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僚歡(2 / 3)

阿順夾了一些菜,配了些許酸食,端著碗走到東宅。

浩源則從鍋底撈出一些米,盛給張郎中。

“先生先用,我才能用。”浩源學著阿順的語氣,把郎中逗樂了。

“昨天我看見昌發哥哥了,他從東蘭回來了?”阿順走進來,用僚語問浩源。

“是啊,昨天剛回到。他本來是送我阿媽去東蘭探親的,聽說我阿爸生病了,就先回來幫事。”浩源大口吸著米粥,似乎也不怕燙。

“那韋老太什麼時候到?”阿順坐下來,給自己裝了一碗稀粥。

“叫什麼韋老太嘛,叫‘你阿媽’就好了嘛!何況我阿媽又不老。”浩源嚼著欖果,那黑色的汁液讓他的舌頭染了色。“我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能趕回來。”

“那昌發哥真的打過老虎嗎?”

“打過啊,他還給我看過他的虎皮咧。”浩源迅速吃完,走到水缸前舀水洗幹淨碗,又走回來坐在他們身邊。“先生,今天我們學什麼?”

“既然你也要學,那就和阿順一起從《三字經》學起吧。”先生不緊不慢地用筷子撥著米粥,看上去儒雅極了。“隻是不知令尊身體何時稍複,我好前去打擾,探探脈息。”

“這倒是不知,先生若空閑,今日同我一起回家查看。”

“如此也好。”張郎中點點頭

韋家宅裏,韋智先坐在韋存福床邊,一手攙著,喂他喝米湯。

“阿爸此次重病,不知萬涯和武勒兩處豪強又如何變故了。”智先眉頭緊鎖。

“倒是不妨,這萬涯大姓農氏是我生死至交,也是你姐姐的公公。何況你族叔如今是萬涯縣令,有何差池這邊也能立刻知曉。而武勒乃僚漢混雜之地,那的僚人都沒什麼血氣,也奈何不得。”韋老爺慘白的麵上也終於有了些血色。

“那如今?”

“如今該是防備的,是田州的周群現。”韋存福麵色凝重。

田州乃靖西、德保以東一大縣,去德保百餘裏。坐鎮右江河畔,沿河兩岸遍是肥沃良田,東南沿江直下可達邕州府。那周群現乃是田州僚人大戶,仗著卡住靖西通往邕州的要道,沒少做些截道攔山的買賣。若不是周家咄咄逼人,韋存福也無需南辟新道,繞數百裏山路取道武勒前往邕州。

“那周群現乃是陰險毒辣之人,仗著靠近邕州官府,沒少在那進讒。”智先幫老太爺舒活了背,然後伺候他坐起來。

“這倒無妨,隻要邕州知府還是那些個草包,朝廷對僚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了阿爸,你可知道那昨日給你治病之人,是什麼來曆?”

“倒是不知。”

“阿爸可知當年大理國東犯,那朝廷派來的名將王莒濱?”

“自然知曉,隻是那已是三十年前之事,如今說來何用。”

“那王莒濱半月之內複桂西一十二縣,勢如破竹,全仰仗一人。”農智先壓低了聲音。

“你是說,那橫州軍師張光祖?”

“阿爸,那張光祖出仕之後,便用家傳醫術,在桂西治病救人。那張光祖的兒子,就是這給您治病的郎中,張育德。”智先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你是怎麼知道的?”這韋老爺臉上露出了狐疑之色。

“阿爸,這德保可是我們的地方,要查一個人太簡單了。”

“可這父業未必子承啊,那張育德若隻真的是個郎中呢?”

“那倒不妨,總之我讓浩源去向他求教,若他真的隻是個郎中,那便也無甚大害。若是真有經天緯地之才,那我們可必須網羅麾下。”

“智先啊,你這心思可日見縝密了。所以你趁我重病之時,順便把他請來一探虛實,對吧。”韋存福真不知該是高興,還是生氣了。

且說那黃家深宅內的先生,同樣姓黃,單名一偉字。此人乃廣州府的進士,算得上是個飽讀詩書、多謀善斷的智士,受黃老爺重托,來此荒僻之地教書。

那黃家的大小姐,芳名筠栩,年僅一十整,倒也不似僚家模樣,著絲布衣裳,下身穿百褶襦,腳下踩著繡鞋,倒像是桂中哪個漢家財主的姑娘。這黃老爺從小便教授她詩詞歌賦,甚至家中日常皆用漢話,仆人也不許教導筠栩說僚語。雖然如此,黃小姐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僚話。而那黃家大少爺,長其妹六歲,雖也跟著一同學習漢家文化,隻是這好玩天性難滅,終日跳牆離家,在村中與僚家少年翻山下水。這黃老爺見其如此沒有出息,幹脆送往靖西,讓他學些買賣。

這日,黃先生從黃家出門,打算出村到靖西購置些器物。雖說這黃偉終日待在黃家宅邸中吃穿不愁,但呆的久了卻也望著高牆深院心煩意亂。

他向黃家告了兩天假,打算到人煙稠密的市鎮裏逛逛。

黃家出村本來另有一道,隻是那隱秘小道路過稻田,這黃偉怕田裏竄出什麼蛇蟲鼠蟻,倒是選了另一條路徑。

當石板路變成了土路,黃偉走在路上開始有些跌撞。他本是黃老爺差人雇著轎子請到村裏的,如今轎子被黃老爺帶去了,這許久沒踩過鄉間的泥土路了,竟而有些像邯鄲學步的書生。

黃偉路過榕樹的時候,聽到那方傳來琅琅書聲。

“這荒僻小村居然也來了教書先生?”黃偉覺得有些奇異。

他趕緊向榕樹走去,沒想著這步子邁得急了,竟一個趔趄摔在土路上

“哎?那不是黃家的先生嗎?”浩源大聲喊著,三兩步趕了過去,把他攙扶了起來。

“多謝小兄弟,這回可真是斯文掃地了。”黃偉自我嘲諷道。

“這位先生沒事吧。”張育德把書卷在手裏,走向前靠近他。

“先生有禮了,在下廣州府黃偉,不知先生?”黃偉向他深作一揖。

“不才橫州張育德。”張育德還禮。

“先生在此所教何書?”黃偉問。

“哪是教書啊。”張育德打開那本書,是一本《三國誌》。“我隻是拿這史書當故事本子,給他們講講三國群英的事典罷了。這兩個娃娃倒是天資聰穎,教他們學三字經的時候,倒是對這三國故事感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