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榜舉人大概可不像前世選美最佳上鏡獎,最佳演藝獎,最佳人氣獎什麼的,用來調劑氣氛而已,副榜舉人雖然隻是副榜,除了不能如正榜舉人那樣上京參加會試之外,其他的什麼權利都有的。
而聽到學官的宣布,看到衙役的牌子之後,一時之間,人群躁動,大家紛紛努力尋找,很多人努力尋找,這個楊軒是誰,走運中得這副榜舉人。
大家目光所及之處,居然傳來一聲尖叫,人影騷動,大家翹望去,遠遠的看見一個青年書生慢慢的跌倒在地。
往年科舉考試也出現學子生病,學子當場瘋這種事情。
在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就是鯉魚躍龍門,直接關係士子一身前途,但從來沒有出現當場吐血暈倒這種現象。
眾人一陣驚慌,揭榜唱名工作暫時終端,但好在貢院早已經預備郎中,幾個衙役將楊軒抬到衙門的門房裏麵,由幾個郎中臨時照看。
揭榜這樣重要時刻出現這種情況,旁邊一些學子頗為不滿,有的更是破口大罵,這實在晦氣,今是大家大喜日子,怎麼遇到暈倒這種事情?
暈倒士子旁邊的幾個士子也措手不及,一些人與郎中、衙役將這個倒黴鬼扶到門房照看,而另一些人則連連拱手解釋:“各位不要見怪,剛才吐血暈倒的正是新科副榜舉人,蓬州楊軒楊子修。
子修兄雖然年不過二旬,但為四川巡撫陳公陳士奇賞識,四年前時任學政的陳公不但點為秀才,選為增廣生進入錦江書院。
這幾年子修兄在我們錦江書院更是更是奮讀書,這次鄉試大家也認為其必然高中正榜。
誰料到造化弄人,子修兄隻中得副榜,如此心血不暢,口吐鮮血,暈倒在地啊。”
聽這暈倒的是副榜舉人,先是報喜衙役慌了手腳,一般報喜的都有幾兩銀子賞錢,這次怎麼遇到這樣一個倒黴鬼?
為了賞錢衙役上三步並作兩步跑到門房,連連催促郎中,這倒黴鬼到底能不能醒,到底能不能賞銀。
旁邊的一些士子則頗不服氣,出言相譏道:“你們錦江書院學生雖然多是廩膳生增廣生什麼的,大家吃著皇糧,怎麼反而不如我們這些窮秀才禁不起打擊,聽得中了什麼副榜舉人當場暈倒過去?
需知道科舉本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怎麼什麼阿貓阿狗的中就中的?”
各位看官看到這裏可能搞糊塗,怎麼作者有意無意的提到錦江書院,難道在古代中國有各種學院嗎?
其實早在兩漢時代,朝廷有太學,地方有縣學、郡國學院什麼的,到宋朝之後,更是地方更是興起辦學熱潮。
在明朝,國家有國子監,從各地選拔一些品學兼優的讀書人前往讀書,人數多時甚至達到兩千餘人,幾近九十年代一般大學學生規模。
就像七八十年大學生國家包食宿那樣,國子監生員包括廩膳生(每個月有1擔米)、增廣生(每個月有8鬥米),國家也為每人提供數額不等的生活補助。
除了國子監之外,各省更是建立書院,以供本地士子讀書之用,就像後世耳熟目詳的嶽麓書院、白鹿書院一樣,古代有揚一益二(江南第一、四川第二)的法,北宋年間,成都城內就有四大書院,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錦江書院,其學生多為各地品學兼優的廩膳生。
周圍士子一片大笑,前麵一個身材高大的士子頗為惱怒,瞪著眼睛反問道:“怎麼,不服氣?
在下邛州秀才劉道貞,大家可能沒有聽過,但這位是樂至秀才鄒簡臣鄒兄,鄒兄可是這次四川鄉試解元最熱門人選,難道大家認為鄒兄還要欺騙眾人不成?”
眾人一聽,紛紛閉嘴,有的更是滿臉羨慕。
就像前世高考前,學校,學生常常根據同學的成績進行排名,認為那個可能高中什麼名牌大學一樣,在古代科舉考試的時候,士林中間也常常如此排名。
這樂至鄒簡臣、邛州劉道貞可都是錦江書院最有名的書生,更是這次鄉試熱門人選。
特別是樂至秀才鄒簡臣雖然前兩屆不中,但這三年下更是聲名鵲起,被四川士林所推崇,很多人認為這次鄉試解元非之莫屬。
還有這邛州學子劉道貞,可是文武全才,很多人聲言其完全可以先中得文舉人,然後再去考武狀元。
現在看這兩位學子為那個倒黴鬼話,大家疑惑雖歸疑惑,怎麼如此受不了挫折,怎麼聽到中得副榜舉人就當場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