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飲食與營養(1)(3 / 3)

鐵。人體約有70%的鐵集中在血紅蛋白中,成為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體氧和二氧化碳的運輸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部分存在於肌紅蛋白中維持肌膚的紅潤。同時,鐵又是細胞色素酶和過氧氫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人體呼吸和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年人造血機能減退,常常有缺鐵性貧血的征象,如皮膚蒼白、幹燥、毛發脫落、精神萎靡不振。所以老年人在飲食中要注意攝取足夠量的含鐵食物,如食用動物肝髒、禽蛋、豆類等,每天攝入12~15毫克的鐵為宜。

鈉。鈉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在維持機體體液的滲透壓、協調細胞內外的平衡、保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方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在正常膳食的情況下是很不容易缺鈉的,如果鈉鹽的攝入過量反而會引起某些疾病的發生,所以老年人應該限製鈉鹽的攝入,每天的攝入量以5~6克為宜,最多不應超過8克。

鋅。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鋅是構成多種蛋白質分子所必須的物質。人的精液中含有大量的鋅,眼睛的視覺部位含鋅更多,約占4%。患有某些疾病,如肝炎、腎炎、關節炎,癌症或是心肌梗塞都會造成鋅的缺乏。老年人應該注意在膳食中對鋅的補充,合理安排肉類、魚類、豆類、麵粉等物質的攝入。

碘。在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中,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因為碘是維持人體代謝功能的甲狀腺的重要組成成分。正常人對碘的攝取主要從食物、飲水和食鹽中獲得。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多食用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等,這樣就不會造成碘的缺乏。

鉻。鉻是人體內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脂肪代謝關係密切。老年人要注意在食物中攝取鉻元素,牛肉、動物肝髒、黑胡椒、啤酒中都含有較多的鉻,可供人們選擇。

六、水有哪些生理作用

水是營養素和代謝廢物的溶劑,營養素和代謝廢物借助於水的流動,被帶到目的地。人體內分泌的激素,也通過這條途徑到達全身發揮作用。成年人身體的60%~65%是水分。肝、大腦、皮膚含70%的水,血液含水80%,骨骼含水4%。人體內一切生理活動都缺不了水和各種溶於水的物質。在饑餓或不進食的情況下,隻要供給足夠的水,還能勉強維持生命一段時間;如果水分損失超過20%,生命就無法維持了。正常人每天所需攝入和排出的水分是平衡的,每天各約需要2~2.5公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體液總量的逐漸減少,老年人的飲水量以每天1.5~2公升為宜。如果攝入過多的水,會增加血容量,增加心髒的負荷,對身體反倒不利。

綜上所述,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功能來源各異,相互不可代替卻又相輔相成,攝入過量或不足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老年朋友更應注意,盡量做到營養平衡,科學合理。

七、老年人每天需要多少熱能

在正常的生命活動過程中,人們一刻都離不開食物。食物中的營養素向人們提供人體機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就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食物中所含的化學能,以及供能物質氧化放出的熱能、化學能,都可以用熱能來表示。例如每克純碳水化合物能供給熱量4千卡;每克純脂肪可供給熱量9千卡;每克純蛋白質可供給熱量4千卡。要是我們吃盤炒雞蛋(約4個),其中蛋白質11.2克,脂肪33.7克,碳水化合物0.95克,則供給我們的熱量為:

11.2×4+33.7×9+0.95×4=351.6千卡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吃進去的食物在體內經過化學作用,使其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發出熱量,來供給人體的一切活動和進行新陳代謝,如維持體內的各種活動,血液的循環、心髒的跳動、胃腸的消化和排泄等;保持人體的體溫在正常健康的時候總是在37℃左右;保證人們在工作、家務、體育鍛煉時所需要的能量。一般說來,人體所需要的熱量和勞動強度成正比,勞動強度越大,需要的熱量就越多;勞動強度越小,需要的熱量就越小。人需要的熱量與年齡。性別、氣候、身高、體重、工作性質也有關係。男性比女性、青年比老年在平等狀態時,需要的能量要高。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基礎代謝所消耗的熱量,成年男子大約是每斤體重每小時1千卡。如果體重為60公斤,那麼他的基礎代謝所需要的熱量為60×24=1440千卡。女子比男子約低5%。從事不同工作的人每日所需要的熱量也不同,輕工作約需要2200~2500千卡,中等體力勞動約3000千卡,較強體力勞動3400~3600千卡,重體力勞動在4000千卡以上。