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堂(2 / 3)

“北丞相如此便是你的不對了,如今皇上賜了令千金公主,那便是我交趾國嫁公主了,怎能不選一位德才兼備的駙馬呢。”南丞相哼哼笑了。

“不錯,韋家少爺雖相貌堂堂,卻不知是否如同傳聞那般智勇雙全。朕覺得也應當出些節目熱鬧熱鬧。”李佛馬心中甚是喜歡。

“那我便出一些粗淺的問題,希望韋少爺能答得。”南丞相道。

“請丞相指教。”智先再拜。

“聽聞極西有一國家,名曰尤蘭,那國家盛產黃金,開采的一個礦坑可以把整個皇宮都鍍上一層金箔。”南丞相出了題,卻聽得智先膽戰心驚。“莫非靖西出產黃金的事情被他們知道了?”

“尤蘭國傳至一十二世王時,南方有一大國覬覦,尤蘭王怕國破家亡,便投靠北方的大國涯絮,導致兩個大國相鬥,屍橫遍野,流血漂櫓。最後自以為左右逢源的尤蘭國卻還是被勝者滅了國,男女被賣為奴為婢。不知這三國孰是孰非啊?”

“丞相是否知道往下的故事?”智先問。

“往下還有故事?”

“那是自然,那兩大國互相爭鬥,卻兩敗俱傷,即使最後贏家得了金子,把皇宮建造得無比瑰麗,金子的頂尖、金子的雕像、金子的寶座和金子的廊柱。隻是即便如此,那些金子卻隻是短暫地在手裏閃光罷了。可知數年過後,另一大國趁著虛弱,舉大兵入境,滅了那國。而原本被奴役的尤蘭國民,反而受到了解放,最後散落各地,維持自己的血脈。”智先正色道。

“哈哈哈哈!不知這故事是真是假。”南丞相笑了,胡須跟著顫動。

“聽聞桂西進來發掘了金礦,成色之美世所罕見。可有此事啊?”李佛馬眯著眼睛,淡淡地問了一句。

“陛下果然耳聞八方。隻是那僅是我們周轉盤桓的計策罷了。”智先再拜。

“是何計策?”

“我們花重金從別處買了狗頭金,裝作從山間挖掘出來的,引得漢人朝廷征發僚人煉金。”說到此,智先便打住了。

“哈哈哈哈去!”李佛馬笑了,“你們韋家還真是多謀善斷,這樣的計策都能被你想出來。於是那黃金之事便是無稽之談咯?”

“正是,陛下明察。”

“要說這黃金可不如我朝南方占城國的金絲楠木和紅木紫檀之類的值錢,聽說上好的金絲楠木製成的床,千年不腐,萬年生香,是頂好的材料,價格堪比黃金。”北丞相黎甲奏道。

“老朽還有一個問題。時年鬆讚幹布娶親文成公主,結好中原王朝數十年和平,而其逝去數年之後,其後繼之人便引大軍犯境。原是因為生番蠻族即使如何善待,總無法滿足。若韋少爺是當年天可汗,該當如何是好啊?”南丞相又道。

“北丞相此語竟是直接出言譏諷了。”昌發咬著鋼牙,怒目而視。韋智先則不知如何回應他這尖酸的問題。

“哥哥,我有一言,不知能不能講。”忽的從身後傳來一聲稚嫩的叫喊。

智先回頭看去,原來是浩源。北丞相剛想製止他,卻被南丞相抓住機會,犯起難來。

“原來是韋家二少爺,將門出虎子,看開韋家少爺小小年紀卻是身材非凡了。但聽少爺一言。”南丞相心中發笑。

浩源對眾人施了一個漢禮,張開嘴字字清晰地說道。

“時年唐太宗號天可汗,萬邦來朝,四海升平。即便是雄才大略的鬆讚幹布陳師百萬與唐軍針鋒相對,也占不到一點便宜。那是因為在朝的是聖主,四境邊雄礙於他的神威,不敢造次。即便是後來的高宗、武後、明皇,也借著太宗的餘威,震懾四方。隻是到了中唐,隻因政態頹圮,國中民怨四起,朝裏牛李黨爭,才引來的番邦內犯。於是可知,一國若是政治升平,昌盛繁榮,皇帝神威蓋世,哪裏輪得到那些四境番邦造次?若朝中皇帝昏庸無能,朝廷黨爭不斷,那便不需外敵入侵,自己就能摧毀了自己。何況四境之外的番邦,若成了親緣,必能有所連接。若國內有什麼需要相助之處,還可相互依存。”浩源說的一板一眼的,像是執著笏板的官員一般。

“哈哈哈哈!好!真是英雄出少年,這番見地竟出於一小兒之口,你們兩個宰相可曾自愧啊。“李佛馬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