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川北鬧姚黃,今在大街上就曾聽官府正招募兵丁,自己年輕力壯,再加上善於使用兵器,何不前往應試。
如此收拾行禮,除了書簍裏麵放了十幾本書之外,除了四書五經等科舉必考書籍之外,還有戚繼光的《練兵紀實》,宋應星的《工開物》、徐光啟的《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畢懋康的《軍旗圖》等書籍。
看來這個楊軒眼界也頗為開放,不像前世宣傳那樣是一個書呆子,隻肯讀四書五經什麼的。
除此之外,在書本中還有幾張銀票,再加上衣袖裏麵的,雖然是繁體字,但還認得,簡單相加,足足有六十多兩。
明清時期,就像前世香港那樣,朝廷沒有指定貨幣行銀行,各大錢莊紛紛行銀票,以供外出人員使用。
除了銀票之外,日常使用的主要是碎銀與銅錢,銅錢是製式的,由朝廷鑄造,規定銅錢的價值,就像前世中央銀行印刷鈔票一樣衝壓硬幣一樣,私家鑄造是沙頭重罪。
但很少鑄造銀幣的,市麵上流通的常常是碎銀,根據銀子成色與重量判定銀子的價值,用起來非常麻煩。
半年前朱氏為了強迫退婚,給了楊軒一百兩白銀。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日難,如此不到半年時間,用得隻剩下六十多兩。
楊軒將一部分銀票重新夾在書頁之中,另一部分與碎銀、銅錢一起放在衣袖裏麵,在古代都穿著寬袖衣服,衣袖之中有有放銀兩的錢包。
如此收拾妥當,隻待亮後早早退了房間,然後才投軍從戎。
現在是八月下旬,再過一個月就要立冬了,氣也頗為涼爽,楊軒裏麵穿著一件內衣、一件短褂、外麵穿著一件長衫來到大街上。
大街非常寬敞,最窄的也有五六米,足足可以方便三輛馬車在道路上並排行駛。
一般有七八米,溝通東西南北城門的主幹道更是在十六米左右,完全是康莊大道,可以十輛馬車並排而行。(暑假到閬中古城玩耍,再加上翻閱很多書籍,古城道路大概如此規製)。
省城寸土寸金,道路兩旁修著兩層三層的房間,一般下層做店鋪,後麵的做作坊,上層的則住人。
就像香港人所的前店後廠,的一個門麵,若是加上裏麵弄堂居住的,足足有十餘人,一大早大家早早的開門,希望開門進寶。
市麵上非常繁榮,飯店、綢緞莊、布料莊、鐵匠鋪、桐油店、藥店、雜貨店層出不窮,有的一條大街就有幾家,可以看出成都城市麵繁榮。
由於從昨中午到現在都沒有吃飯,肚子咕咕作響,在一家早餐鋪子坐下,點了一碗米粥與兩個饅頭,坐了下來準備大快朵頤。
剛剛喝了一口米粥,楊軒差點活生生吐出來,喝在口裏米粥居然有點糠味,味道怪怪的?
重重的拍了拍桌子,質問店家怎麼米沒有掏幹淨怎麼有米糠味?
店家滿臉委屈,這可是賣的精米,用石碾碾了三次,然後舂了三次才得出的上等精米。
上是衙門裏麵差人的官爺,過往客商,下是左鄰右舍一般街坊,沒有那個自己這個米粥沒有碾好的,還沒有那個有米糠味道的?
你這客商嘴巴也太刁了,怎麼我這米飯有米糠味,大清早的這不是壞人家生意嗎?
看店家怒目相對,楊軒麵紅耳赤的,古代用石頭舂米,用石碾碾米,這個自己是知道的。
石碾碾當然不能與前世機加工大米相提並論,即便前世最便宜的大米都在古代算得上上等精米了。
肚子實在太餓了,在店家嘲諷聲中,捏著鼻子喝完一碗有米糠味的米粥,吃完有米糠味的饅頭,然後掏出二十多枚銅錢,匆匆結賬背著書簍落荒而逃。
出師不利,久久不能忘懷,網上那樣多穿越,大家將古代吹得田園風光,英雄福地,但又有誰知道眾人活得窩囊,生活如此不堪。
別的不,但是這淡淡米糠味的米粥,這麥麩味道的饅頭就讓人受不了。
汲取教訓之後,接下來楊軒隻看不,趁著色還早,誑了幾家綢緞莊,看了幾家鐵匠坊,隻是觀看但不賣東西。
沉默是金,店家雖然憤憤不平,怎麼隻看不買,大清早的實在倒黴。
如此過了四五個街道,前麵出現一幢幢金碧輝煌的院子擋住去路,看著穿著勁衣的漢子,楊軒知道是蜀王府。
蜀王是朱元璋十一子朱舂的封號,經過兩百餘年展,蜀王府占地幾近成都府城的三分之一,有傳言蜀王宗親控製成都平原七成土地,是下四大富藩之一。
遠遠的看見楊軒走近,看院的院丁一手緊按刀柄大聲嗬斥,驚得楊軒連連後退才穩住腳步,狼狽的繞道而去。
現在太陽非常大了,背著二三十斤的書簍也非常費力,楊軒脫下長衫,將其放在書簍裏麵,然後背著出了城,來到城北的鳳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