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朽藝術(3)(1 / 3)

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

查理·卓別林是世界最著名的電視演員和導演之一,曾演過許多角色,拍攝過80多部影片,為世界電影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卓別林於1889年出生在英國的一個喜劇演員家庭。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年,父母便離婚了,他母親帶著他們兄弟二人過著艱苦的生活。卓別林8歲那年便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由於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藝術氛圍的熏陶,在舞台上一點兒也不感到拘束。他學習母親的演出技巧,模仿其他演員的動作,常常引起觀眾哄堂大笑。後來,他成為著名的卡爾諾劇團的一名演員,並走遍了整個英國。6年後,他的演技日臻成熟,成為一名受人歡迎的啞劇演員。

1910年,卓別林隨劇團赴美國演出,獲得很好的聲譽。1913年他再次赴美,並與美國基斯通簽訂了合同,遂開始了電影生涯。他為自己設計了這樣一個形象:頭戴圓頂禮帽,身穿短上衣、肥褲子,腳蹬一雙大頭破皮鞋,手拿一條短而細的手杖,留著一小撮小胡子的夏爾洛先生。這個形象是一個被輕視、被損害的小人物。但他善良、機靈、幽默,又有很強的虛榮心。卓別林在影片中,通過這個小人物的一係列喜劇性遭遇,揭露和諷刺了資本主義醜惡的社會現象,對下層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影片《流浪者》中,他所塑造的哀婉情調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卓別林滑稽的外表和他天才的喜劇表演使他的演出大獲成功,在一夜之間成為蜚聲世界的大明星。接著,他又拍攝和主演了一係列喜劇影片《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等。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它標誌著卓別林在他的藝術創作中達到的一個新高度。卓別林是1938年開始編寫《大獨裁者》劇本的。當時,希特勒已進軍奧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迫在眉睫。卓別林出於對希特勒法西斯暴行的憎恨,在《大獨裁者》中刻畫了一個和希特勒長得一模一樣的猶太囚徒從集中營裏出來之後,很快就被錯當成國家元首。一個企圖刺殺希特勒的女子被這個猶太囚徒的不幸遭遇所感動,幫助他逃到瑞士。這個初稿寫得如此露骨,以至立刻引起納粹德國的強烈反應。德國的外交官向好萊塢的製片商發出恫嚇說,如果卓別林膽敢把它拍成影片,德國將下令禁演所有的美國影片。1939年,卓別林不畏法西斯的淫威,毅然宣布開拍《大獨裁者》。之後,他收到許多匿名信,對他進行恫嚇,甚至揚言要殺死他。卓別林加強了警衛力量,在嚴密保護的攝影棚內堅持拍片。他幽默地告訴記者,為了不讓希特勒感到悲哀,他已讓墨索裏尼也在影片中插了一足。在影片中,卓別林對希特勒等法西斯分子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大膽的誇張。如片中的興格爾在演說時咄咄逼人,以至麥克風都嚇得東躲西藏,他的火氣竟然使話筒支架都被烤彎了。而地球儀舞更進一步揭示了這個戰爭狂人的醜惡嘴臉。《大獨裁者》在40年代是對希特勒及其隨從如格林、戈培爾、墨索裏尼之流的極其勇敢的沉重一擊,同時也是對一切獨裁者、野心家的辛辣嘲諷。它深刻的思想寓意和完美的喜劇構思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戰爭結束後,卓別林又拍攝了《凡爾杜先生》和《舞台生涯》。1952年這位電影藝術大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1966年,77歲的卓別林自編、自演、自導了一生中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2年他被邀回到美國,並被授予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院的特別獎。1977年12月25日,這位為世界電影藝術作出過傑出貢獻的藝術大師在瑞士逝世,享年88歲。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

我國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一生為我國的京劇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有生之年,不僅把中國這一傳統的藝術門類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還把中國京劇藝術傳播到全世界,使中國這一古老的戲曲形式在世界藝術舞台之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梅蘭芳的祖籍是江蘇泰州,1894年出生在北京一個梨園世家,其祖父及父親均為京劇名旦。耳濡目染之下,梅蘭芳8歲就開始學戲,10歲即登台演出,在昆曲《長生殿·鵲橋秘誓》中扮演織女。

從1908年起,梅蘭芳搭喜連成班演出。他刻苦學習昆曲,習練武功,廣泛觀摩其他角色及戲班的演出,為自己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3年,19歲的梅蘭芳應邀赴滬,在首次壓台演出《穆柯寨》中初露鋒芒,成功地塑造了穆桂英這一巾幗英雄的藝術形象,博得了觀眾的熱烈讚賞。在滬期間,他觀摩了表現現代題材的新戲,並受到很大啟發。返京後,他開始致力於以現代故事為題材的《孽海波瀾》的創作與演出。次年,他再次赴滬,演出《貴妃醉酒》、《女起解》等戲,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通過二次南下,梅蘭芳的藝術眼界更加開闊,也堅定了他改革京劇的決心。

從1915年起,梅蘭芳編演了新戲《一縷麻》、《鄧霞姑》。後來又演昆曲《思凡》、《春香鬧學》等,並改傳統戲裝為古裝仕女服飾,采用燈光、布景等,編演《天女散花》、《黛玉葬花》、《霸王別姬》、《西施》、《廉錦楓》等,當時被稱為“古裝新戲”。不僅如此,梅蘭芳還與琴師徐蘭沅、王少卿合力革新唱腔、唱法,增添二胡為伴奏樂器,融彙青衣、花旦和刀馬旦的演技特點創造了新的旦行“花衫”,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梅派”唱法,成為中國京劇藝術中一枝奇葩。

卓越的藝術才華和不倦的追求使梅蘭芳的藝術成就蜚聲海內外。1919年和1923年,他二次赴日演出《天女散花》和《禦碑亭》等劇,受到日本文藝界和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1930年初,他在美國演出了《汾河灣》、《霸王別姬》等劇並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波莫納學院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美國藝術家還特地為他塑像。他與卓別林、保羅·羅伯遜、R.聖丹尼斯等一批著名藝術家結識並進行了文化交流。1935年,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梅蘭芳赴莫斯科、列寧格勒訪問演出,演出了傳統劇目《打漁殺家》、《貴婦醉酒》、《西施》等。演出期間,他結識了托爾斯泰、高爾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蕭伯納等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藝術家。他們對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倍加稱道。

在創造美的曆程中,梅蘭芳以自己獨特的“梅派”藝術為中國古老的京劇藝術開辟了新的天地。梅蘭芳本人演技全麵,京劇、昆曲皆得心應手。其扮相也端莊秀麗,唱腔圓潤純正,台風落落大方,並善於刻畫人物,被尊為旦行“一代宗師”。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三千裏江山淪於敵手,梅蘭芳以無比憤怒的心情排演了以反抗侵略、鼓舞人民為主題的《抗金兵》以及描寫戰亂中人民顛沛流離生活的《生死恨》。日軍占領上海後,困居上海的梅蘭芳堅拒演出,表現了一個愛國藝術家的崇高氣節。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由上海回到北京,應邀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劇協副主席等職,還擔任了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家協會副主席等職。

1959年,梅蘭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他排演了新戲《穆桂英掛帥》。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心髒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全國人民同聲哀悼這顆藝術巨星的隕落。

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梅蘭芳上演劇目近400出。他繼承和發揚了京劇藝術的優良傳統,創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如《打漁殺家》中的漁家女子肖桂英、《斷橋》中為了愛情敢於與邪惡抗爭的白娘子、《宇宙鋒》中敢於反抗昏君佞臣的趙豔容、《抗金兵》中的巾幗英雄梁紅玉、《穆桂英掛帥》中抗擊敵寇英勇無畏的穆桂英、《生死恨》中飽受戰亂之苦的韓玉娘以及《霸王別姬》中的虞姬、《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等。梅蘭芳塑造的這些藝術形象,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各種美好的道德情操與品格。有的活潑嬌憨,有的英武豪放,有的溫柔敦厚,有的聰明機敏……梅蘭芳以自己卓越的藝術才華和藝術功力,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的婦女形象,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梅蘭芳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中,具有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他對我國京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係列的貢獻。

他突破了傳統正工青衣重唱不重演的局限,在兼取百家之長的基礎上,完成了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重大革新。在京劇題材上,他堅持“古為今用”,先後排練了以現代故事為題材的時裝新戲,擴大了京劇的社會影響。

在京劇舞蹈上,他向生活學習,向古代藝術學習,創造了一係列優美動人、婀娜多姿的舞蹈,如《天女散花》中的綢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麻姑獻壽》中的袖舞等,令人歎為觀止。

在京劇音樂上,梅蘭芳編製了大量新穎獨特的唱腔,創造了自己流利甜美、明朗圓潤的演唱風格。在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之下,梅蘭芳的表演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梅派”表演體係與前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國的布萊希特並稱“世界三大表演體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梅蘭芳是把中國戲曲藝術推到國外並獲得國際盛譽的第一人。他大大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確立中國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大器晚成的齊白石

齊白石是中國著名畫家,原名齊純芝,號渭清,後名齊璜,號瀕生,別號白石,1863年11月22日出生於湖南湘潭杏子塢星鬥塘一戶貧農家庭。他自14歲開始學習木工,後轉為雕花木工。因為他的雕花手藝非常出色,又因其小名叫“阿芝”,人們親熱地叫他“芝木匠”。在他12年木工生涯中,他酷愛繪畫,經常進行臨摹與寫生,向古人及大自然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繪畫技巧。27歲時,齊白石結交了當地有名的文人和畫師胡沁園、陳少蕃兩位先生,並經常向他們請教。從此,他走上了繪畫的藝術之路。

在40歲以前,齊白石以“描容”(繪衣冠像)和繪花鳥草蟲為生;40歲以後,他在7年中5次遠離家鄉,到西安、南昌、桂林、廣州等地任家庭畫師。在此期間,齊白石遊曆了許多名山大川,開闊了胸懷,擴大了眼界。從此,他在藝術上開始擺脫“成法”的羈絆,而堅持“以自然為師”,開辟了藝術創作的新路子。

55歲後,齊白石定居北京,繼續以治印賣畫為生。此間,他結識了陳師曾、徐悲鴻、梅蘭芳等藝術界的名流,在藝術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他60歲前後,在好友陳師曾的幫助下,實現了“衰年變法”。他在學習明清水墨畫家徐渭、朱耷、石濤等人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近代畫家趙之謙、吳昌碩等人的長處而獨辟蹊徑,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章。

齊白石的藝術功力十分深厚,人物、花鳥、草蟲、山水無所不能,菜蔬、蝦蟹均可入畫,生活氣息濃厚,饒有時趣。齊白石師法自然,但又不拘泥於照搬自然事物的細節性狀,而著眼於“神似”,即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他對中國畫論中“形”、“神”的論述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他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畫如其人”,作為一代藝術大師的齊白石,生性耿直、不慕權貴,其作品也多樸實無華,充滿真情實感。所畫題材雖多為日常之花木,卻充滿了清新雅韻。甚至“算盤”、“不倒翁”等極一般的東西,一經白石老人神來之筆,也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齊白石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取得了多方麵的藝術成就,可謂“詩、印有道,書、畫皆工”。其筆下的花鳥山水,造型簡括、神態生動、筆力雄健、墨色強烈。書與印蒼勁豪邁,古樸而渾厚,與其繪畫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完美而統一的整體,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齊白石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並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等職。他滿懷對新中國的熱愛創作了“和平萬歲”、“祖國萬歲”等畫卷。黨和人民對齊白石老人藝術成就的尊重與肯定使他煥發了新的青春。僅1953年一年他就創作繪畫作品六百餘件。他在一封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白石老年,身逢盛世,國內外人士對餘畫之喜愛,應感謝毛主席與中國共產黨對此道之倡導與關懷。”

人民給了這位藝術家以崇高的榮譽。1953年,齊白石被授予“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1955年又榮獲國際和平獎章;1963年,齊白石當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為中國人民爭得了榮譽和驕傲。

齊白石於1957年9月病逝,享年94歲。但是,他的藝術生命還在延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詩仙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每當我們讀到這大氣磅礴的詩句,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李白,這位中國文學史上的奇才,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像一顆璀璨的明星,跨過曆史的時空,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甘肅天水一帶。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綿州彰明縣。在父親的指導下,天資聰穎的李白誦六甲、觀百家,勤學苦讀,自覺磨礪,使他聰穎早慧的天資得以發揮。在家庭教育和時代風氣的影響下,李白15歲時就已經形成了風流倜儻、浪漫豪放、不拘禮法的性格。他不僅好詩賦,而且酷愛劍術。劍對李白來說,既是防身之器,更是抒發壯誌情懷以及悲憤慷慨情緒的一種寄托。26歲那年,他告別親友,出川漫遊,自稱要“奮其智能,願為輔弼”,頗有一番治國安天下的宏願。27歲那年,李白在湖北安陸成家。妻子是一位已故宰相的孫女,很有才氣。此後10年,李白以安陸為中心,足跡遍及兩湖、江浙、山東、山西等地。他飽覽了許多名山大川,結識了不少朋友。10年的遊曆,使詩人的眼界大為開闊,生活經驗也逐漸豐富。從他留下的大量詩作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他創作上的個性風格已經形成。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由於道士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三下詔書召李白進京。李白認為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機會來了,於是在這年秋天奔赴長安。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表達了詩人此時的得意和自信之情。初到長安,李白以他那卓越的藝術才華蜚聲京城。著名詩人賀知章一見麵就驚歎道:“此天上仙人也!”唐玄宗對他也十分器重,不但多次接見他,還讓他起草過一些詔誥文件,最後封他為供奉翰林。但是,唐玄宗寵愛李白,並非認為他有什麼經國濟世之才,而是希望他做一個禦用文人,為自己歌功頌德,點綴升平,這與李白“願為輔弼”的誌向相去甚遠。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的政治中心,李白感到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傷害,更無法忍受官場腐敗風氣和讒言毀謗的纏繞。於是,進京不到三年,他就上疏請求歸山。唐玄宗也“以其非廊廟器,優詔罷遣之”。他掙脫了束縛和羈絆,仍然回到自然山水之中。長安之行,李白沒有實現自己“濟蒼生”、“安黎元”的大誌,但他對現實政治和社會的弊端卻有了較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