽石症、急性胰髒炎、糖尿病等也都與高血脂症直接有關。

兒童高血脂症的引發原因

1.心血管疾病陽性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那麼這個兒童就應當從小更加受到關注,最好定期監測血脂水平。

2.不良的飲食習慣

例如經常攝入的高脂肪、高熱能、高蛋白飲食;喜食甜食、油炸油煎食品、帶皮的雞、鴨等禽類食品;愛吃零食,不愛吃菜蔬和水果,不喜素食等。目前已經有學者提出,對於兒童高血脂的防治,除了控製總熱量以外,還應該重視脂肪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應選擇低脂,尤其是低飽和脂肪酸和低膽固醇的飲食(動物五內和蛋黃中含膽固醇較高),建議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動物油脂)供應的能量應少於總熱量的10%,每天食入的膽固醇應少於300mg(每100g雞蛋中約含膽固醇680mg,每100g雞蛋黃中約含膽固醇1705mg)。

3.不良的運動習慣

例如活動時間過短、運動項目過少、體力活動量過小等。

4.肥胖和超重

兒童肥胖是成人肥胖的高危元素,肥胖與高血脂症等密切相關,因此應對兒童肥胖予以高度重視。

對可能發生血脂異常的兒童應進行早期篩查、早期幹預。由於測定血脂必須采靜脈血,這對兒童來說既不方便、也容易引起恐懼,所以通常可以將上述4點作為一般觀察指標進行判斷。如果一個兒童符合以上4點中的任何2項或2項以上,就應當到醫院進行血脂測定,並定期複查。更重要的是,如果符合上述4項中的任何一項,即使化驗血脂水平不高,也必須及早開始相應的幹預,改變不良生活模式和行為,否則,高血脂的發生隻是早晚的事。

預防兒童肥胖及高血脂的3個關鍵期

1.妊娠末期3個月

在妊娠末期3個月,孕婦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以免使胎兒過重而造成肥胖兒。目前普遍認為,新生兒體重控製在3~3.5kg為好。

2.嬰兒期

剛出生的孩子胃容量不大,且母乳喂養是一個既保證嬰兒健康、又控製兒童體重的好辦法。如果喂哺奶粉,一定要注意其品性和調製、喂養方法。

3.幼兒園和小學階段

三四歲以後的小兒活動範圍增加,消化功能發育完善,加之各種食品廣告的引誘,以及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如過量吃甜食、常吃肥肉或洋快餐、帶皮吃雞鴨肉、經常吃零食或暴飲暴食、常喝含糖飲料等。而電視、計算機又易使兒童活動減少、肥胖的可能增加。因此,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培養兒童從小養成不貪吃、愛運動的好習慣。也許隻要家長能科學控製好孩子的體重,並在孩子出現危險的行為習慣時能夠及時予以糾正,就會保證孩子一生的健康。

不要忽視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高血脂和冠心病密切相關,大量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經常並發脂質代謝異常,表現為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多,而高密度脂蛋白顯著降低。另外,許多高血脂症也常合並有高血壓。目前已證實,高血壓病患者的血清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直接相關。高血壓和高血脂症均屬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當兩者同時存在時,則冠心病的發病率將遠比存在一項者高,顯示它們具有協同的作用。因此,積極防治高血脂症對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不僅是導致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而且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兩者都較易發生於體形肥胖者、嗜好高脂、高糖、高鹽飲食及嗜好煙酒者,生活無規律、壓力大、精神緊張者,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症家庭病史者以及糖尿病患者。

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心、腦、腎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病死率正在逐年上升,它不僅成為我國中老年的頭號殺手,也有逐漸邁向年輕一代的趨勢。高血壓、高血脂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腎損害等疾病的兩個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關注高血壓、高血脂,對積極控製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黑眼球邊緣出現白色環,也許患了高血脂

不少人到了50多歲,黑眼珠(醫學上稱“角膜”)靠近白眼珠(“鞏膜”)的邊緣部分就會出現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環,寬約1~2mm,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寬,顏色變深,醫學上稱之為角膜老年環。過去人們多把這種角膜老年環看作是普通的生理衰退性改變,而現代醫學研究則表明,角膜老年環與血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有著密切關係。

目前認為,角膜老年環是因為血液中的脂類物質沉積於角膜所致。因為角膜本身沒有血管,其營養來自角膜邊緣的血管網和眼內的房水,當血液和房水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含量過高時,就會在角膜組織內沉積,在角膜邊緣形成灰白色的環。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Chua醫生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49歲以上人群中,65%的人發現有角膜老年環,有角膜老年環者總膽固醇水平高於正常人的幾率增加了60%,而沒有角膜老年環的老年人患高膽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幾率分別降低了40%和50%。

角膜老年環的出現是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症的征兆,提示我們需要引起注意。然而,老年人出現角膜老年環,一般不痛不癢,視力也無下降,往往容易被忽視。所以,專家提醒老年朋友,不妨用鏡子檢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若發現黑眼球邊緣出現角膜老年環,須盡早請醫生檢查是否患了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若確診,則應及時進行飲食調理和藥物治療,以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高血脂患者的護理

人的血液中,血漿內所含的脂類稱為血脂,包括膽固醇、膽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數種。當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均超過正常值時,則統稱為高血脂。高血脂患者的護理應注重以下幾方麵:

1.合理飲食調養

人體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種。高血脂症與飲食的關係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隻有一部分類脂是在體內合成的,稱為內生性類脂。控製飲食對高血脂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飲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宜限製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動物腦髓、蛋黃、雞肝、黃油等。脂肪攝入量每天限製在30~50g。糖類食品也要限製,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鹽飲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饑飽適度,每餐進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時有饑餓感為度,不宜采用饑餓療法,過度的饑餓反而使體內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2.提倡適量飲茶

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酚有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可預防血管硬化。茶葉中的茶堿和咖啡堿能興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疲勞和具有利尿作用。適量飲茶能消除油膩而減肥。但過多喝濃茶,會刺激心髒,使心跳加快,對身體有害。

3.適當運動減肥

控製肥胖是預防血脂過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應堅持體育鍛煉,如慢跑、五禽戲、太極拳、打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控製體重的增長。

4.戒煙限酒

香煙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心肌應激性增加,使血壓升高,心絞痛發作。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胃腸道、肝髒、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均有損害,應戒煙限酒。

高血脂的中醫治療

在中醫裏雖然沒有高血脂的病名,但很早就注意到了血脂增高現象的存在,尤其對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引起高血脂的危害性,有著頗為豐富的認識。中醫認為,飲食水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所謂“人以水穀為本”,一旦飲食失節,“飲食饑飽,生冷甜膩,聚結不散”,就會導致髒腑功能失常。

中醫學認為,血脂增高現象的發生,主要與痰濁形成,阻滯經脈或血瘀不行、脈絡受阻有關。而痰濁、瘀血的形成和發展,又與脾、腎、肝、心等髒的功能失調相互影響,關係密切。例如,腎陰虛可導致肝火旺、肝陽上亢,而肝火煎煉津液可形成痰熱膠結的病理;又如肝氣鬱滯,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水濕不能正常運行,從而聚濕生痰;又如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會使脾運不健,內生痰濁鬱熱,以上均可形成高血脂。

中醫對高血脂的治療,主要針對不同髒腑功能失調的機理,以及痰濁或瘀血的存在,而采取辨證施治的方法。臨床較多見的症型,大致有如下幾類。

1.肝腎陰虛型

多見於年老體弱的高血脂患者,表現為腰酸腿軟、耳鳴眼花、倦怠乏力、舌紅苔薄、脈沉細等。針對肝腎陰虛型用滋陰補腎法,方用清脂湯(何首烏、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桑寄生、熟地黃、澤瀉、麥冬各15g)。

2.脾虛痰濁型

血脂增高伴見四肢倦怠、腹脹納呆、咳嗽痰多、大便偏溏、舌苔白膩、脈滑。治宜健脾和胃、祛痰化濕,方用溫膽湯加減(半夏、陳皮、茯苓、竹茹、膽星、杏仁各10g,白金丸10g,包煎)。

3.肝鬱化火型

血脂增高伴見煩躁易怒,麵紅目赤、口幹舌燥、尿黃便幹、頭暈頭痛、舌苔黃膩、脈弦等征。這類患者多合並高血壓。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菊花、明天麻、龍膽草、蔓荊子各15g,粉丹皮、生山梔、車前子、生地黃各15g,麥門冬30g)。

4.氣滯血瘀型

可見於血脂高而有胸痛胸悶,痛處固定,多見於高血脂症合並冠心病者。舌質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弦。治宜理氣活血,方用冠心Ⅱ號方(川芍、丹參、鬱金、紅花、生蒲黃、茺蔚子各15g)。

降血脂的中草藥

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進展,開發出多種行之有效的中成藥。如:“脂可清膠囊”降血脂具有明顯作用,主要成分為葶藶子、黃芩、茵陳蒿、山楂、澤瀉、大黃、木香等,每次3粒,每天3次;“消補減肥片”不僅有較好的降脂作用,且能明顯改善症狀。

1.單味中草藥

近年來臨床上用於降血脂的單味中草藥有以下一些。

(1)澤瀉。國內和日本對高血脂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均提出本藥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據上海、杭州等地治療高膽固醇血症13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27例,其有效率分別為88%、72%。實驗研究表明,澤瀉可明顯抑製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其血膽固醇的含量,可抑製小鼠腸對膽固醇吸收及體內膽固醇合成,有助於膽固醇的運轉和排泄。具有幹擾膽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作用。

(2)山楂。國外應用山楂屬植物製成各種製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及冠心病已多年。國內證明,山楂的醇製劑、浸膏總皂甙對實驗家兔之動脈粥樣硬化有降壓降脂作用,可減輕脂類的沉積。

(3)靈芝。實驗研究表明,靈芝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並能減輕實驗性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程度及延緩其形成。國內福建、北京、江西、南京均報導靈芝片劑及靈芝糖漿有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

(4)首烏。上海、新疆等地以首烏治療高膽固醇血症208例,有效率為86.7%、61.8%,本品主要抑製腸道吸收膽固醇,並促進血漿中膽固醇的運輸和清除。此外,首烏還能促進纖維蛋白原的裂解,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生。

(5)決明子。據報道有用決明子煎劑、糖漿片劑治療高膽固醇血症100例,總有效率為98%。實驗證明決明子具有抑製血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與決明子所含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等有促進腸管運動、抑製膽固醇吸收有關。

(6)茵陳。天津等地以茵陳代茶飲或片劑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共104例,發現本品有明顯的降低血膽固醇作用。茵陳中所含的香豆素類有降脂活性的功用,可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使主動脈硬化減輕。

(7)虎杖。虎杖所含大黃素成分,可減少外源性膽固醇過多進入體內。動物實驗表明,虎杖有明顯的降脂作用。臨床報道有用虎杖治療高血脂症124例,其降膽固醇有效率為47.1%~100%,其降甘油三酯有效率為27.2%~83.3%。

(8)蒲黃。動物實驗證明,蒲黃可明顯減少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促進其在糞便中排出,並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血清固醇的作用。

(9)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精油能阻止動脈脂質增生及膽固醇誘發的β脂蛋白增加和α脂蛋白下降,還能明顯降低主動脈膽固醇含量和主動脈粥樣硬化。

(10)綠豆和豆類膳食。國外已有豆類降低血膽固醇的報導,以綠豆作用最大。臨床及動物實驗都表明綠豆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豆類膳食所以能夠降血脂,可能因其所含植物膽固醇的競爭性抑製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增加其排泄有關。

(11)薑黃。薑黃能促進膽汁分泌,其提取物可明顯降低實驗性高血脂動物的血膽固醇含量。薑黃醇提取物、揮發油和薑黃素都有降低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的作用,以降甘油三酯最顯著,並能使主動脈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

2.中藥複方

用於降血脂的複方有以下這些。

(1)山楂、槐角、草決明。

(2)葛根、桑寄生、決明子、山楂。

(3)黃精、玄參、澤瀉、夜交藤、山楂。

(4)首烏、澤瀉、決明子、虎杖、山楂。

(5)茶樹根、虎杖、丹參、玉竹、何首烏、雞內金、山楂。

(6)首烏、決明子、金櫻子、茵陳、澤瀉、山楂、內金。

(7)首烏、葛根、山楂。

(8)葛根、紅花、桃仁、鬱金、丹參。

(9)靈芝、山楂、決明子、赤芍。

(10)山楂、葛根、丹參、三七、木香。

(11)金槐冠心片、複方平脂寧等。

中藥澤瀉、首烏、黃精、枸杞及複方平脂寧等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骨碎補、首烏、澤瀉、決明子、山楂、靈芝、蒲黃、穿龍、薯蕷、野薔薇、大蒜精油等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而致糖、脂代謝紊亂,多伴有高血脂,在治療糖尿病同時可選用上述中草藥或複方煎服,對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作用。

治療高血脂的中藥方

1.茵陳降脂湯

【處方】茵陳30g,生山楂15g,生麥芽15g。

【製用法】加工成口服糖漿,每瓶500ml;每日口服3次,每次30ml,連服2000ml。

【適應證】高血脂症早期患者。

【注意】服藥1周少數患者有不同程度胃部不適,胃納減少,甚則輕度腹脹,泛惡感,至第2周逐漸適應。

2.降脂湯

【處方】桑寄生18g,製首烏20g,製黃精20g。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高血脂,症見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心前區疼等。

3.加味防己黃芪湯

【處方】黃芪30g,防己12g,白術10g,甘草4g,生薑10g,大棗3枚,草決明20g,黃芩10g。

【製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適應證】高血脂,症屬脾虛、濕熱並重者。

4.消脂方

【處方】黃芪15g,黨參15g,防己15g,白術15g,首烏30g,澤瀉60g,山楂30g,茵陳30g,水牛角30g,仙靈脾30g,大黃10g。

【製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

【適應證】高血脂及單純性肥胖症。

5.清消飲

【處方】荷葉12g,澤瀉15g,茯苓15g,草決明15g,薏米15g,防己15g,白術12g,陳皮10g。

【製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

【適應證】高血脂,症屬脾虛痰濁者。

針灸可治高血脂

1.針刺療法

取中脘、脾俞、氣海、內關、豐隆、足三裏。每次選取3~4穴,交替使用。撚轉進針,得氣後留針20分鍾,中間行針1次,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在得氣後加電針(頻率8~10Hz交流脈衝),持續15分鍾。

2.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取內關。兩側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15分鍾,10次為1療程。

3.耳針療法

取內分泌、皮質下、神門、交感、心、肝、腎。每次選用3~4穴,用碘酒嚴格消毒後,毫針中等強度刺激,留針30分鍾,間歇運針,兩耳交替使用。隔日1次。

4.艾灸療法

取足三裏、絕骨。患者平臥位,每次灸1側,將艾絨做成黃豆大小的艾柱,每穴灸3~5壯,每星期1~2次,10次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