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起居規律,心情舒暢,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力。
養生宜忌
1.及時補充水分
小暑時節,天氣變得十分炎熱,在忙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防暑降溫。多飲水,是消除疲勞、緩解體內代謝的好辦法。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
2.預防中暑
氣溫高是小暑最突出的節氣特點,除了氣溫高以外,環境通風差,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也是造成中暑的一個重要原因。時當小暑之季,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勞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我們應按五髒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髒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3.夜間不可在外露宿
小暑時節,由於天氣的炎熱,有人喜歡在外露宿,這種習慣對於身體很不利的。因為入睡後,人身上的汗腺仍會不斷向外分泌汗液,整個肌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而由於夜間氣溫下降,會使氣溫與體溫之間的差距變大,容易使人頭痛、腹痛、全身關節酸痛。
4.警惕心力衰竭
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進入高溫天氣,患者可能出現易疲勞、食欲減退等症狀。預防心力衰竭的最好辦法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戒煙、少喝酒、適當控製體重、改善飲食習慣。對已確診為心衰的病人,飲食要低鹽,控製水分的攝入,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適當運動,並保證充足的睡眠。
5.老年人需注意
小暑以後,一些老年人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欲減退,甚至頭暈、胸悶、惡心等。對此,可適當進補,以補充身體中氣之不足。並且睡眠要充足,冷飲不多吃。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裏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大暑養生藥膳
大暑在每年陽曆的7月23日前後,這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這個時期光照強,氣溫高,雨水充沛,是各種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大暑時值中伏前後,此時天氣炎熱、多雨,暑濕之氣比較容易乘虛而人。一些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擋酷熱暑濕,從而導致痙夏、中暑等病。同時,還要注意維護人體正常的陽氣,保護元氣免受傷害。此時,除了適當吃些瓜果冷飲等防腐降溫的食物以外,還應該吃些羊肉、狗肉等屬性熱的食物。
大暑食療養生特點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天氣炎熱,食欲減退,食物選擇要以清淡芳香為主,清淡易消化,芳香刺激食欲。同時,進食要定時定量,可提高胃液分泌量,增加食欲。適當吃些瓜果冷飲,可起到降溫防暑的作用,特別是新鮮果汁,如橙汁、蘋果汁、檸檬汁、番茄汁、西瓜汁、菠蘿汁等。這段時間氣溫很高,生活中應注意不要食用變質或不潔食物,切勿生食海鮮,不吃醉、糟及熗類食物,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出現。
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痙夏、中暑等病。當發現有人中暑時,應立即將其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盛夏陽熱下降,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黏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本節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可選用食療藥粥滋補身體、清熱解暑。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讚:“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其妙品。”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
水約占人體重量的。70%左右,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大暑藥膳進補食譜
1.肴、點藥膳
【黨參燉乳鴿】
藥膳配方:黨參15克,乳鴿1隻,料酒6克,胡椒粉3克,精鹽3克,雞精3克,薑3克,蔥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