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天性白內障
嬰幼兒盲目中的14%是由於先天性白內障所致。其中20%由於先天遺傳因素;20%是由於母體懷孕時患風疹或內分泌失調所致,一半以上病因不明。
先天性白內障多為靜止性,如患兒視力較好,不急於手術。如果視力差,應盡早手術,以免發生廢用性弱視。
3.外傷性白內障
直接或間接性機械損傷作用於晶體,使之發生的混濁性改變。一般分為鈍挫衝擊傷性,穿通傷和電擊傷性白內障。
處理:局限的極輕的外傷性白內障如對視力影響不大,可用藥物治療。較為嚴重的均采取手術治療。
4.並發性白內障
廣泛意義上,全身或眼病所引起白內障均屬並發障。但是,臨床上所指的並發性白內障是指繼發於眼局部病變,特別是炎症及變性性疾病的白內障類型。
處理:充分綜合考慮原發病的基礎上,采取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
5.代謝性白內障
由於內分泌障礙或其它代謝異常疾病所致人體內環境生化異常導致的白內障。臨床上較常見的有糖尿病性白內障,半乳糖性白內障,低鈣性白內障,營養障礙性白內障。
代謝性白內障是原發病的臨床表現之一,有些對視力影響不大,以治療原發病為主。如視力很差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斜視和弱視
當眼球運動不能協調一致,喪失雙眼單視功能,一眼向前注視時,另一眼發生偏斜者,稱為斜視。眼球經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而視力不能矯正到正常者稱為弱視。單眼恒定偏斜可以導致該眼弱視。單眼弱視也可導致斜視,兩者關係密切。
1.斜視
根據病因不同將斜視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類。根據偏斜的位置不同分為外斜、內斜和垂直斜視。
(1)共同性斜視為眼外肌功能異常,相拮抗肌的力量不平衡所致,但眼外肌及其支配神經均無器質性病變。
臨床特點:共同性內斜多發生於3歲左右兒童,開始為間歇性,後期為恒定性;表現為一眼向前注視,另一眼偏向鼻側,遮蓋注視眼,則斜位眼轉正,無複視,眼球運動正常,斜視角在任何方向都相等。共同性外斜多發生於青春期,開始為間歇性,隨年齡增長變為恒定性。一眼向前注視時,一眼的眼位偏向顳側。其餘特點和共同性內斜相同。
發現共同性斜視應盡量早治療。首先是病因治療。有眼底病者治療眼底病,有屈光不正者宜配戴合適眼鏡。兒童3歲左右即需配鏡,不可因年幼而推遲,其次可用增視療法和遮蓋療法;增加弱視眼的視力,糾正異常視網膜對應,產生融合,增加融合範圍,建立雙眼單視。如上述方法治療半年,眼位仍不能矯正,應進行手術治療,術後繼續進行矯正訓練。盡量爭取雙眼單視功能。成人斜視患者,多已形成牢固的異常的雙眼視覺反射;單眼視和弱視,其斜視眼的視力多不易改善,手術矯正僅能改善外觀。
(2)麻痹性斜視:多因眼外肌或眼外肌的支配神經發生病變而引起。先天性者多為眼外肌發育異常或分娩時損傷所致。
臨床表現:一眼注視,另一眼偏斜;眼球運動障礙,愈向麻痹肌的作用方向注視時,斜視角愈大;有明顯的複視、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病人常有強迫頭位,眼性斜頸,遮蓋一眼後,這些征象即可消失。
尋找病因治療。交替遮蓋一眼,消除因複視引起的全身不適,應用B族維生素,皮質類固醇等,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複。病因已除,經保守治療半年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2.弱視
一眼或雙眼視力減退,外眼及眼球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半數以上與斜視有關。弱視可以導致斜視,單眼恒定性偏斜,可導致該眼弱視。根據病因分為五類:先天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參差性,廢用性和斜視性弱視。
臨床表現:視力減退常在0.3以下,不能矯正到1.0;對排列成行的視標分辨力較單個視標差;眼位偏斜、眼球震顫;出現旁中心固視。
患者應消除抑製,訓練黃斑固視和融合功能。盡早糾正斜視,提高視力,達到雙眼單視功能。
中耳炎
根據病因不同,將中耳炎分為卡他性中耳炎和化膿性中耳炎。根據臨床特點又分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1.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病人自覺有耳堵塞感,伴低音調耳鳴,斷續發生耳深部針刺樣疼痛。常感自聲增強,但聽力又下降。中耳積液時,變換頭位耳內有水響聲。可有低熱、倦困、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1)病因治療。
(2)鼻腔內滴用粘膜收縮劑,如1%麻黃素液,有助於耳咽管功能的恢複。
(3)局部熱敷可解痛、消炎,改善局部循環,促使鼓窒積液吸收。鼓膜按摩可使聽力得到改善,並可預防鼓室粘連和聽骨鏈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