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數曆凶劫——徐公子避走西蜀(1 / 1)

嶺南循州海豐郡龍騰坡。

自周進攜了孔九財的老婆逃亡,孔家就隻剩下豆錦、豆凡兩個阿娣,孔九財殮葬之後,他義兄白正德憐二女喪親之痛,將二女領養到白家,頗為關照。那時,孔家舊宅已成空屋,白家的管家常福便請白正德做主,將那座大宅院賣給了外省一個徐姓商人。

不多久,一個管家模樣的人來到龍騰坡,張囉著雇了瓦匠把舊房修葺了一番,又在本地雇了廚子、門公、馬夫等一應下人,待得準備停當,戶主人便喬遷而至。那便是開朝功臣英國公徐勣之曾孫,舉義軍討伐武太後的元眉州刺史徐敬業之遺孤徐承誌。保護著徐公子亡命到此的,正是徐敬業的老幕客鄧如哲、帳下偏將彭仝、朱橫、趙達、魏江、和三名老家臣石靖、馮勁鬆、陸劍夫。

豆錦、豆凡住在義伯白正德家裏。豆錦年紀大些,自住進白家,就給她派了活計,讓她跟著老婆子們一起做活兒,豆凡小些沒有派活給她,她一得空兒,就從白家跑出來,繞過一道矮垣,溜進從前自己家的庭子裏玩。新遷來的那戶人家在前**子裏栽種了花木,池子裏放養了十幾尾金鯉子,真是商人家的氣派。豆凡常蹲在池子邊上看些金鯉子,一呆就是大半天。

豆凡知道徐宅有一位酷愛讀書的小公子。她每次遛進庭子來,都看到那位小公子坐在敞著門窗的書齋裏,麵朝著庭園,讀書寫字。有一次,豆凡剛剛進來庭子,就被人家的仆人看見了,那仆人虎起臉趕她走開,徐小公子聽見了,便招呼她到近前,問她是誰家的小姐。當得知她是這間宅院從前的小主人,就喝退了那個家仆,很有禮貌的請她坐下,端了幾盤子糕餅點心請她吃,還說請她常過來玩。

豆凡懷念自己家的宅院,也喜歡和徐小公子說話。於是就天天來玩。她問徐小公子,為什麼整天讀書,讀書好玩嗎?徐小公子對她講,讀書不是為了好玩。豆凡茫然不解,但是卻覺得他說的話都有道理,隻不過自己不懂罷了。她問:“不好玩,那為什麼讀它呢?”徐小公子聽問,手端著書卷,舉目向遠處望去。豆凡覺得他所望的是很遠很遠的地方,所想的是她不能明白的事情。她也說不上來為什麼,隻感到這位小公子很不尋常。其實,徐宅的人都很不尋常,比如那位教徐小公子讀書的老先生,看上去溫文爾雅,可是叱責起人來卻很嚴厲,他看見徐小公子和豆凡說話,就厲聲說:“讀書就讀書不要和不認識的人說話。”徐小公子對這位老先生極是敬畏,趕忙端起書卷,認真的誦念起來。

豆凡怎麼會知道,這個教徐承誌文化的老先生乃是當世大文儒鄧如哲。當日,徐敬業雖處兵危險際,身側乃跟隨著不少精忠幕僚,他旁人不用,點了鄧如哲,將公子托付與鄧,顯然對鄧極為信賴。鄧如哲等人帶著徐承誌潛逃到這循州地境,察知以周興,丘神績和索元禮三個大酷吏為牛耳的神都刑司衙門大理寺密探,正大批向嶺南地集結,鄧如哲對徐承誌督責嚴厲,不許他與生人接觸,以免走漏風聲,露了行藏。

話說這一日,在外頭走動打探消息的幾個人都到龍騰坡密會。見到少主別來無恙,各人心下大慰。大家素淨衣衫,隨鄧如哲一起來到後堂祭告舊主之靈。打開廂門,赫然是座靈堂,中間擺設一個靈位,素燭高燒,一塊牌上寫著“先匡複府上將軍揚州大都督徐公諱敬業之靈位”眾人依次進香跪拜,想起舊主厚待禮遇之恩德,念及一代英傑壯誌不籌遺恨而終,無不悲傷落淚。鄧如哲進過香,將一杯酒潑在地下,向著靈位禱告道:“先公大將軍在天之靈,祈請明鑒,鄧如哲須當與馮兄弟、陸兄弟等人竭盡所能撫養少主長大成人,萬望大將軍時加佑護。”說罷跪倒向天叩頭。

眾人拜過舊主靈位,一同出來前廳坐話,互道別來情景。鄧如哲和馮勁鬆二人居中坐了,趙達、魏江、彭仝、朱橫四人分坐下首,陸劍夫拉著徐承誌,在一邊問長問短,石靖眯著兩眼獨自坐在門口,好似在打瞌睡,實際卻是在把風,以防給新雇來的下人們偷聽到屋裏人的談話。

馮勁鬆道:“大夥業已聽到消息,太後使精兵兩萬掃討貓兒山上的義士,勢頭不小,看似要向天下顯示她有反必肅的決心。”

鄧如哲道:“馮老弟已去過貓兒山打探了麼?聽說那山上有我們的人馬,可否屬實?”

馮勁鬆道:“我沒去過,道上探子太多,走動起來實在不易。麗景門鷹犬傾巢而出,大部分都來了這嶺南一帶。我們現在這個落腳之地也不知道安全得幾時。還請鄧兄有些計算,以備不策。”

彭仝道:“我和朱橫兄弟從荊州道走來,沿途探聽得知太後下旨,興修大雲寺,宣講《大雲經》暗諭她是轉世的淨光天女,來人世當女王。用心邪惡,當真無恥得很。

魏江道:“我和趙哥哥在路上遇見了一夥商人,他們打京城販物過來,說太後下旨大興土木,在長城內外又新築了四座牢固的高關。四座關都由她武家的人鎮守。這一來,大唐江山可被她把持住了,今後怎麼奈何得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