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大觀(3)(1 / 3)

歐元的發行

2002年的元旦對歐盟3億公民來說是個超乎尋常日子——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正式進入歐元區12國流通市場。金融專家認為,這是二戰後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球最重要貨幣以來國際金融中“最重大的進展”,它將改變世界金融力量的格局和國際金融體係。歐盟30年不懈的努力打磨成了這一國際金融市場排行第二的新貨幣。

20世紀60年代末,以美元為中心貨幣的世界貨幣體係發生危機後,時任盧森堡首相的皮埃爾·維爾納發出歐洲貨幣融合的倡議。這個被稱為維爾納的計劃被視為通向歐元道路上的第一座裏程碑。1978年,歐共體9國同意建立旨在穩定彙率的“歐洲貨幣體係”。1979年3月,歐洲貨幣體係開始生效。歐洲貨幣單位“埃居”(ECU)成為歐洲記賬單位。1991年12月,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了《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簡稱《馬約》)。馬約計劃從1999年起實行統一貨幣。從此,歐共體變成了歐盟,歐元取代了埃居。1993年1月1日,歐洲統一大市場正式全麵實施,12個成員國之間取消內部邊界,實現商品、資本、人員和勞務的全部或部分自由流通。1995年12月15日,歐洲理事會馬德裏會議確定單一貨幣名稱為“歐元”。1998年5月1日,歐盟布魯塞爾首腦特別會議確認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盧森堡、葡萄牙、奧地利、芬蘭和愛爾蘭共11國為歐元創始國。1998年7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取代原歐洲貨幣局,行址設在德國法蘭克福。1999年1月1日,經貨聯盟進入第三階段,歐元如期啟動,進入賬麵流通。歐洲中央銀行接過確定貨幣政策的大權,各成員國貨幣的彙率最終鎖定。2000年6月,希臘成為第十二個歐元區國家。2002年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正式進入歐元區12國流通市場。

目前在歐洲聯盟的25個成員國當中共有12國采用歐元,包括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以及意大利。此外使用歐元的還有並不具歐盟成員國身份的聖馬力諾、梵蒂岡、安道爾、摩納哥等國,以及黑山與科索沃。

歐元紙幣由奧地利貨幣設計專家羅伯特卡利納設計,共分7種麵值,即5、10、20、50、100、200、500歐元。票麵值越大,紙幣麵積越大。紙幣正麵圖案由象征合作精神的門和窗組成,背景是為聯第紐帶的橋梁。橋是人類互相溝通的最好象征,用橋作圖案,既標誌著歐洲內部交流,又代表著歐洲同世界的聯係。各種門及橋梁的圖案分別代表歐洲各時期的建築風格,按幣值大小依次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式、鐵式和玻璃式、現代派的建築風格,顏色依次為灰色、紅色、藍色、橙色、綠色、黃褐色、淡紫色。同時還有12顆五角星緊緊環繞歐盟旗。1歐元輔幣共分8種麵值,即1歐分、2歐分、5歐分、10歐分、20歐分、50歐分、1歐元和2歐元

歐元對歐洲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在歐洲公眾中的支持率也越來越高。就世界範圍而言,歐元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種新的能與美元相抗衡的國際儲備資產,這不僅意味著各國貨幣當局和國際投資者的選擇機會有所增加,同時對美元霸權也起到了某種製約作用。歐元對國際貨幣體係和儲備結構正發揮著漸進的和長期的影響。

世界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曆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它已經曆了百餘年的曆史,最初以美術品和傳統工藝品的展示為主,後來逐漸變為薈萃科學技術與產業技術的展覽會,成為培育產業人才和對一般市民進行啟蒙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場所。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主辦,有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以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其特點是舉辦時間長、展出規模大、參展國家多、影響深遠。

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展覽會以來,世博會因其發展迅速而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並已先後舉辦過40屆。按照國際展覽局的最新規定,世界博覽會按性質、規模、展期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冊類(以前稱綜合性)世博會,展期通常為6個月,每5年舉辦一次;另一類是認可類(以前稱專業性)世博會,展期通常為3個月,在兩屆注冊類世博會之間舉辦一次。注冊類世界博覽會不同於一般的貿易促銷和經濟招商的展覽會,而是全球最高級別的博覽會。中國申辦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屬於注冊類世博會。國際展覽局是專門從事監督和保障《國際展覽公約》的實施、協調和管理舉辦世博會並保證世博會水平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目前有89個成員國。

世界博覽會的會場不單是展示技術和商品,而且伴以異彩紛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壯觀景色,設置成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充滿節日氣氛的空間,成為一般市民娛樂和消費的理想場所。它所辦之處,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影響力方麵都得到提升。博覽會具有展示成就、洽談業務、交流信息、增進友誼的四大功能。今天,人們又發現博覽會還有更大的功能———博覽會本身就是一個大產業。在歐美,展覽被稱為“城市的麵包”,是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它不僅為參展廠家推廣品牌、交流技術、洽談業務、尋求合作、拓展市場提供了橋梁,也帶動了運輸、通訊、旅遊、廣告、餐飲、印刷等行業,會展業的繁榮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巨額的利潤。

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是我國第一次主辦的高等級世界博覽會,擴大了雲南的知名度。世博會召開前雲南共投入183.6億元用於全省的機場、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和昆明城區的改造,其中昆明機場改建花費10億元,滇池治理一期投入35億元,世博會使雲南基礎設施建設整整提前了十年。

漢諾威: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為德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世博會第一天參觀人數達15萬,《圖片報》在報道中認為世博會為德國創造了3萬個就業機會,提高了德國的國際聲譽,改善了德國的投資環境,促進了消費需求,還帶來了額外的稅收。有些報紙報道,即使在全信息的時代,世博會還會有它特殊的吸引力,因為沒有哪台計算機能代替人的親身經曆,就像電視機轉播不能代替足球場內的直接感受。

大阪:第一屆英國世博會蒸汽機粉墨登場,巴黎世博會讓艾菲爾鐵塔揚名天下,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形成的關西經濟帶造就了日本經濟長達10年的輝煌。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誌,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露空結構鐵塔,高320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它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離奇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

埃菲爾鐵塔挺立的背後還有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1884年11月8日,法國下院議會決定1889年5月3日至11月6日巴黎將舉辦第三屆世博會,主題是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1886年5月,世博會組委會組織博覽會的規劃設計招標。結果,收到約1000份極富創意的方案,其中最“異想天開”的設計,是年輕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的金屬拱門塔方案。埃菲爾的創意是:“建造一座新穎的金屬凱旋拱門來為現代科學和法國工業增光。這座拱門會給人獨特的印象,也會超過曆史上各種凱旋門形式。”

1886年11月5日,法國貿易部長批準了埃菲爾團隊提交的方案。埃菲爾在40名助手的幫助下,繪製了5300幅工程圖,涉及建築的18038個部位。1887年1月,鐵塔正式開工。整個工地成了一個巨大的鋼鐵加工廠,每段鋼材都在工廠裏依照嚴密的計算精確製造,經過嚴格的檢驗、編號後,按圖紙進行組裝。高塔建造時,現場並沒有什麼輔助腳架,全靠精密的計算和嚴密的管理,將一根根沉重的鋼材憑借手動液壓裝置精確頂到位置,再由工人揮動鐵錘將一個個燒紅的鉚釘固定到位。

鐵塔的建造激發了人們濃厚的好奇心,也產生了巨大的困惑。巴黎傑出的哥特建築學派專家認為,從數學角度考慮,建造這座鐵塔是不可能的,他們甚至計算出當鐵塔建造到228米時會發生倒塌,以至一部分住在鐵塔周圍的居民趕緊搬離。當造到這一高度時,還有人聚在四周等待災難的發生。

最大的反對意見來自巴黎的文學藝術家們。1887年,以作家莫泊桑為首的47位著名人士發起了一項反對鐵塔的簽名活動,“以法國文化的格調受到蔑視的名義,以法國曆史和藝術受到威脅的名義,反對在巴黎市中心建造埃菲爾設計的鐵塔———這個無用的怪物”,甚至認為鐵塔將“給我們的巴黎帶來無法彌補的侮辱和破壞”。

麵對各種壓力,埃菲爾始終沉著冷靜,堅信建造的鐵塔將是人類理想的一座豐碑。1889年3月31日,鐵塔主建築完工,埃菲爾與一些世博會高官登上塔頂,並發射21發禮炮以示慶祝。埃菲爾升起法國三色國旗並驕傲地宣稱:“現在,世界上隻有法國國旗能飄揚在300米的高空。”一名工人對埃菲爾說:“我代表所有員工向您表示敬意。現在我們可以告訴兒孫,我們曾有幸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紀念碑貢獻過力量。”

1889年5月6日,隨著埃菲爾鐵塔上一聲炮響,世博會正式開放。博覽會期間,每天早晨鐵塔上的炮聲和入夜鐵塔上的燈光,不僅成為世博會的景觀,更成為巴黎都市浪漫生活的一部分。登上鐵塔成為人們參觀世博會的主要目的和時髦,共有200萬人在會期參觀了鐵塔。

有意思的是,曾經激烈反對建塔的巴黎文人們也經常去鐵塔。曾經有人問莫泊桑:“你為什麼常到鐵塔來吃飯?”莫泊桑無奈但詼諧地回答:“因為在巴黎,隻有埃菲爾鐵塔,才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

100多年來,埃菲爾鐵塔曆經風雨,屹立在塞納河邊。它原叫巴黎鐵塔,後來被習慣性地稱為埃菲爾鐵塔。百歲鐵塔並沒有因時間推移而失去代表時尚的美名,它那高聳、浪漫的形象成為法蘭西的標誌之一。

正是偉大的世界博覽會——一個創造、創新的舞台,造就了永遠的埃菲爾鐵塔。

軍裝發展簡史

軍服是軍人的外在標誌,是國威、軍威的象征。毛澤東同誌指出:“人民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探索我軍軍服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7年的“胡服騎射”。隨著曆史的演變,社會經濟的發展,軍服在不斷的變革著,軍服的作用也在不斷地擴展。從世界範圍來看,現代軍服已不單純起識別象征作用,而是朝著識別、象征、調節、防護等綜合性功能發展,朝著係列化方向發展。軍裝是一種製式服裝,從其質料、顏色和款式上,可以解讀出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審美等方麵的內容。因此可以說,每一款軍裝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